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初見雛形。因濱臨隐水故稱隐陽城。
南北朝時期,隐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業年間,将召陵縣并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彙處,河灣狀似海螺,将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
1960年6月郾城縣并入漯河市。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颍3個縣和源彙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裡。
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颍、舞陽、源彙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彙、召陵三區和臨颍、舞陽二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