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傳奇#
清明節,一般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期間,我們又稱之為踏青節、祭祖節、寒食節、三月節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清明,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春祭節日,是人們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文化傳承。可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風俗和禁忌嗎?
一、清明節的由來
據記載,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了。到了唐朝,清明節氣的影響越來越大,他把上巳節與寒食節逐漸合并,形成現在的清明節。
相傳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被迫害,不得已流亡到國外逃避。但是,在逃亡途中,又累又餓,難以站起,命在旦夕。可是,這兒在荒蕪人煙,随從的大臣們到處也找不到吃的,大家萬分焦急,無計可施。
這時候,随臣介子推悄悄走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慢慢恢複了精力,當他知道是介子推從腿上割下的肉時,感恩流涕。
後來,重耳當了國君,成了晉文公。在重賞随臣時,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勸他面君讨賞,但介子推卻打點行裝,陪同老母悄悄到綿山隐居了。
後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但人已離去,前往綿山居住。沒辦法,隻得放火燒山,逼出介子推。 但事與願違,大火燒遍,也沒見其身影。
後來,大火熄滅後,人們發現介子推背着老母親,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去。晉文公見狀,恸哭不已。在裝殓時,發現樹洞裡有一片衣襟,上寫:“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将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在這一天禁忌煙火,隻吃寒食。同時,把綿山改稱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以示紀念。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二、清明節的風俗
清明節期間,傳統習俗比較多,許多至今仍在傳承和創新,簡單回顧一下清明節氣的一些風俗。
1、掃墓
這是清明節重要的民間活動,既是緬懷祖先,也是傳承孝文化,不忘祖宗恩典。在清明節期間,人們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祭拜。清掃墓地,添加新土,祭拜祖先,祈求保佑,祝福安康。
2、踏青
春暖花開,大地回春,百花齊放,萬木吐綠,一片自然風光。當人們走進明媚的春天,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在春天裡,踏青遊玩,不亦樂乎,往往是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3、插柳
這一習俗,現在很多地方仍然流傳。記得小時候,一到清明節前一天,我們就會相約結伴去折柳枝。那時候,有柳樹的人家,總是特别守護着柳樹,怕被大家給折損壞了。我們總是趁人不備,悄悄折些柳枝溜走。到了清明節這天,把它們插在門口兩邊,辟邪祈福。
當然,還有很多傳統風俗,比如蕩秋千、放風筝、植樹、蹴鞠、鬥雞等等,不再一一贅述。
三、清明節的一些禁忌
清明節期間,民間最重要的風俗是掃墓,是必不可少的,但掃墓也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諱的,要知道有些講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1、身體弱的人,最好不要參加掃墓活動。
比如:身體比較弱的人,主要包括:孕婦,或者婦女例假等等,還有3歲以内的寶寶,有重大疾病的人等等,最好不要到陰氣重的地方,可以不用參加掃墓。
2、掃墓時間,最好是選擇在上午。
俗語:“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提前進行,不需要一定在清明節這一天,一般都提前一天。而且,最好是早上和上午進行掃墓,這時候陽氣比較重。
3、掃墓時,最好不要穿顔色豔麗的服裝。比如,大紅大紫衣服,一是祭祀是比較莊重的事情,二是祭祀紮的紙人,一般是大紅大紫的衣服
4、掃墓前,最好不要飲酒;掃墓時,最好不要拍照,也不要随處大小便;掃墓後,最好不要把墳墓周圍的花草樹木帶回家。
清明節就要到了,還是提倡文明祭祀,注意防火安全,和諧文明過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