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國内有四大航空集團,如果按機隊規模排,分别是南航、東航、國航和海航。
海航雖然已然破産重整,但仍然是國内第四大航空集團,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海航集團在招募航空主業戰略投資者過程中,也特别強調這一點,要确保海航第四大航空集團的低位。
根據民航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64家,其中國有控股公司49家,民營和民營控股公司15家。在全部運輸航空公司中,客運航空公司53家。
那麼,在衆多地方航空公司中,誰又是第五大航空公司,或者是第一大地方航空公司呢?
可能大家首先閃過的幾個名字:深航、廈航亦或是川航。
其中深圳航空、廈門航空的最有可能争取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的名頭。
因為,在衆多地方航空公司中,深圳航空、廈門航空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已經成為地方航空公司中兩家頭部企業。
兩家公司有着許多的同與不同。
一、相似之處
兩家公司的相似之處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都是三大航控股下的公司。
兩家股權結構差不多。
深航的大股東是國航,持股占比51%;二股東是深圳地方國企全程物流。
廈航的大股東是南航,持股占比55%;二股東是廈門地方國企廈門建發,持股34%;三股東福建投資,持股11%。
二是規模差不多。
深航、廈航是除了四大航外僅有的兩家機隊規模超過200架的航空公司。
深航222架,廈航209架。
三是都投資成立了航空公司。
深航投資了昆明航空。
廈航則投資了河北航空、江西航空。
四是都是在特區成立的航空公司。
一個在廈門,一個在深圳,都是我國的經濟特區,應該說在組建以及發展過程中還是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
二、不同之處
一是窄體機構成不同。
廈航是全波音B737系列飛機。
深航則是空客A320與波音B737兼而有之。
二是寬體機型不同。
廈航的寬體機是12架B787夢想客機。
深航的寬體機是6架A330-300型飛機。
從機隊配置來看,廈航明顯優于深航。
三是發展經曆不同。
廈航成立之初大股東是民航中南局,後來組建南航,其所持股權就轉至南航旗下,南航就成了大股東。
後來一直是南航、地方國資兩方股東,後來河北方面與廈門航空合作,參股廈航,并共同投資河北航空,然後河北方面退出。
目前廈航股東,南航、福建省國資、廈門國資。
深航則更為複雜,先是地方國資控股,國航是小股東。
後來地方國資退出,股權拍賣,被民營老闆李澤源競拍到,後來李澤源出事,國航成為深航大股東。
深航則是國航與深圳國資兩方股東。
當然還有着最大的不同,就是廈航的獨特經曆,畢竟西雅圖不是誰都可以去的,其他航空公司自然無法比拟。
三、誰是第五大航空公司?
對于誰是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不同的判斷标準。
但是廈航、深航作為當事雙方,都認為自己就是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
對此,雙方各執一詞,先打起來口水仗。
一直以來,深航以其機隊規模優勢,毫無疑問的認為是第五大航空公司,深航最近的财務報告中這樣說的:
公司已設廣州、南甯等 8 個分公司和重慶、泉州等 7 個基地,共設有東莞、長春、海口、香港等 64 個營業部,公司在國内航空公司排名第五,是國内規模最大的非上市航空公司。
國内目前有8個上市航空公司,南航、東航、國航、海航、春秋、吉祥、華夏、山航,深航自然是排在四大航之後的。
廈門航空自然也不甘示弱,在2019年的一篇宣傳稿中就如此宣稱:
廈門航空是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機隊規模210架,年旅客運輸量超過3600萬人次,旗下擁有河北航空、江西航空,并設有7家分公司及61個境内外營業部、辦事處。
那麼到底是誰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呢?
企業間比誰大,一般來說通常采用的是比收入規模。
比如财富雜志每年都要評一次的世界500強就是比的營收規模。
比如海航集團一直念念不忘的世界500強,甚至前10強,就是比營收規模,這也是海航為何一路大肆收購,通過兼并的方式做大營收而提升全球的排名。
2017年,海航集團以530.353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登上榜單第170位,大幅躍升183位!
也許現在看來,當年的海航就是一個笑話。
但在2017年可是輝煌無比的一件事。
但是航空公司又有行業自身特點,往往比規模大小:
一是比機隊規模。
當然機隊規模也有缺陷,比如一家寬體機,一家窄體機多,到底誰規模大呢?
實際上深航的窄體機多,而廈航的寬體機多。
二是比生産量。
比如比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總周轉量,旅客周轉量。
那麼我們今天就用三個方面數據對比一下,深航、廈航到底誰的規模大,誰是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
一是比營收規模。
2020年營業收入:
廈門航空206.75億元
深圳航空173.94億元
廈門航空明顯高于深圳航空。
當然也許有人說,2020年受疫情沖擊比較大,存在許多不可比因素,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看2019年。
2019年營業收入:
廈門航空326.12億元
深圳航空318.78億元
顯然廈門航空還是勝出深圳航空一籌的。
如果回過頭去看,實際上過去許多年來,深圳航空營收是超過廈門航空的。
早在2011年,深航的營業收入就超過了200億,達到了208億元;而廈門航空知道2015年再剛好達到200億元,比深航足足晚了4年。
隻不過廈航後來者居上,到2019年首次實現對深航的超越。
不管怎麼說,營業收入第五大航空公司非廈門航空莫屬!
二是比機隊規模
截止2020年底,機隊規模方面:
廈門航空209架(包括河北航空、江西航空)
深圳航空222架(包括昆明航空)
深圳航空明顯領先。
不過寬體機方面:
廈門航空12架
深圳航空6架
廈門航空多出6架。
當然6架B787寬體機彌補不了13架的差距。
總的看來,深航機隊規模略勝一籌。
三是比生産量。
因為飛機機型配置有着很大不同,看生産量更加适合。
因為兩家公司都是客運航空公司,因此翼哥在此比他們的客運生産量數據。
2020年,在旅客運輸量方面:
廈門航空2690.9萬人次
深圳航空2548.1萬人次
廈門航空多出140多萬人次,明顯領先。
不過旅客運輸量也存在不足,沒有考慮行程問題。
2020年,在旅客周轉量方面:
廈門航空395.27億座公裡。
深圳航空371.87億座公裡。
同樣是廈門航空領先。
總共對比了營業收入、機隊規模、旅客運輸量、旅客周轉量四個方面指标,深航隻在機隊規模方面略有領先,而廈航在營業收入、旅客運輸量、旅客周轉量三個方面指标領先。
因此,廈航更配得上稱之為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第一大地方航空公司。
當然規模第幾大其實并不重要,海航就是一面鏡子。
衡量一家企業真正的價值,關鍵在于是能否實現盈利,能否給股東帶來回報,能否給員工帶來幸福感,能否回饋社會,這才真的重要!
對于廈航、深航誰是國内第五大航空公司,您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