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潮州古城探訪舊街巷

潮州古城探訪舊街巷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5-18 06:00:55

  遊覽廣濟橋、閑逛牌坊街、穿過舊巷道……漫步在潮州古城内,濃厚的曆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千年曆史文化積澱,為潮州帶來了豐厚的文化瑰寶,使其成為一座豐富的大型藏寶庫。近年來,潮州積極做好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古城改造提升計劃,重振千年古城曆史榮光。

  6月8日,潮州市委書記何曉軍帶隊調研古城改造提升工作,強調要以珍愛之心呵護城市文脈肌理和城市建築風貌,探索古建老宅保護修繕、活化利用新路徑,讓曆史文化遺存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古城内外,古韻流轉,新潮湧動。盤點古建“老家底”、保育活化促提升、激活“年輕态”探索“文物 ”新形式……潮州這座“寶藏之城”,正在曆史與現代的交織融合中,不斷延續傳承,煥發新生魅力。

  盤點老家底 古城文物古迹荟萃 潮州是一座從曆史中走出來的古城。這裡文物古迹荟萃,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項22處。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粵東第一古刹開元寺、被譽為“國内罕見的宋代府第建築”許驸馬府、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黃公祠等均分布于此。

  潮州古城核心區2.33平方公裡,盡管歲月變遷,但潮州古城的“外曲内方,四橫三縱”的曆史空間格局在今天依然完整,大批明清至民國時期建築保護良好,文物資源集中成片。城内“猷、竈、義、興、甲、家、石、辜、鄭、庵”等老街巷中,更是彙集了各類形制的祠堂府第,各種時期的傳統建築。據潮州市住建局統計,潮州古城區42%的面積是民國及以前的古建築,古四合院超過一千座。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築群為潮州古城内的南門十巷曆史街區、許驸馬府曆史街區和舊西門街曆史街區,面積約1.8平方公裡,共14座古民居,分布在辜厝巷、鄭厝巷、甲第巷、興甯巷等街道之中,分别為明代、清代、民國時期建築遺存,是潮州民居建築的典範和代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平面布局上,潮州老城民居建築群由主體院落、從厝、火巷、後包、書齋、花園等潮州民居基本元素形成的不同組合形式,建宅主人有文武官員、學者名士、富商巨賈等不同社會群體。該建築群主體建築、院落和裝飾基本保持完整,結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技藝和工藝美術,是潮州傳統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

  走在建築群之中,可見其建築形式多以“四點金”和近似“驷馬拖車”為主,在木構架、門窗戶扇、牆頭屋脊、外牆檐下,則以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畫等精緻裝飾,匠心獨運、渾然天成。

  潮州古城探訪舊街巷(古城新生看寶藏城市)(1)

  除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潮州老城民居建築群外,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的廣濟橋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1988年1月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的潮州開元寺,寺内文物豐富,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寺;潮州清後期祠堂建築的代表己略黃公祠,尤以精美木雕著稱于世,被譽為潮州木雕博物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曆史積澱,刻在潮州古城的每一寸肌理之中,在當下依然有迹可循。

  近年來,潮州古城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列為首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試點單位,牌坊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牌坊街義興甲巷被授予“中國曆史文化名街”稱号。為守護好這座文物資源豐富的寶藏之城,潮州不斷推進古城保護工作,重新修編了《潮州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潮州市古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公布了《潮州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劃定了南門義興甲、舊西門街、許驸馬府、太平路4個曆史文化街區,公布了一批曆史建築。潮州還将開展全面普查,全方位摸清掌握古建老宅的數量、現狀等基本情況,重點對需要保護修繕重建的進行登記造冊,為喚醒沉睡資源、盤活低效老宅打下堅實基礎。

  聚焦新提升 保育活化變“鏽”為“秀” 潮州古城處處是古建,“如何修好古城”成為潮州古城整體提升的重要課題。以“修舊如舊”為出發點,以保育活化為落腳點,潮州用“繡花功夫”複原古城肌理,讓古建從朽到修、從舊到救、變“鏽”為“秀”。

  2021年1月,潮州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動計劃》,提出了2021年、2023年、2025年三個階段建設目标,部署了深化古城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潮州”、打造保育活化典範的潮州古城、推動古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推動古城旅遊業态全面提升六方面24條的工作,建立了第一批26個重點項目庫。至此,古城提升建設工作全面鋪開。

  以體制改革破題,潮州在組織機構上采用“領導小組 實體機構 市場運作”模式,成立潮州古城提升行動領導小組,讨論決策古城發展的重大事項。同時,按程序設立潮州古城管理委員會,履行古城建設和管理職能,統一規範管理古城範圍内的項目審批、規劃建設工作。組建成立潮州府城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古城項目實施和市場運作的主體。引進知名文旅企業提供潮州古城綜合運營服務,引進萬科、碧桂園等知名企業在古城投建文旅綜合項目,為推動潮州古城文旅産業邁上新台階注入強勁動力。

