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講一個真實故事,有兩個孩子先天聽力障礙,一出生就聽不到任何聲音。為了讓孩子聽聲音、學說話,家長選擇給他們植入人工耳蝸。但植入耳蝸,并不意味着就能聽到聲音,還需要長達一年的磨合時間。幸運的是,一年後,這兩個孩子的聽力水平都恢複正常,也是讓人很欣慰了。可幾年之後,兩個孩子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其中一個孩子語言水平和同齡孩子相符,能夠清楚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也能聽明白别人想表達的意思。可另一個孩子,卻因為交流障礙,隻能上特殊學校學習。這讓接診他們的美國芝加哥大學婦科及兒科教授、小兒人工耳蝸項目負責人薩斯金德很難接受。因為這孩子的先天條件差不多,另一個孩子不該是這樣的處境,他也該有正常孩子的人生。
很多年之後,這位醫生才明白,既然先天條件一樣,那就是後天環境的問題。通過走訪才知,前一個孩子的家裡,經常在一起說話交流。包括在孩子小時候,還聽不懂他們講話的時候,父母都會跟他說話。而另一個家庭,總是沉默寡言,不喜歡交流。而問題就出現在這,這也是講話的玄機。
跟嬰兒說話的必要性
在孩子小時候,特别是嬰兒時期,有些家長不喜歡和孩子說話,因為他們覺得說了孩子也聽不懂。但卻不知,真的、真的、真的很有必要和嬰兒說話。為什麼呢?因為語言是孩子智力的表達方式,一般孩子在1歲半的時候,都會經曆一個語言爆發期。之後就會發現,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人類學家貝蒂和托德做過一個長達兩年半的實驗,調查了42個家庭。從而得出結論,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貧窮家庭的孩子,到四歲的時候,會多接觸到3000萬個英語單詞。而他們的智商,從剛出生的一樣,到相差30多。造成智商差異的根本原因就是交流方式,說白了,就是父母和孩子說話。
聊天可促進大腦發育
孩子出生之後,大腦中有50萬億個連接。随着和外界的交流,将會連接更多突觸,使連接增強。同時,也有研究證明,孩子在3歲之前,大腦的活躍度是成年人的兩倍。簡單地說,家長這時候和孩子的交流,是在重塑孩子的大腦,促進大腦的發育。
也就是說,雖然你跟孩子說話,他沒有回複你,但是他的大腦在記憶,在理解。這是開發大腦的最好方式,比閱讀和遊戲還有用。
因此,建議家長們都做“話痨”,從孩子小時候,就和他唠嗑。當然,也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措辭,不要重複說,盡量增加詞彙量,更不要說髒話。也可以給孩子講故事,但不建議聽廣播,因為孩子理解起來沒有面對真人說話時容易。
網友們,你們身邊的話痨媽媽養出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如何?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系、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系更融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