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四十八寨曆史原型在哪裡

四十八寨曆史原型在哪裡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6-27 03:41:24

  1、崇山峻嶺的大别山,逶迤起伏、山寨林立,最有名的非鄂東蕲黃四十八寨莫屬。

  2、宋、元、明、清之末季,大别山南成為風雲際會之區,豪傑嘯起之地。誠如方志學家王葆心說:“地憑天險,利用戰争。曆代産亂世之豪俊……相繼崛起。”(《蕲黃四十八寨紀事·鄂寨篇》)他們為抗暴保民保鄉,号召大衆利用險峻的山水形勝,出資出力,築寨踞守,伺機突擊進取。其時曆建大小寨堡三百有餘,要寨七十二,名寨四十八,稱“蕲黃四十八寨”。

  3、“蕲黃”為大别山南、長江以北行政區劃的簡稱。隋開皇三年(583年)前,這裡相繼統屬衡山郡、西陽郡。之後改郡為州,蕲黃二州并治。明初改州為府,洪武九年(1376年)至1912年,湖北省黃州府轄蕲州和廣濟(今武穴)、黃梅、蕲水(今浠水)、羅田、麻城、黃安(今紅安)、黃陂(清雍正七年劃出)、黃岡(今黃州區、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号稱“黃州八屬”,亦稱“蕲黃”。

  4、“蕲黃四十八寨”在不尋常的天時、地利、人和世态下構築而成。天時為宋、元、明、清末,國政衰敗、戰亂疊起、群雄紛争、風雲際會、動蕩不安、朝代更替之歲月;地利為大别山群峰相輔,連接丘陵、平原,俯瞰江淮、七水(滠、倒、舉、巴、浠、蕲六水及華陽河),其間懸崖、深谷、溪澗、溝壑縱橫,林木蓊翳,方物豐阜,村灣相依,生存有源。登高望遠,大别山麓進退方便,寨址易守難攻,便于周旋。人和為民衆謹樸厚善,勤奮志堅,急公好義,沉毅果敢,嘯聚抗暴,銅鑼為号,荷鋤飛鐮,一緻對外,有着沖鋒在前的傳統民風,“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将打仗,女将送飯”的“銅鑼精神”。這種民風與地利條件相合,演繹出豐厚的山寨曆史文化,其教誨、激勵作用超越時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