  為推進古城古建築修繕項目,潮州提出要以“打造‘古’的典雅”為目标導向,最大限度保護好潮州古城的曆史風貌。潮州分批次推進古城内139處登記文物點和已登記授牌曆史建築的修繕保護,以文物、曆史建築的保育活化利用帶動整個古城的魅力提升,保持古城山水完整格局。同時,潮州制定《潮州市古城區建築修複改造指引和設計範例》,引導老匠人、老技藝人采用傳統材料和工藝,發揮工匠精神,推進文物保護修繕,讓“在潮州修古城”有據可依。

  潮州古城探訪舊街巷(古城新生看寶藏城市)(2)

  隐匿半個多世紀的麒麟照壁,在經過半年左右的精心修複後終于重見天日;完成修繕後的李厝祠廳堂敞亮,嵌瓷、屋脊等盡顯古樸韻味;殘損嚴重的黃尚書府,在曆經2年多時間完成後座修繕工程……在“百家修百厝(祠)”項目推進之下,一批代表性的曆史建築重現古韻。目前,潮州還加快推進廖厝祠、鐵巷陳宅、卓府、辜厝巷林宅等修繕工程,它們将在“留住曆史遺存”的修繕理念中再展風采。

  近年來,潮州建立“政府導向、專家指導、居民配合”上下聯動一緻的保護模式,啟動了古城33條街巷的“微更新”,用“繡花”的功夫修複古城肌理。他們尊重曆史真實原貌,充分發揮專業團體、技術人才的作用,充分聽取專業意見,放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老匠人、老技藝參與其中,采用傳統材料和工藝,融入精細、精緻的“潮味”元素,讓巷道保持潮文化的精華,體現古城風貌的原真性、多樣性。

  為修複古城肌理,近年來潮州還啟動了古城甲第巷、義井巷、西馬路、義安路、東平路等33條街巷的“微更新”項目,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用“繡花”功夫,在更新改造中盡力将建築、街巷原來含有的傳統元素保留下來。除了牆面修複,潮州從小處着手,通過小設計改變街巷整體空間品質,讓街巷有顔值也有品質。如今,居住在古城的居民體驗到了更高的生活品質,市民遊客則可以在遊覽老巷中感受到潮州的曆史文化氣息。

  激活年輕态 探索“文物 ”新形式 廣濟橋上,木雕、麥稈畫、剪紙等非遺展演持續開展,重現“一裡長橋一裡市”文化盛景;博物館内,工夫茶文化學習、泥塑研學遊等活動吸引了青少年參加;涵碧樓裡,戴上VR眼鏡,即可沉浸式體驗革命曆史;許驸馬府、開元寺等文物單位成為遊客必去的“打卡地”……潮州通過探索“文物 科技”“文物 非遺”“文物 旅遊”等新形式,開辟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徑。新業态、新空間在古城中得以延伸發展,讓古城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潮州是廣東省非遺大市,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7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47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06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位居全省前列。潮州在廣濟樓辟建潮州非遺展覽館,在廣濟橋組織“一裡長橋一裡市”非遺傳習集市等,舉行手拉壺、工夫茶、木雕、麥稈畫、剪紙、泥塑、潮樂等非遺項目展演,推進“文物 非遺”,讓文物單位成為非遺展演的空間載體。依托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景區、主題街巷等場所,潮州正緻力打造古城非遺展銷“大客廳”,推動非遺文創産品的開發,賦予非遺更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潮州探索“文物 科技”的跨界合作,在讓文物鮮活起來的同時,互動式觀展、沉浸式體驗也讓文物一改昔日“高冷”形象,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務群衆。在涵碧樓,VR和AR等高科技模拟南昌起義軍主力挺進潮汕等曆史場景,講“活”潮州紅色故事,讓廣大幹部群衆沉浸式體驗革命曆史,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廣濟橋上,“鳳城之光”燈光秀用高科技的光影藝術豐富觀賞體驗,為文物保護利用帶來新活力。科技賦予了潮州古城更多的魅力,2021年,潮州古城全域旅遊導覽上線微信小程序,以手繪地圖的形式展現街區面貌,推介景點、美食、客棧等信息,為遊客出行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務。

  潮州古城探訪舊街巷(古城新生看寶藏城市)(3)

  此外,“文物 旅遊”串聯廣濟橋、許驸馬府、開元寺等文物單位,打造古城文化旅遊特色區;整合國保許驸馬府、市保李厝祠,打造古城北片3A文物旅遊景區。當前,潮州正穩步推進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的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公園建設,目前已完成筆架山潮州窯遺址環境整治工程(一期)和Y10号窯址本體加固方案編制,完成Y10号窯址周邊環境整治。省考古院考古工作隊已進駐,對Y10号窯周邊範圍進行發掘。

  當前,潮州還積極盤活資源,豐富業态,高層次推動古城文商旅融合發展。2021年初,潮州市首個古城保育活化BOT項目“潮州美食文化展示中心(潮人美食城)”正式開業,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集地域文化、舊城風貌和傳統美食展示為一體的文化新街區,進一步豐富古城旅遊業态,完善旅遊産品體系。

