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楚之戰原文?《資治通鑒·晉紀·淝水之戰》是北宋時期司馬光寫的文言文講的是公元383年淝水一役,前秦王苻堅一意孤行,前秦軍主力未及交戰就已經兵敗如山倒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秦滅楚之戰原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資治通鑒·晉紀·淝水之戰》是北宋時期司馬光寫的文言文。講的是公元383年淝水一役,前秦王苻堅一意孤行,前秦軍主力未及交戰就已經兵敗如山倒的故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資治通鑒·晉紀·淝水之戰
出處 資治通鑒
作者 司馬光
作品原文
太元八年,秋,七月。
秦王堅下诏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仆射,謝安為吏部尚書,桓沖為侍中;勢還不遠,可先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萬餘騎,拜秦州主簿趙盛之為少年都統。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勸之。陽平公融言于堅曰:“鮮卑、羌虜,我之仇雠,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畫,何可從也!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閑軍旅,苟為谄谀之言以會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後患,悔無及也!”堅不聽。
八月,戊午,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蚝、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以兖州刺史姚苌為龍骧将軍,督益、梁州諸軍事。堅謂苌曰:“昔朕以龍骧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軍窦沖曰:“王者無戲言,此不祥之征也!”堅默然。
诏以尚書仆射謝石為征虜将軍、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與輔國将軍謝琰、西中郎将桓伊等衆共八萬拒之;使龍骧将軍胡彬以水軍五千援壽陽。琰,安之子也。
慕容楷、慕容紹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誰與成之!”
甲子,堅發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裡。九月,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鹹陽,蜀、漢之兵方順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東西萬裡,水陸齊進,運漕萬艘。陽平公融等兵三十萬,先至颍口。
诏以尚書仆射謝石為征虜将軍、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與輔國将軍謝琰、西中郎将桓伊等衆共八萬拒之;使龍骧将軍胡彬以水軍五千援壽陽。琰,安之子也。
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謝玄入,問計于謝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複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遊山墅,親朋畢集,與圍棋賭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遂遊陟,至夜乃還。桓沖深以根本為憂,遣精銳三千入衛京師;謝安固卻之,曰:“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阙,西藩宜留以為防。”沖對佐吏歎曰:“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閑将略。今大敵垂至,方遊談不暇,遣諸不經事少年拒之,衆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以琅琊王道子錄尚書六條事。
以琅琊王道子(司馬道子)錄尚書六條事。
冬,十月,秦陽平公融等攻壽陽,癸酉①,克之。胡彬聞壽陽陷,退保硖石②,融進攻之。秦衛将軍梁成等帥衆五萬屯于洛澗③,栅淮以遏東兵④。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裡而軍,憚成,不敢進。胡彬糧盡,潛遣使告石等曰⑤:“今賊盛,糧盡,恐不複見大軍!”秦人獲之,送于陽平公融。融馳使白秦王堅曰⑥:“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堅乃留大軍于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于壽陽⑦。遣尚書朱序來說謝石等,以為“強弱異勢⑧,不如速降”。序私謂石等曰⑨:“若秦百萬之衆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⑩,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11),可遂破也。”
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①。謝琰勸石從序言。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②,未至十裡,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③。牢之直前渡水④,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⑤,又分兵斷其歸津⑥,秦步騎崩潰,争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⑦,盡收其器械軍實。于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⑧,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勍敵⑨,何謂弱也!”怃然始有懼色⑩。
