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老人在上機培訓
培訓班教員在指導老人練習打字
琅琊新聞網4月2日訊 (記者 王逸群) “現在電腦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了,我們老年人也能上網看新聞、聊天了。”1日上午,臨沂市圖書館計算機公益培訓班開班,20名老年人免費學習電腦上網技能。
為讓更多中老年人了解電腦的基礎操作、熟悉互聯網的日常使用,臨沂市圖書館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于4月1日,舉辦了今年第一期中老年人零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培訓班。培訓分為計算機課堂和計算機上機操作兩部分,每周二、周三、周四開課,共八節課。
在培訓班課堂,記者看到,參加本期培訓的主要對象為中老年人,年齡為50-75歲之間。“本期培訓摒棄了‘廣而全’的培訓模式,采用小班額教學模式,并根據老年人的特點,把理論課程縮短為30分鐘以内。”據共享工程臨沂支中心副主任王東介紹。同時課程根據老年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需求,為他們量身打造了一套實踐操作培訓計劃,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打字、網頁浏覽以及QQ聊天等。
培訓班工作人員表示,雖然老人計算機基礎薄弱,經常要反複講解多遍才能理解,但老人們學得很認真。據了解,臨沂市圖書館計算機公益培訓班計劃舉辦四期。目前,第二期培訓班20個名額已經全部被預約。
随着社會發展,移動互聯網讓社交、購物、出行可瞬間在指尖搞定,然而,有一群人卻與網絡的便利無緣,有人将他們稱之為“脫網族”。2日,記者采訪發現,絕大多數老人已淪為“脫網族”的同時,他們也表現出了對于網絡的需求。
不會上網,多數老人成“脫網族”
随着中國網民的數量不斷增加,網絡服務也日漸發達,但在網絡發展的同時,有許多人卻日漸被邊緣化,成為互聯網時代的“脫網族”。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其中60歲以上的網民隻占2.1%。這表明,絕大多數老年人遠離網絡,淪為“脫網族”。
今年69歲的張大爺告訴記者,退休後,為了陶冶情操,平時喜歡練毛筆字,或者是聽廣播、看電視。“我現在隻會接收短信,連短信都不會編寫,更别提上網了。”張大爺說,春節前女兒為了豐富他的老年生活,特意送給他一部智能手機。如今,除了接打電話,智能手機基本被閑置了。
“上網是年輕人的事,我可不會。”64歲的劉女士說,“家裡倒是有一台孩子淘汰了的電腦,可是我連開機關機都不會,咋上網啊?”再加上平時還要做飯、看孫子,劉女士說,上網這事想也沒想過。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退休後,多數老年人通過練習書法、跳廣場舞、看電視等方式消遣時光,真正會用電腦、手機上網的老人寥寥無幾。
與社會脫節,感覺被抛棄
“一網在手,萬事不愁。”互聯網以及手機終端給市民生活服務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對于“脫網族”來說,網絡的便利卻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更多的煩惱。
“不會上網,連出租車都打不到了。”今年58歲的李梅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出門打車,站在路邊等了近20分鐘都沒打到一輛出租車。“看着車裡沒人,可就是不停。”後來,李梅才知道原來有打車軟件一說,盡管車裡沒人,可出租車早就被人在手機終端預定了。
此外,李梅還遭遇過不會網絡挂号,在外地醫院排隊一整天沒挂上号的遭遇。“網絡挂号看病時也優先,但我不會上網,隻能幹等着。”她說。
“有一種被社會抛棄的感覺。”采訪中,不少不會上網的老年人表達了自己的感受。65歲的孟女士是一位旅遊愛好者,“我和老伴喜歡出去旅遊,可不會上網買票就不方便,隻能去車站買,來回折騰還耽誤時間,要是會上網就方便多了。”
年齡大、接受能力差阻礙上網之路
采訪中記者發現,随着網絡的日益普及,盡管越來越多的老人淪為“脫網族”,但不少老人都表現出強烈的上網需求。然而,年齡大、接受能力差、文化水平低、沒有學習渠道等種種原因阻礙了他們的上網之路。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孟女士告訴記者,女兒曾經教過她如何使用電腦,但她學了就忘,始終學不會,再加上患有頸椎病,不宜長期坐在電腦前,最終放棄了。
“看着别人上網看新聞,我也想學。”67歲的王大奎老人說,但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學。“孫子曾經教過我幾次,但我總記不住,幾次之後,小孩子就不耐煩了。”王大奎老人說,“年輕人平時工作忙,回家機會少,總不能老纏着他們教上網吧。”
“移動互聯網日益發達,不可避免地造成脫網人群如困信息孤島的現象,但移動互聯網社會應該給每個人提供平等的便利機會,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脫網人群的社會融入。”共享工程臨沂支中心副主任王東表示。同時,他建議,對于“脫網族”,社會應提供多種方式加強教育輔導,子女、社區和相關單位都應該行動起來,引導“脫網族”掌握網絡技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