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有手機廠商開始給新上市的手機,在包裝内附贈雙口充電器了。
其實更早做這件事的,是拯救者。
2020 年上市的拯救者 Pro 電競手機,就随機附贈了一個雙 C 口充電器,最高功率 90W。
不過聯想做出給消費者免費送雙口充電器的理由,并不是為了幫多設備用戶剩下另購充電器的錢,而是那款拯救者 Pro 手機機身設有兩個 USB Type-C 接口,兩個接口同時接上的話,就能實現最高 90W 的雙電芯快充功率,所謂的「疊加快充」。
随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廠商們都默契地把雙口充電器這種形态給忘記了,随機配備的都隻有單口充電器,直到 vivo 開始做出改變。
手機大廠擁抱雙口充電器最近發布的 vivo X Fold 手機,随機附贈了一個雙口 GaN 充電器,且規格頗高:采用氮化镓半導體技術、體積小巧、單口最高 80W、支持 65W PD 快充,vivo 算是開了個好頭。
手機廠商随包裝送雙口充電器這件事的好處無需我多言:既能減少消費者對配件另外購買的需求,而且一充多口,不浪費,還能增加用戶粘性,增加同品牌二次消費機會。
前段時間還傳出蘋果将推出一款雙 C 口充電器的消息,從諜照中可以看出,這個充電器體積不大,四四方正,充電接頭可以被折疊收納,不過蘋果早在 2020 年就開始取消在手機包裝内附贈充電頭,所以即便這款産品最終量産,也不會随機附贈。
▲ 圖片來源:9to5Mac
當時蘋果的副總裁 Kaiann Drance 在采訪中解釋道,
人們在家裡已經有耳機和充電頭,甚至還不止一個,因此從環境目标考慮,取消附贈耳機和充電頭是正确的決策。
前半句話不假,随着消費者擁有的電子産品越來越多,充電設備随之增多,許多人所用的充電器都不止一個,蘋果出于這一原因,選擇不再免費送充電器;而 vivo、三星為首的廠商則轉而附贈雙口充電器,至少對于家裡隻有兩部需要充電的設備的人而言,就不再需要另外購買充電頭了。
▲ 這兩台設備就可以同時用 X Fold 的充電器進行充電
蘋果宣布取消附機送充電頭的政策之後,就有不少第三方配件商跟進推出更适合 iPhone 用戶的充電設備,以此帶火了不少品牌。比如我們熟悉的 3C 品牌 Anker,在 iPhone 12 推出的那年年底,Anker 的 20W 充電器在美國亞馬遜單品銷量僅次于蘋果官方,排名第二。
那一年,充電品類産品營收占 Anker 全年營收的 44%。
換句話說,若手機廠商們都選擇随機附贈雙口充電頭,或多或少會對第三方配件商的銷量造成影響,但類似的普及行為,發展速度不會太快,可能要花一兩年的時間,才能讓大部分廠商接受這種更為環保的行為。
圍繞充電這事,國産品牌做過很多創新:有線/無線快充、反向無線充電等等。
這些功能的出現,有些出于用戶需求,有些出于産品經理腦洞,但總得有人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能推動技術的前進,或者是行業規則的改變。而當下個别品牌帶頭推行雙口充電器,又是一項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創新。
細想一番,國産消費電子品牌的「内卷」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其實從根源上極大加速了産業創新。
我依稀記得從 2019 年開始,一加 7 Pro、OPPO Reno Ace 等旗艦手機率先搭載 90Hz 高刷新率屏幕,次年高刷新率屏幕就成了中高端機型的标配功能,對大多數人而言,高刷比 4K 分辨率更有用,人們對此功能的呼聲頗高,促成産業上下遊達成一緻想法,在随後的兩年時間裡,高刷屏很快得到普及。
手機廠商在内卷中不斷推陳出新,反倒是筆電廠商,在充電這件事上一直堅持自我,甚至可以說是「食古不化」。
未來,電腦大廠也會開始「内卷」随着主闆集成度越來越高,近年來輕薄化成了大部分筆記本電腦廠商所追求的目标,就連遊戲本都開始推崇輕量化。
在輕量化運動推動下,世界最輕最薄的記錄被不斷刷新,不過廠商們顧着讓電腦變輕,卻忘了把電源适配器一并改造。
▲ 極緻輕薄的代表,VAIO SX12
目前不少主流遊戲本,依舊用着「傻大粗」的分體式适配器,線纜加上變壓器的重量起碼一斤多重,跟筆記本一同放進包裡,讓人很難接受他們所說的所謂「輕量化」。
另外各家采用的充電接口樣式如此「豐富」,也稱不上什麼美事。我若在出門前忘記把電源适配器一同帶上,那麼這一天的工作就算是沒法幹了。因為不出四個小時,我的遊戲本就會因低電量而關機,但我卻又沒辦法拿起周圍随便一條充電線進行充電。
▲ 接口種類之多,催生出第三方推出可換充電頭的電源設備
不過,好在最近也有不少廠商開始給新品用上 USB PD 充電了,譬如 ROG 幻 15、拯救者 R9000X 等産品,他們都用上了最高 100W 的 PD 充電接口,讓我們看到了在不久的将來,擺脫磚頭般老式适配器的機會。
▲PD 3.0 協議最高隻支持 100W 的功率,想要更好的性能,200W DC 充電器是必備。
去年,USB-IF 标準化協會宣布新的 PD 3.1 協議理論最高将支持 240W 的充電功率,意味着未來一些入門級遊戲本(功耗相對較低,供電性能要求不高),将可以單靠 PD 充電器實現滿血功耗的供電性能,雖然充電頭可能還是會很大,然而至少接口類型得到了統一,應急補電有了新的可能。
在蘋果的帶動下,我看到了這一趨勢有了一些加速的苗頭。衆所周知,在新的 MacBook Pro 14/16 英寸版本中,蘋果帶回了 MagSafe 接口,其中 16 英寸版本可以用上最高 140W 功率的氮化镓充電器(C to MagSafe 3),嘗到了 PD 3.1 協議頭啖湯的好。
這款充電頭依舊「蘋果味」十足,體積稱不上小,但也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内。而且最高能以 28V/5A 的規格穩定輸出,攜帶方便,充電極快,官方稱 30 分鐘就能給 MacBook 充入 50% 的電量。
即便插入雷靂 4 接口,也能以最高 96W 功率速度進行補電,一位不久前剛購入 MacBook Pro 的朋友對蘋果新的充電策略贊不絕口,如今他忘記帶充電器後都能随時找到補電設備,過去常常遇到的電量焦慮,如今不再找上門。
▲ 我們實測發現 PD 充電時,最高功率為 94W
值得一提的是,USB-IF 董事會成員包括蘋果、惠普、英特爾、微軟、德州儀器、瑞薩電子和意法半導體,意味着以上提到的 PD 3.1 功能不是蘋果的專利,我更希望其他廠商都能盡快上馬這項功能,尤其是遊戲本們。
讓手機廠商标配多口 GaN 充電器,讓電腦廠商統一接口,以前是多方利益問題,而現在來看究其本質都是成本問題,在全球産能緊張當下,我們再給品牌們一些時間吧,在協會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曙光就在不遠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