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西南大學袁隆平雕塑前擺放着師生們敬獻的鮮花。新華社發(秦廷富 攝)
中國日報網5月24日電 5月22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緻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主席芭芭拉?斯廷森5月22日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袁隆平是這個時代國際糧食領域“最值得稱頌的領軍人物”之一。袁教授畢生緻力于雜交水稻研究,他的發現和創新成果被推廣到世界許多地方,他慷慨分享雜交水稻技術,為解決世界饑餓和貧困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袁隆平院士曾榮獲2004年度世界糧食獎。該獎項是國際糧食領域最高的榮譽,表彰為人類提供營養豐富、數量充足的糧食作出突出貢獻者。
5月22日,聯合國官方發布悼念微博稱:袁隆平院士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做出了傑出貢獻!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造福世界
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産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市場咨詢公司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報告顯示,亞洲多個水稻種植國已有450萬公頃土地上種植了中國雜交稻。
上世紀80年代,菲律賓和越南的農業中心開始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合作開發雜交水稻品種。
根據研究,在越南和菲律賓,雜交水稻的平均産量分别比現有的水稻高21%和17%。
菲律賓10%以上的可耕地種植了雜交水稻品種,該國每年的水稻産量因而提高了240萬噸。根據菲律賓政府的統計數據,推廣雜交水稻幫助養活了1500萬人,占該國14%的人口。
中國雜交稻于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越南。根據世界基準聯盟發布的2019年種子獲得指數,越南進口70%至80%的種子,包括雜交水稻稻種。中國是越南雜交水稻稻種的主要供應國。
2015年,袁隆平院士還率領科研團隊親赴柬埔寨推廣雜交水稻,計劃3年時間内在柬埔寨種植30萬公頃雜交水稻。袁隆平表示,有信心将當地稻谷産量提高3倍。
2004年10月4日,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諾曼·博洛格博士向袁隆平頒發世界糧食獎。2004年度世界糧食獎由袁隆平和塞拉利昂水稻專家蒙迪·瓊斯博士共同獲得。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肯尼斯?奎因認識袁隆平已經20多年。他說:“袁隆平教授去世後,中國和世界失去了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農業科學家之一,我也失去了一個偉大的朋友。”
“我認為,100年後,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人們仍然會談論袁隆平。這就是他的成就有多麼重要。”
奎因說,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知道袁隆平是誰,知道他做過什麼。
“和我交談的每個人——深圳餐館的服務員、石家莊酒店的工作人員和高鐵上的小吃攤小販——都知道袁隆平的名字,都知道袁隆平培育雜交稻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奎因認為,袁隆平院士是比肩諾曼?博洛格博士的偉人。博洛格因在全球農業領域的工作而獲得197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并創立了世界糧食獎。奎因與他們都曾共事,也都成為了朋友。
奎因說:“和博洛格博士一樣,袁教授非常謙遜,從不追求名利或贊美,隻顧努力工作,幫助人們消除貧困、擺脫饑餓。”
“腳踏實地”
袁隆平在實驗田觀察水稻長勢(2007年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趙衆志攝
在回顧袁隆平的成就時,奎因說作為科學家的袁隆平始終保持着“腳踏實地”的态度。袁隆平的成就得益于對水稻的密切觀察和改良,就像農民一樣。
奎因說:“他總是覺得在田間比在辦公室更自在,穿着工作服時感覺最舒服,就像諾曼·博洛格一樣。”
奎因表示,袁隆平還是一名好老師,随時準備回答問題,并與年輕的科學家和學生交談。
他說:“我們每年送去他的研究中心的美國高中生總是帶着知識和學習的強烈願望回來。”
奎因說:“袁隆平教授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愛戴,也受到所有認識他的人的愛戴,我們将深切緬懷他。”
“他的遺産未來還會鼓舞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幾代人。”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