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21:48:47

古往今來,明月成了無數文人騷客的“心頭好”。而中秋節也成了團圓的節日,無數遊子将一腔的思鄉之情都寄托于皎白的圓月中。

那古人為何對月亮如此的崇拜呢?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為何嫦娥奔的是月亮)1

這就不得不先提到中秋節的由來和發展!如今家喻戶曉的中秋節,原是起源于“秋分祭月”一說。中秋節的由來,便是古人對月崇拜的一個濃縮和寄托。

上古,人們便已經有了所謂的“祭月節”的崇拜活動,古人在秋分時刻擺上花果,對着月亮朝拜。追根溯源,中秋節是古人對于未知的天象崇拜。

上古時期,當古人對于月亮的陰晴圓缺、潮汐更替這類奇妙的自然現象無法用常理來解釋時,便會以口口相傳、祭祀崇拜的形式将這些未知現象神化。中秋的前身,其實是古人的一場“迷信”舉動。

随着刀耕火種時代的到來,原始居民不再拘泥于打獵捕魚。社會形态的變遷,導緻了諸多的祭拜之禮和人們的實際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聯系。

古人在不斷的時節、天體觀察中,認為月亮的陰晴圓缺其實和農業生産有着莫大的聯系。因此,中秋節不再是簡單的神權活動,而是演變成民間祈禱風調雨順的重要習俗之一。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為何嫦娥奔的是月亮)2

中秋節真正的普及是在漢代,經過文景之治後,漢代的南北經濟往來達到頂峰,而中原各地的文化習俗在經濟往來中不斷地交融整合,最終形成一個約定俗成的“常識”。

中秋節中的“中秋”一詞,可追溯到漢代的文本,文中這般記載道:“中秋夜迎寒”。漢代的百姓在中秋時節或者立秋之日,會食粗餅、行敬老之舉,以此來慶祝團圓日。

等到了唐代,中秋節成為朝廷官方認可的節日。在唐書中,中秋節也被準确地規定出一個日期,即“八月十五”。

曆朝曆代的諸多名人、詩人,在對月、詠月甚至在原有神話的基礎上,結合當下潮流對中秋節的典故進行改編。

唐代的中秋節更趨于“普天同慶”的存在,而非上古時期那般,隻有少數“天命神授”的人才能進行的祭祀之舉。

當下的中秋節,其實是唐代文化在多方糅合下的一個産物。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為何嫦娥奔的是月亮)3

等到北宋,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便描寫到中秋夜世家、百姓皆是依循舊禮“玩月”。此時的中秋節,全民性更濃。

而中秋節的世俗味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在對月崇拜上,明清時期的人們顯然更為珍重。比如:千家萬戶中都要設立“月光位”,對月朝拜還規定到須得朝着月出方向才可。

等到了今日,中秋節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文化節日。

嫦娥奔的為何是月亮,而不是太陽?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為何嫦娥奔的是月亮)4

在《淮南子》一書中,言及嫦娥奔月是“姮娥竊以奔月”。

說的是,嫦娥與後羿本是人間一對恩愛夫妻,因後羿射日有功,上天感念其功德,特賜下不死之藥。但後來嫦娥吃下了這顆不死藥,一躍飛天,向着月亮飄去。

“嫦娥奔月”是古人對月亮崇拜的一大映射。在衆多的民間版本中,結局别無二樣,嫦娥皆是奔月而去。而嫦娥奔的為何是月亮,不是太陽?這就要從古人對月神的崇拜說起!

從上古時期到今日,人類對月亮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早期社會的人民因為自身的局限性,将月亮的月相變化解讀成不死之意思。

炎黃時期,世間一草一木皆是神迹,而作為高懸于蒼穹的明月,更是這個時期人們對于神權的“屈服”和“渴求”。将月亮的月相變化意向化後,人們構想出一個“不死的傳說”。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為何嫦娥奔的是月亮)5

在漢代出土的畫像上,人們将月亮稱作是“太陰星君”。何為太陰星君?具體可以從道教上解讀出來。道教中的太陰星君是掌管月亮的神,即為“月神”、“太陰娘娘”等。

在《尚書·堯典》、《軒轅皇帝傳》中,将西姥稱作“太陰之精”、“月精”。而後羿的不死藥也是月神賜下的,古人對月的崇拜,其實是對月亮不滅的崇拜。

正因如此,在民間流傳的傳說中,嫦娥奔月,是因為服用了不死藥才長生不死,因此嫦娥才能成為月神,甚至在月亮上還有搗着不死藥的玉兔。

古人對月崇拜,其實是一種對永生的渴求和對自然輪回的屈服。

除此之外,古人之所以崇拜月亮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月亮的陰晴圓缺中蘊含的生育含義。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為何嫦娥奔的是月亮)6

《大荒西經》中“有女子方浴月”後,經過十二個月誕下一子。而這個對月沐浴的女子是帝俊的妻子,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在對月求子。

這種行為可以解讀成上古時期的一種“求子祭祀行為”。大概的意思是在“月滿”之時,沐浴于月光之中,方能祈求生子。

所以嫦娥奔月,從這一層面上,并非奔月去往天宮,而是在進行一種儀式。嫦娥在儀式中的姿态為“奔”,意思是追逐月亮,借此祈求掌管生育的月神能夠滿足自己的願望,在儀式中來為自己賜福,誕下子嗣。

因此,古人為何崇拜月亮的原因無非有兩點。一是,對于永生的無限渴求和對自然規律的一種屈服;二是,一種對多子多福的執着。

正是如此,月神在古代的地位很高,進而才會有“日月同輝”之說。

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為何嫦娥奔的是月亮)7

所以,中秋節無非是從古至今,世人對月崇拜的一種“物化”。在這一個過程中,人們對月亮的祭祀不斷的變化和完善,以緻形成一個完備的體系。

古人在不斷追逐月亮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精進對月亮的認識,從之前的“拜月”,到“玩月”、“賞月”,再到現在千家萬戶的“識月”,都能夠體現出來。

中秋節是古人對天象日月盈昃的一種解讀,因為未知,故而将月亮神化,并結合社會形态對月亮的盈虧形象化。

古時對月崇拜是因為未知,現如今,是一種對曆史的敬意和對文化的延續,中秋佳節,薄禮酬神,是為了慶祝這阖家歡樂的一天!

參考資料:

[1] 謝婉若. 古代月神話與月崇拜研究[D]. 四川大學, 2006.

[2] 田利紅. 月神及月崇拜探微 [J]. 新餘學院學報, 2011.

[3] 劉磊. 中國古人月神崇拜風俗探析[J]. 青年文學家, 2015(2Z):2.

[4] 徐倩, 李靜. 從"嫦娥奔月"神話看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月神崇拜[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7):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