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印着“絕密無期限”的一批日本外交文件近日公開,揭開海灣危機幕後的合縱連橫。
冷戰結束後的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打響海灣戰争,日本作為西方聯軍的盟友,在戰争前夕就被伊拉克拉入“危局”。面對美國方面的種種要求,日方給予130億美元支援,但因沒有出兵而被批“支票外交”。
日本外務省今年12月22日公開的外交文件顯示,海灣危機之際,美國時任總統喬治·沃克·布什(老布什)曾要求日本派自衛隊支援。在開戰前3天,美方還繼續向日本“吹風”。
外交文件中留存了當時的外交措辭和形勢記述,以日本的視角将塵封30年的曆史再度呈現,也引發關于自衛隊活動範圍制約的讨論。
沙漠風暴行動過後,科威特城北部被引燃的油井。人民視覺 資料圖
海灣危機中的日美交涉
1990年9月29日,日本時任首相海部俊樹緊急趕赴美國紐約,與老布什會面。
“我知道日本正在研究讓‘軍隊’參與中東地區的國際行動的方法,這是有益的,應該會得到世界的認可。”老布什在會談中強烈要求日方做出“人力”方面的貢獻。
海部俊樹回應:“對日本來說,海外出兵将是戰後第一次,所以需要很多時間來讨論,但我們會為出兵所需的新法案制定做出努力。”
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限制日本隻有在受到外國武力攻擊時的自衛權,禁止向海外出兵。海部俊樹在與美方的後續交涉中,既表明遵守憲法的重要性,也強調希望出力協助,一直繞開是否出兵的準确答複。
一個月後,日本提出一個替代的妥協方案,創建非軍事組織“聯合國和平合作隊”,讓一部分自衛隊成員參與。但因日本國内輿論反對,“聯合國和平合作法案”的出台遭遇阻力,最終“流産”。
于是,日本以财政支援的方式向多國部隊提供130億美元,其中90億美元追加支援是應美方要求支付。根據當時美國财政部長布萊迪和大藏省(現為财務省)大臣橋本龍太郎的談話記錄,美方在經濟支援層面向日方提出了諸多要求,而且沒有向日方提供任何資費估算的依據。
日本官方電文顯示,在海灣戰争爆發3天前的1991年1月14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向當時正在美國訪問的日本外相中山太郎表示,“不要求(日本)一同流血”,“美國人将流血,因此日本積極提供援助是非常重要的。”交談中,貝克提及美國國會對日本的看法惡化,在通商方面也面臨問題,以此施壓。
日本出錢不讨好。戰争結束後,科威特在美國《紐約時報》上發表巨幅告示,對數十個國家表示感謝,名單中不包含日本。擔心被美國及其盟友抛棄,日本緊急向波斯灣派遣自衛隊掃雷艇參與戰後處理,但仍然沒有避免國際社會的批評。
日媒《高知新聞》社論指出,最新公開的外交文件顯示,如果在外交局面上屈服于大國的壓力,就會無止境地被迫妥協。日本在海灣危機中的被動處境成為遭受創傷的“起點”,也因此尋求自衛隊與美軍的防衛一體化。但是,保護國民的安全才是政治所賦予的責任,而不應嘗試突破憲法制約、擴大自衛隊活動範圍,
自衛隊海外行動版圖
海灣戰争後,日本自衛隊的掃雷艇進入海灣地區進行掃雷工作,這是二戰結束後,日本首次向國外派兵,限制在交戰區外低調“維和”。
在海灣戰争教訓的背景下,日本國會經過一番辯論,1992年就通過了“海外派兵案”,同年8月派遣首批維和部隊赴柬埔寨執行維和任務。之後,伊拉克戰争爆發,日本通過《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于2004年1月19日派遣日本陸上自衛隊先遣部隊進入伊拉克,這也意味着戰後自衛隊首次涉足處于戰争狀态的外國領土,由此自衛隊海外行動範圍進一步擴大。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4日,日本埼玉縣,日本派遣航空自衛隊C-130運輸機前往阿富汗喀布爾撤僑。人民視覺 資料圖
2021年8月,日本派遣自衛隊前往阿富汗,幫助約500名希望離開阿富汗的人撤離,其中包括曾為日本機構工作的當地人。但在8月31日任務結束前,他們僅幫助撤離了1名日本人和14名美國要求運送的阿富汗人。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在12月13日的衆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指出,自衛隊法在安全撤員上的限制導緻阿富汗撤離行動的遲緩,要求修法變更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的條件。
岸田文雄在會上回應,“我已指示(相關人員)進行反思,看能否通過取消法律限制進一步改進自衛隊的行動。”但是他也強調,2015年安倍政府通過安保法時進行過大量讨論,對此需慎重考慮。
日本目前的法律規定,自衛隊隻能從“安全地點”實施撤員行動。日本防衛相岸信夫在今年12月1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正在讨論修改自衛隊法,當國外發生緊急情況,撤員對象僅是外國人時,考慮能否派遣自衛隊飛機。
對于自民黨修改自衛隊法的提議,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立即“潑冷水”。他表示,相比法律層面的改動,更重要的是改善自衛隊海外實操,讨論如何快速應對和适應海外情況更有意義。
事實上,日本自衛隊不僅在非洲東部吉布提擁有據點,在海外其他地區的行動也一直在進行中。為應對索馬裡海域附近活躍的海盜活動,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和巡邏機自2009年起便對在該海域航行的船隻實施護航,而日本政府每年都會将護航期限延長。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在11月9日的内閣會議上,日本政府決定将自衛隊在索馬裡海域的護航期限延長一年。
2020年2月,中東局勢緊張,日本海上自衛隊被批準前往中東,包括多架P-3C巡邏機和2艘護衛艦,執行信息搜集、保護航船等任務。日本内閣在12月24日的會議中決定,把派遣到中東的2艘自衛隊艦艇減至1艘。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指出,日本“收兵”是為了加強本國周邊海域的防禦體制。
岸田文雄就任日本首相後,有關修憲的讨論再度升溫。據時事通信社報道,12月21日,岸田出席自民黨内“憲法修改實現本部”會議,談到安倍政府提出的4項修憲主張,包括在憲法第九條中明确自衛隊的存在,他強調“這是極具現代意義的課題,必須盡早實現”,在國會讨論的同時也需獲得民衆的理解。
來源: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