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漢字文化,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者,距今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曆史。
漢字不但曆史悠久,傳播也非常之廣,在古代,漢字可是東亞地區的唯一國際交流文字。東亞是亞洲東部的簡稱,一般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五個國家。
在20世紀之前,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仍然以漢字為官方書面規範文字,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創制漢字。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意外的,在曆史上,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在唐朝時期瘋狂學習漢文化,商末周初時,更是有一位名叫箕子的人前去朝鮮建國,但這些國家卻并沒有被漢文化所同化。
漢字曆史悠久,傳播廣泛,它的數量也是十分巨大。關于漢字的數量,至今還沒有一個準确的數字,不過據統計漢字的數量将近十萬個。
如此一來,很少有人能真正的認清所有的漢字,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能夠用到的漢字,也就幾千個而已。
一些常見的書面資料,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中、甚至在學習中沒有接觸過的漢字,很多人都難以認識。人們不常見、或者說不熟悉的漢字,則被稱為生僻字。
就拿“毑乸”這兩個字來說,如果不是提前查詢過,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能認出它們怎麼讀,以及它們代表着什麼意思。
首先要說的是,“毑乸”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并不是一個詞語,而是兩個不同的漢字。
“毑”這個字,讀音為jiě,與姐姐的姐同音。這個字體為左右結構,其中有一個“母”字,看的出來是和母親有關。其實“毑”這個字,就是母親的意思。
毑與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不可混淆。
關于“毑”這個字體的運用,估計湖南人會熟悉一些,因為用“毑”來組成的詞語,屬于湖南等地區的方言,比如說“娭毑”。
“娭毑”這個詞語,是湖南的方言,是奶奶的意思。在湖南稱呼自己家中的奶奶,亦或者鄰裡鄉親上了年紀的女性老人都可稱“姓氏 娭毑”,是一種人物名稱的叫法。發音為(āi jiě)。
湘語,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娭毑”這個詞語,就是屬于湘方言。
綜上所述,“毑”這個字和“姐”同音,母親的意思,組成詞語“娭毑”後,就成為了湖南地區的湘方言,指對上了歲數的婦人一種尊稱。
說完了“毑”這個字,再來看看“乸”這個字。
“乸”這個字出自粵語、潮州話,(讀音:粵語拼音為naa2,潮州拼音nuǎ,普通話拼音為nǎ)。在它的字體中,同樣有一個母字,基本意思是表示雌性的生物,母的,這是一個有着地方特色的漢字。
如乸型,是形容男人很娘娘腔的,出自粵語、潮州話。
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府話、白話,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方言。
以上這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字體,十分冷門,如果不是當地人的話,恐怕很少有人能夠認識。
正如前文中所說,漢字的數量非常多,人們終其一生,恐怕也難以将所有的漢字都認識一遍。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
感謝在您百忙之中,抽出空閑之餘翻閱本文~
專注于國學、曆史、文化分享,點擊上方名片即可關注,再次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