秦兵逼肥水而陳①,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②,而置陳逼水③,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④,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将皆曰:“我衆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⑤,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⑥,蔑不勝矣⑦!”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⑧。秦兵遂退,不可複止,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⑨,欲以帥退者⑩,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于青岡(11)。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12)。其走者聞風聲鶴唳(13),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14),重以饑凍(15),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小卻,朱序在陳後呼曰:“秦兵敗矣!”衆遂大奔。序因與張天錫、徐元喜皆來奔(16)。獲秦王堅所乘雲母車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畜産不可勝計(17),複取壽陽,執其淮南太守郭褒(18)。
堅中流矢,單騎走至淮北,饑甚,民有進壺飧、豚髀者①,堅食之,賜帛十匹,綿十斤。辭曰:“陛下厭苦安樂②,自取危困。臣為陛下子,陛下為臣父,安有子飼其父而求報乎?”弗顧而去。堅謂張夫人曰③:“吾今複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④。是時,諸軍皆潰,惟慕容垂所将三萬人獨全,堅以千餘騎赴之。垂親黨多勸垂殺堅,垂皆不從,悉以兵授堅。平南将軍慕容屯鄖城⑤,聞堅敗,棄其衆遁去,至荥陽,慕容德複說起兵以複燕祚⑥,不從。
謝安得驿書①,知秦兵已敗,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床上②,了無喜色③,圍棋如故。客問之,徐答曰④:“小兒輩遂已破賊⑤。”既罷⑥,還内,過戶限⑦,不覺屐齒之折⑧。
注釋
晉紀二十七,孝武帝太元八年①,夏,五月,桓沖帥衆十萬伐秦②。秋,七月,秦王堅下诏大舉入寇③,民每十丁遣一兵④,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⑤,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⑥。又曰:“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仆射⑦,謝安為吏部尚書⑧,桓沖為侍中⑨;勢還不遠,可先為起第⑩。”良家子至者三萬餘騎,拜秦州主簿金城趙盛之為少年都統(11)。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勸之(12)。陽平公融言于堅曰(13):“鮮卑、羌虜(14),我之仇雠,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15),所陳策畫(16),何可從也?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閑軍旅(17),苟為谄谀之言以會陛下之意(18)。今陛下信而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後患,悔無及也!”堅不聽。
【注釋】
①孝武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東晉第九任皇帝,公元三七二年至三九六年在位。太元八年即公元三八三年。
②桓沖:東晉大臣桓彜第五子,大司馬桓溫之弟,桓玄之叔。秦:東晉時期的前秦,十六國之一,氐人苻健建國于公元三五二年,苻堅在位期間統一北方,與東晉對峙。
③秦王堅:前秦國王苻堅。
④每十丁遣一兵:十個男丁選派一人參軍出征。
⑤良家子:指工商賈醫之外的有地位人家的子弟。
⑥羽林郎:羽林軍的軍官。
⑦司馬昌明:司馬曜,字昌明,當時的東晉皇帝。苻堅伐晉之前認為此戰必勝,将東晉自皇帝以下一一下诏分封官職。
⑧謝安:東晉大臣。
⑨侍中:西漢時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大臣加侍中可入禁中受事。
⑩這二句說:勢必不久就會返回,這些東晉高官都會到我們這裡來,現在就可為他們先行建造府第。
(11)秦州:治所在今甘肅天水西南。主簿:主管文書簿籍的官。趙盛之:人名。少年都統:官名,負責率領良家子組成的部隊。
(12)慕容垂:前燕國主慕容的叔父,因功遭忌,投奔苻堅。姚苌:羌人,兄姚襄為苻堅所殺,苌降前秦。
(13)陽平公融:苻堅之弟苻融。
(14)鮮卑、羌虜:鮮卑人、羌人。鮮卑族是匈奴之後在蒙古崛起的遊牧民族。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打敗,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以山名為族名,形成烏桓和鮮卑。羌,羌族,中國西部民族,以遊牧為主。
(15)風塵之變:指發生政治或軍事變亂。逞其志:使自己的願望得逞。
(16)所陳策畫:所陳說的謀略。
(17)閑:熟悉。
(18)苟:苟且。會:迎合。
八月,戊午①,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蚝、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②;以兗州刺史姚苌為龍骧将軍③,督益、梁州諸軍事④。堅謂苌曰:“昔朕以龍骧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⑤!”左将軍窦沖曰⑥:“王者無戲言,此不祥之征也⑦!”堅默然。慕容楷、慕容紹言于慕容垂曰⑧:“主上驕矜已甚⑨,叔父建中興之業⑩,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誰與成之(11)!”
