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20篇全文完整版

論語20篇全文完整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3:13:12

【原文】3.25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 《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譯文】

孔子評論《韶》說:“樂曲美極了,内容也好極了。”評論《武》,說:“樂曲美極了,内容還不是很好。”

【題解】

因為樂教對孔子個人及他的學生,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他曾和當時的樂人不斷有交往。前面“子語魯太師樂”一章,及《衛靈公》“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一章,可以得到證明。《微子》“大師摯适齊,亞飯千适楚”一章,必系孔子對于魯國這七位樂人的風流雲散,發出了深重的歎息,所以他的學生才這樣把叮咛鄭重地記下來。孔子對音樂的欣賞,《論語》上有很多的記載。

孔子不僅欣賞音樂,而且曾對音樂做了一番重要的整理工作。所以他說,“吾自衛反售,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子罕》));這使詩與樂,得到了它原有的配合與統一。《史記•孔子世家》說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水合《韶》、《武》、《雅》、《領》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這種陳述也是可信的。

“盡善盡美”一詞後來成為著名的成語,是孔子就《韶》樂和《武》樂表達了他的美學理想。他既重視藝術的形式美,更注重藝術内容的善。

一個時代的國家精神往往可以從當時的音樂中感受到,因為音樂是人心的流蕩,浸染着當時的風份。 《韶》相傳是舜帝時的音樂,雍容和雅。《呂氏春秋•古樂篇》載:“帝舜乃命質修 《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由此可知,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頌帝堯的聖德,并示忠心繼承。《韶》樂表達了堯舜時代以德治國、清明和泰的氣象;《武》,是周武王之樂,武王之有天下,由于伐纣而得,其樂演奏起來,雖然宏大壯美,但猶有殺伐之聲,不如舜的音樂那樣調和。說明孔子崇尚和平,反對武力戰争,故評論《韶》樂盡美而又盡善,《武》樂盡美未盡善。

【原文】3.26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

孔子說:“居于統治地位的人,不能寬宏大量,行禮的時候不恭敬,遭過喪事時不悲傷哀痛,這個樣子,我怎麼看得下去呢?”

【題解】

這一章充分反映了孔子以禮治國的思想。身居上位的人基于恕道,為人要寬厚,多為百姓設想,不能過分苛刻。因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為人太過精明,在下位的人就不容易發揮他的才能。在禮的範圍之内,居于上位者要愛護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就會由衷地對身居上位的人恭敬。參加喪禮而沒有一點哀戚之意,表現得與自己毫不相關,又何必去呢?孔子提出的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這三點,是有感于當時社會風氣的頹壞現象,說像這個樣子的社會,就沒有什麼可看了,感歎當時文化思想的衰落。

在這一章裡,孔子所說的實際上是“禮” 要以内在的真實感情為基礎,認為人的道德内在性是自我實現的必要條件,不能化約為一套外在的力量。在古代曆史中,在上位者有一套完整的維護統治的政治制度、禮儀制度和行為規範,可是,如果沒有内在的真實感情、對他人的愛和尊敬,那麼這一切都不過是為了維護統治,實現無限膨脹的私欲的規定而已。

“禮”的根源在于人的心靈的自然感情。如果這種禮的規定富于其中的感情是冷漠的、醜惡的,甚至是殘酷的,那麼規定這種禮和執行這種禮的人就是虛僞的和醜惡的。

從孔子的學說來看,“禮” 是外在的形式,而“仁”是内在的内容,沒有仁的内容而徒有禮的形式,那麼這個禮就沒有了積極的意義,沒有了價值。“仁” 是什麼呢?仁的核心是愛,是對人要有愛心。怎麼愛?不僅僅是親人之愛、戀人之愛,它的基礎是道德的理性和感情的真實性,是一種自覺的對于他人的尊重和愛護。

論語20篇全文完整版(半部論語治天下--閱讀分享3.25和3.26)1

論語20篇全文完整版(半部論語治天下--閱讀分享3.25和3.26)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