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型元素的重要意義在于經過了長期的摸索,隻有契合了觀衆深層心理的類型才能沉澱下來。這些類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觀衆的審美喜好。有專業人士曾說過:“它(即類型電影)是一種藝術語言的規範、範式和審美創造接受的心理構架,是一種心理模式,是大衆的内在審美心理模式。”
2、而在犯罪題材的這一類電影中,其類型的共同點是以犯罪事件作為影片的開頭,然而根據故事情節和人物設置的不同以區别不同的亞類型。具體來說,側重于展示犯罪者的兇殘和受害者的驚恐心理的影片,在類型劃分上傾向于驚悚或恐怖,可以說,犯罪題材電影囊括了多種類型,帶有豐富的娛樂性。這部影片在類型元素上融合了懸疑、驚悚、科幻和愛情,特别是在懸疑設置和驚悚氛圍的營造上有獨到之處,給觀衆帶來了觀影的快感。
3、學者李文紅在《國産懸疑片的類型化探索藝術之路》中闡述了懸念的含義及重要性:“懸念是電影編劇設置的故事中懸而未決的情節,是觀衆對于故事劇情的疑問,觀衆會在已有經驗的參與下解讀故事劇情、自行想象懸念的真相。因而引導觀衆自行解讀劇情,參與劇情叙事的過程是必要且重要的。”影片的開頭展現了殺人後的現場,一個小女孩在等待了一會後才報警,這個舉動讓人疑惑,難道小女孩就是殺人兇手嗎?
4、接着情節從兇案現場跳開,主人公江豐與妻子感情發生危機,來到記憶大師處删除情感記憶,發生了一件意外,當他恢複自己的記憶後,卻發現自己在記憶中就是那個殺人兇手。面對警察的質疑,他竭力想洗脫嫌疑。觀衆的疑惑也一直存在,江豐偶爾表現出的暴力舉動是不是說明他很可能就是殺人兇手?如果不是,到底誰才是真兇?是他記憶中那個瘋狂家暴的男人嗎?情節的發展始終圍繞着命案的真兇身份展開,懸念叢生,充分地勾起觀衆的好奇心理,使得觀衆對真相的揭開始終有。
5、影像所展示的血腥暴力直接刺激人們的神經,勾起人們對死亡和毀滅的恐懼感。加之觀衆對人物的代入感,在受到生命威脅時激發的恐怖和驚悚體驗。這也是電影魅力所在,人們可以在安全環境下去冒險去體驗疏離日常生活的情緒。高媛在《當代美國驚悚電影類型化研究》中寫道:“驚悚電影的心理恐懼效果給觀衆帶來的是一種充分釋放自身潛在的、類似于殺戮、毀滅、暴力等衆多不良心理情緒的渠道”。
6、不得不說,影片多處展現了暴力,如影片開頭的兇殺,殺手小時記憶中父親對母親的家暴以及自殘,江豐為出拘留所救妻子自吞刀片,這些暴力情節可以喚起觀衆的緊張感,吸引觀衆沉浸其中。影片接近高潮部分,江豐發現兇手正在接近自己的妻子,懸念立刻轉移到其妻張代晨身上,不知就裡的張代晨正和兇手一起看電影。對她的命運的關注,立刻攫住了觀衆的心,漆黑的影院中危機四伏,觀衆緊張感達到了頂點。可以說,犯罪題材電影中類型元素的拼貼,達到了很好的娛樂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