【注釋】
①戊午:初二。
②張蚝(cì):苻堅将領。
③兗州:即兖州,治所在今山東鄄(juàn)城。龍骧将軍:苻堅稱帝前任龍骧将軍,此時把它封給姚苌。
④益、梁州: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治所在成都。梁州治所在陝西漢中,西晉移治南鄭(今漢中東)。督……州諸軍事:官名,總管各州的所有軍隊的事務。
⑤以龍骧建業:指苻堅從龍骧将軍任上建立帝業。其勉之:你要努力當好龍骧将軍。
⑥左将軍:官名,掌管京師兵衛。窦沖:前秦将領,後反叛前秦,自稱秦王。
⑦不祥之征:苻堅以龍骧将軍建立帝業,現在授給姚苌,恐怕姚苌也以龍骧将軍建立帝業,所以說是不祥的征兆。
⑧慕容楷、慕容紹:慕容垂的侄子。
⑨主上:指苻堅。
⑩建中興之業:指恢複鮮卑族建立的前燕國。
(11)非汝,誰與成之:不是你們,與誰完成此事。
甲子①,堅發長安②,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裡。九月,堅至項城③,涼州之兵始達鹹陽,蜀、漢之兵方順流而下④,幽、冀之兵至于彭城⑤,東西萬裡,水陸齊進,運漕萬艘⑥。陽平公融等兵三十萬,先至颍口⑦。
【注釋】
①甲子:初八。
②長安:前秦都城,今陝西西安。
冬,十月,秦陽平公融等攻壽陽,癸酉①,克之。胡彬聞壽陽陷,退保硖石②,融進攻之。秦衛将軍梁成等帥衆五萬屯于洛澗③,栅淮以遏東兵④。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裡而軍,憚成,不敢進。胡彬糧盡,潛遣使告石等曰⑤:“今賊盛,糧盡,恐不複見大軍!”秦人獲之,送于陽平公融。融馳使白秦王堅曰⑥:“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堅乃留大軍于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于壽陽⑦。遣尚書朱序來說謝石等,以為“強弱異勢⑧,不如速降”。序私謂石等曰⑨:“若秦百萬之衆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⑩,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11),可遂破也。”
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①。謝琰勸石從序言。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②,未至十裡,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③。牢之直前渡水④,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⑤,又分兵斷其歸津⑥,秦步騎崩潰,争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⑦,盡收其器械軍實。于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⑧,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勍敵⑨,何謂弱也!”怃然始有懼色⑩。
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謝玄入,問計于謝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複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遊山墅,親朋畢集,與圍棋賭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遂遊陟,至夜乃還。桓沖深以根本為憂,遣精銳三千入衛京師;謝安固卻之,曰:“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阙,西藩宜留以為防。”沖對佐吏歎曰:“謝安石有廟堂之量(宰相的肚量),不閑将略。今大敵垂至(将要到達),方遊談(清談,清談三玄,老莊易)不暇(不停歇),遣諸不經事少年拒之,衆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以琅琊王道子(司馬道子)錄尚書六條事。
冬,十月,秦陽平公融等攻壽陽,癸酉①,克之。胡彬聞壽陽陷,退保硖石②,融進攻之。秦衛将軍梁成等帥衆五萬屯于洛澗③,栅淮以遏東兵④。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裡而軍,憚成,不敢進。胡彬糧盡,潛遣使告石等曰⑤:“今賊盛,糧盡,恐不複見大軍!”秦人獲之,送于陽平公融。融馳使白秦王堅曰⑥:“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堅乃留大軍于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于壽陽⑦。遣尚書朱序來說謝石等,以為“強弱異勢⑧,不如速降”。序私謂石等曰⑨:“若秦百萬之衆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⑩,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11),可遂破也。”
【注釋】
①癸酉:十月十八。
②硖石:山名,在今安徽壽縣境内淮河兩岸,當時山上築有城壘,為守衛淮河的據點。
③衛将軍:軍官名,東漢時有大将軍、骠騎将軍、車騎将軍、衛将軍、前将軍、後将軍、左将軍、右将軍。梁成:前秦将領。洛澗:水名,即今安徽洛河。
④栅淮:在淮河中設栅欄等障礙物。東兵:謝石、謝玄救援胡彬的部隊。
⑤潛:暗中。
⑥馳使白:派使者馳馬告訴。
⑦兼道:加倍速度趕路。
⑧朱序:原為東晉梁州刺史,鎮守襄陽。淝水之戰前,前秦攻陷襄陽,朱序被俘。
⑨私謂:私下說。
⑩未集:沒有全部到達集中。(11)奪氣:喪失了銳氣。