  古城要提升發展,必須打響潮州古城品牌。為建設文旅新地标,一方面,潮加快推進鎮海樓複建、百花台民俗文化綜合體建設工程;打造許驸馬府片區旅遊服務中心;完成潮州影劇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古城區潮劇展示場所;另一方面,引進萬科對下東平名人故居片區進行開發,打造3000平方米集文化體驗、住宿、美食、酒吧等業态的文化綜合體。同時,加強優質業态引導建設,高質量打造民宿品牌,在全省率先出台民宿客棧管理暫行辦法,對民宿客棧實行精細化管理,古城區民宿客棧數量從2013年的3家增至目前137家。

  此外,潮州發揮文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文化陣地作用,不定期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展示古城文化魅力。潮州于2016年啟動建設“博物館之城”,系列展館至今已增至70家,為文物展示、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空間。

  ■延伸閱讀

  守護廣濟橋

  “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的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曾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1988年1月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随着曆史變遷,廣濟橋幾經修築。過去,由于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廣濟橋橋體損壞嚴重,大部分橋墩出現掏空、傾斜與沉降,1958年改建的高樁承台式鋼架橋梁已超過了設計年限。2001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潮州市廣濟橋下遊約6000米處建設潮州供水樞紐。但建成蓄水後,廣濟橋各孔包括中段鋼橋主航道淨空均不足1.5米,所有各孔均無法通航,此外,廣濟橋損壞嚴重的墩體将長年淹沒于深水中。

  彼時,一方面要搶救保護國家重點文物,另一方面還要解決韓江航運問題。經專家多次論證、修改和完善,廣濟橋的維修方案于2003年正式獲國家文物局批複。2003年,潮州市成立“潮州市維修廣濟橋委員會”,按明代風格作為修複依據對廣濟橋進行全面維修,功能定位為旅遊觀光步行橋,至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

  “廣川利涉開新運,傑閣重樓見舊儀”。修複後的廣濟橋,梁舟結合、重瓴聯閣,橋上楹聯亭匾美輪美奂,詩文書法活色生香,成為潮州的曆史文化地标。廣濟橋有大量的水下構件、木質構件,文物保護難度高,同時古橋與繁忙的水上交通線交錯、節假日遊客衆多,安全管理難度也極大。守護廣濟橋,成為當下潮州做好文物保護的重要任務之一。

  2021年6月,潮州市廣濟橋文物管理所所長餘小潔獲評全國“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多年來,她先後主持完成10多項文物保護性重大修繕項目,包括鋼質木飾梭船建造、亭台樓閣木構件油漆維護、浮橋跳枋和欄杆設計安裝,以及廣濟橋水下安全勘察工程等項目,實施廣濟橋古石梁區等附屬設施建設。

  潮州古城探訪舊街巷(古城新生看寶藏城市)(4)

  廣濟橋上的21個古橋墩,是文物價值最大的部分,也是保護的重點難點。“廣濟橋本身是一個不可移動的大文物,确保文物安全是第一重要的。”餘小潔介紹。近年來,潮州市廣濟橋文物管理所多次監測摸查橋墩在水中現狀和破損程度,觀察連年來是否存在移位、沉降和變形等變化,在情況穩定後才能着手推進加固橋墩。

  去年,該所完成了廣濟橋樓閣亭屋木構件保養工程,對全橋21座橋墩上的18座亭屋和12座樓閣進行全面勘查、對出現問題的構件進行糾偏加固。同時借助新技術,對廣濟橋古橋墩設置了66個沉降監測點、19個位移監測點,并進行了6次全面的生命周期監測,用數字編織起一道文物安全監測體系,着力健全文物安全管理體系,也為市民遊客的安全保駕護航。今年,潮州還全面啟動了廣濟橋自2007年修複以來最大的修繕工程——廣濟橋橋墩修繕工程,整個工程計劃年底前完成。

  為做好廣濟橋創新性活化利用工作,潮州在廣濟橋上開設了非遺展示區,集中展示具有潮州代表性的非遺精品,邀請了非遺傳承人演示非遺技藝,再現“橋市”獨特文化,使廣濟橋逐步建成以非遺展示為主體的潮州文化集中體驗區。針對青少年、大學生群體,潮州在廣濟橋上開展形式多樣的文物保護宣傳、實踐體驗活動等,凝聚全社會“熱愛古橋、保護古橋”的共識。在“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中,潮州廣濟橋活化利用項目入選全省15個典型案例。

  廣濟橋曆時359年方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如今也成為潮州文旅的“流量擔當”。每天下午,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站在江邊,等待着“過河拆橋”這一奇觀:浮在韓江水面的梭船被拆下,駛離廣濟橋,東西兩橋就此隔斷。夜幕降臨,廣濟橋上亮起景觀燈,與韓江兩岸燈火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策劃】達海軍

  【統籌】楊可

  【撰文】許钰敏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