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王洪陽在為患者做檢查。李進攝/光明圖片
對橄榄綠的憧憬和護佑生命之光的願望,讓我選擇成為一名軍醫,從此,服務人民、治病救人成為我不變的使命,穩紮穩打、拼搏奮鬥成為我青春的色彩。
2012年,我到解放軍醫學院攻讀耳鼻咽喉科學碩士學位。初到科室,即被奠基人姜泗長院士提出的“五種精神”震撼了:以科為家的主人翁精神、孜孜以求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團結奮鬥的協作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我全身心投入到專業學習中,緻力于聾病的遺傳學研究和軍事噪聲性聾診斷及幹預研究。2019年,我選擇轉為一名部隊文職人員。從“橄榄綠”到“孔雀藍”,變的是軍裝,不變的是初心。
作為一名醫生,精進醫術、為病患解除痛苦是我的本職。我用心對待每位患者,認真書寫每份病曆,門診、交班、查房、談話……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診療能力逐步提高。我還和團隊一起深入偏僻小村莊,為遺傳性耳聾家庭進行全面的聽力檢測,為其進行咨詢和指導。
這些年來,我圍繞聾病“遺傳機制不明,遺傳咨詢不完備,基因治療待突破”等難題開展了系列研究,與團隊共同譜寫出遺傳機制、遺傳咨詢、基因治療的聾病防治“三部曲”。我還負責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關于聽神經病臨床診治多中心項目,主執筆撰寫《中國聽神經病臨床實踐指南》,獲第四屆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科技成果獎一等獎,等等。看着科研成果能夠真正惠及廣大患者和官兵,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
這些年,我多次到基層部隊巡診,為了提高官兵備戰訓練聽覺感知能力,我展開臨床防治和科研攻關,通過遺傳學研究發現噪聲易感的基因變異及可用于早期篩查的生物标記物,有效提升和保護官兵在噪音環境下的聽覺功能,增強聲音辨識能力,這項研究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能對戰友們有所幫助才是我最大的收獲,我将于平凡崗位上踐行铮铮誓言,無私奉獻,守護生命。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劉小兵、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魏寅、張明哲、馬權、王宗怡、陳峥、畢琦、姚天寶)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01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