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①。謝琰勸石從序言。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②,未至十裡,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③。牢之直前渡水④,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⑤,又分兵斷其歸津⑥,秦步騎崩潰,争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⑦,盡收其器械軍實。于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⑧,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勍敵⑨,何謂弱也!”怃然始有懼色⑩。
【注釋】
①以老秦師:使秦師疲勞。
②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相:郡的太守。劉牢之:東晉名将,所率北府兵,為東晉精銳部隊。
③陳:陣。為陳:擺開陣勢。
④直前:直接向前。
⑤弋陽: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蕲春。王詠:前秦官員。
⑥歸津:撤退的渡口。
⑦揚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蘇邳州。王顯:前秦官員。
⑧八公山:山名,在今安徽壽縣北。
⑨勍(qíng):強。
⑩怃(音wǔ)然:怅然失意的樣子。
秦兵逼肥水而陳①,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②,而置陳逼水③,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④,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将皆曰:“我衆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⑤,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⑥,蔑不勝矣⑦!”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⑧。秦兵遂退,不可複止,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⑨,欲以帥退者⑩,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于青岡(11)。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12)。其走者聞風聲鶴唳(13),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14),重以饑凍(15),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小卻,朱序在陳後呼曰:“秦兵敗矣!”衆遂大奔。序因與張天錫、徐元喜皆來奔(16)。獲秦王堅所乘雲母車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畜産不可勝計(17),複取壽陽,執其淮南太守郭褒(18)。
【注釋】
①逼肥水而陳:逼近淝水擺開陣勢。肥水:即淝水,源出合肥西北将軍嶺,為今東肥河和南肥河的總稱。
②懸軍:深入敵境的孤軍。
③置陳逼水:設置戰陣,逼近淝水。
④少卻:稍微退卻。
⑤遏之:制止他們。不得上:不能渡過淝水。
⑥蹙:促,指攻擊。
⑦蔑:無。
⑧麾兵:指揮軍隊。
⑨略陳:即掠陣,從陣中沖過。
⑩帥退者:率領後退的人。
(11)青岡:地名,在今安徽壽縣。
(12)蔽野塞川:遮蔽了原野,塞滿了河流。
(13)風聲鶴唳:風吹的聲音、鶴的鳴叫聲。
(14)草行:慌不擇路,在草中行走。
(15)重以:加上。
(16)張天錫:前涼君主,被苻堅攻滅而被俘。徐元喜:東晉将領。
(17)雲母車:用雲母裝飾的車。雲母,礦物名,透明光亮如珍珠,色彩多樣。
(18)淮南:郡名,治所在今安徽壽春。郭褒:前秦官員。
堅中流矢,單騎走至淮北,饑甚,民有進壺飧、豚髀者①,堅食之,賜帛十匹,綿十斤。辭曰:“陛下厭苦安樂②,自取危困。臣為陛下子,陛下為臣父,安有子飼其父而求報乎?”弗顧而去。堅謂張夫人曰③:“吾今複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④。是時,諸軍皆潰,惟慕容垂所将三萬人獨全,堅以千餘騎赴之。垂親黨多勸垂殺堅,垂皆不從,悉以兵授堅。平南将軍慕容屯鄖城⑤,聞堅敗,棄其衆遁去,至荥陽,慕容德複說起兵以複燕祚⑥,不從。
【注釋】
①壺飧(sūn):壺中盛的飯。豚髀(音tún bì):豬大腿肉。
②厭苦安樂:厭惡艱苦而安于逸樂。
③張夫人:苻堅的寵妃,苻堅準備攻打東晉時,張夫人極力勸阻,苻堅不聽。後與苻堅一起被姚苌殺害。
④潸(音shān)然:傷心流淚的樣子。
⑤慕容(音wěi):前燕君主,前秦滅前燕,被俘。鄖(音yún)城:地名,在今湖北安陸。
⑥複燕祚:恢複燕國的帝業。
謝安得驿書①,知秦兵已敗,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床上②,了無喜色③,圍棋如故。客問之,徐答曰④:“小兒輩遂已破賊⑤。”既罷⑥,還内,過戶限⑦,不覺屐齒之折⑧。
【注釋】
①驿書:通過驿傳送來的書信。
②攝:收。
③了無:一點也沒有。
④徐:慢慢地。
⑤遂已:結果已經。
⑥既罷:已經下完棋。
⑦戶限:門坎。
⑧屐(音jī):木屐。齒:屐上的齒狀物。這是說謝安表面鎮靜,實際上内心非常激動,完全沒有注意到屐齒折斷。
【簡評】
苻堅數十萬大軍,分布數千裡,陣勢不可謂不大。東晉謝安的部隊隻有數萬人而已。能夠取勝,在于趁敵孤軍深入,堅決迎擊。過程中晉軍讓秦軍稍退,豈知一退就不可收拾,全軍崩潰,可見數十萬大軍也是虛有其表,不堪一擊。可知作戰不在于人數多少,而在于能否捏成一個拳頭,擊敵要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