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年集
我的老家高密仁和愛國村是個整體搬遷村。因為立村時間晚,所以村裡的風俗習慣比較新潮,年輕人愛趕時髦嘛。
愛國村在縣城正北五公裡處,鄉住地仁和一村(仁和由三個自然村組成,曆史悠久,有斜裂百莊子的外号,可見古色古香)在村正北也大約五公裡,愛國村就好像兩口子一人一隻手提着的旅行包,不偏不倚,輕重合适。
村裡地風俗習慣自然也就城鄉兼有。比如過年吃水餃,農村的過年傳統是年午景(午夜)必須要吃帶細密折子的元寶水餃,寓意招财進寶,很有儀式感。而縣城裡都是工人階級老大哥,講求工作效率,平日上班忙,過年正是勞逸結合,放假休班的時候,工人有工資,生活好些,對年午夜吃水餃就當個形式,大都是吃包得快,簡單速成的捏水餃,也不是家家必須守歲。我村裡年午夜吃水餃就出現兩邊倒,甚至有的家庭輪流轉,一年一換樣。
印象中小時候過年很隆重。年到了,寒假也早放了。孩子最盼望的就趕年集。高密大集是逢五排十,仁和鄉集是逢三排八。但高密大集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就是臘月二十五到除夕,天天是大集,集市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一派年的勝景。孩子盼望的趕年集就是二十五以後的年集,因為那時農村沒有冰箱保鮮冷凍,年貨都是近年根才制辦。尤其是過年碰上立春前後,雖然“春打六九頭,覓漢(打工者)不用愁”,但天越來越暖,年貨擱不住,不快吃就壞了,而過年還要另制備。
那時趕年集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大金鹿自行車,孩子跟去的借口就是給大人看車子。大人騎車,車後座、車大梁上坐着孩子,車把上挂着買年貨的皮兜子。也有套車趕着牲口的去的,更有結伴走着去的,路上全是奔向集市的身影。
一進集市口,就見熙熙攘攘的擁擠人群,摩肩接踵。各種叫賣聲混雜在一起,充滿地方特色風味。各種香味兒也混合在一起,讓人忍不住多嗅上幾口。
現在的集市都是一條街自發的分為幾個區域,如水果蔬菜區、小吃零食區、生熟肉類區、服裝鞋帽區、酒水糕點區、雞鴨牲畜區等。過去高密大集很分散,有衣裳市,五金市,糧食市,木頭市,爆竹(鞭炮)市,牲口市,饞老鍋子市(熟食市),等等,都不在一個地方(區域)。就連占蔔算卦的也有專門的街巷,好像叫神仙巷,槍斃犯人的地方有一座獨木橋叫斷魂橋。
孩子們最喜愛的小人書之類,在電影院廣場西側設攤,攤前有小闆凳。書櫃的書隻看不賣,二分錢一本。因此,趕年集首要腿腳好,能走遠路,還要能持久。
記得有一年我和弟弟跟着父親趕年集,弟弟年齡小,還沒逛幾個市就走不動了,父親隻好給我五分錢,在書攤看書等父親,父親給弟弟買了一個搖拉猴玩具,把弟弟哄着先送家去,再回來接我繼續趕年集。
趕年集除了采購肉、魚、菜等必備品,年畫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時對聯都是找人寫,集市很少賣對聯的。我的祖父當過教師,寫一手好字,一進臘月,村民就買好對子紙,送我家裡來。祖父生好爐子,磨好墨,洗幹淨手,我兩手摁住在對子紙上方,祖父就提筆寫對聯。寫完一張,我兩手平端着,放到熱炕上。等烘幹了,就把配對的一幅幅對聯收好,碼放在一起。一家一卷,抽空給村人送家去。
家裡雖然是黑土屋,過年也是要貼年畫的。父親往往給我二角錢,讓我給屋裡選(買)年畫,因為我每年都掙好幾張獎狀,擠扁了貼年畫的位置,所以父親就把買年畫的權力給了我,算是鼓勵我。我總是除夕上午才買年畫,因為下午都開始忙年了,集市就稀拉了,除夕的年畫都是半價賣的,省下錢我和弟弟正好買甩爆仗。
趕年集都是趁早,下午集市人少,很多年貨就收攤了。有時天不明就要趕路。聽村裡人說,碰到過短(方言:音zuan,就是劫道的)路的。劫道的在城郊馬路上栓根繩子,趕年集的人因不明天,看不見繩子,騎車子人一下就讓繩子軋(方言:音ga攔截)下來了,劫道的從樹後鑽出來,要搶車把上的皮包,一看是個大小虎子(壯實青年),知道不是對手,一溜煙跑了。我村人也沒敢攆他,隻把繩子解下,省得再攔截别人,回來跟村裡幹部說了。後來查訪到了這個劫道的,是鄰村的個賭棍,打牌輸了,起了邪心,後來被他村裡的民兵押着,自己敲着破鑼,遊了街,丢人現眼一輩子。
趕年集中午照例是要犒勞一頓的。父親說一年到頭,起早貪黑,都很努力,趕個集,過了年再鼓勁。坐在高密爐包攤前,每人一盤小爐包,吃得肚子熱乎乎,又一兜勁兒。
回家的路上,遠處不時傳來幾聲二踢腳的脆響。趕完年集的人都面帶喜色,乘興而來,心滿意足而歸,擦肩而過,互相打個招呼。一年了,勞累了一年的莊稼人該好好享受屬于自己的新年了。于是車輪蹬得飛快,喜悅的心情掩不住,幸福溢滿了全身,忙年喽,過年了!
通聯地址:山東省高密市夷安大道325号農行東宿舍7号樓 單立文
壹點号山東高密單立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