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鑒賞】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不知害人,既為善。隻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鑒賞】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緻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鑒賞】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鑒賞】五代時,燕山人窦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鑒賞】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隻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鑒賞】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鑒賞】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8、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鑒賞】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9、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鑒賞】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10、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鑒賞】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