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峰爆》正式上映,為2021年中秋檔打響了第一炮。
一次難得的機會下,導演李駿了解到鐵道兵的曆史,在深挖這群平凡英雄故事之後,他意識到,鐵道兵們的精神值得用一部電影去傳達。
思來想去,李駿繼續以自己擅長的商業類型片方式打開這個項目,并最終以災難片的形式作為《峰爆》的支點。
想法很好,但實操非常難。災難片的“難”不僅是在劇本創作上,追求戲劇化的同時,仍保持現實意義,而且在視效方面上,有更加嚴苛的要求,“要用特效讓大家置身在沒有經曆的事件中。”
于李駿自身而言,過往很少看中國制造的純正災難片,更多是像《流浪地球》這種“災難 ”的影視作品。這同樣是中國災難電影的困境。
事實上,中國電影市場中,并不缺和災難題材相關的作品。
本世紀初,就曾誕生了《緊急迫降》等脍炙人口的優質作品;随着中國電影工業化進展速度的加快,近十年更是誕生了《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等展示“中國式救援”的影片,并均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為更好了解中國災難電影創作,1905電影網、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M大數據共同發布《高口碑精品化——近十年災難片市場觀察》,對中國市場中災難片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和分析。
災難題材電影“少而精”
改編“真實事件”成風向标
2012年至2021年8月底,中國電影市場上映含有災難題材的影片共計51部,共累計獲得超186億票房成績。在51部影片中,國産片為22部,自2019年起,國産災難題材作品的年産量超過或持平于引進片。
雖然在數量上仍有差距,但國産片的票房收益占比超65%。可見,國産片的勁頭不容小觑。
《峰爆》之所以反複提及“災難片”概念,很大程度上在于近十年中國上映的災難片中,完全突出災難本身的作品較少,更多的作品是在實現“災難 ”的多元融合。
相比較《環太平洋》《侏羅紀世界》《哥斯拉2:怪獸之王》等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天馬行空,中國災難電影的創作多數以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抗災、救災過程中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感人故事。
在中國電影人的鏡頭下,越來越多的平凡英雄和逆行者被觀衆銘記,這類救援題材的災難片多達7部,票房累計超65.15億。
《烈火英雄》《救火英雄》《逃出生天》的消防員群體、《中國醫生》的醫護人員、《中國機長》的民航工作者均在影片上映之後,或多或少都引起了觀衆的共情,并引發社會共振。
很顯然,這類災難片已經成為當下以及電影人未來長時間創作的主要方向。這類影片深耕中國社會實情,從小事出發,展望大國風範。除了剛上映的《峰爆》之後,杜江主演的《驚天救援》、歐豪主演的《絕地追擊》,以及甄子丹主演的《搜救》,從目前曝光的劇情梗概來看,均屬該範疇。
中國觀衆一直是追求強情感表達的群體。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偏人物情感的災難片多是電影人創作的重點。《南極之戀》《太平輪》在内的多部影片亦是如此,這類影片通常以災難作為切口,去探索事件中心人物生存時所有的情感共鳴。
這類影片多展現細膩情感,使得影片類型化特征較弱,進而直接導緻上映時的市場體量較小。即便是《太平輪》這樣強卡司陣容的影片,依舊很難讓觀衆找到情感動機,進而無法刺激後續的觀影欲。
除此之外,動作冒險也是災難片融合的常見元素。這類影片側重強情節、快節奏,雖然上映前期票房不錯,但這種災難片在故事處理上,時常捉襟見肘,又或者無法将驚險場面與豐富細膩的情感表達進行有機平衡。
最終,這類影片的口碑和票房都容易呈現斷崖式下跌。《冰峰暴》《天·火》在内的5部電影便是如此。
當然,在衆多災難片的創作中,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科幻災難片異軍突起,有機會彎道超車。市面上多數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而回顧海外科幻電影,被觀衆奉為經典的《2012》《後天》《星際穿越》等作品,均是含有災難元素的電影作品。
不少作者在創作科幻題材的作品時,多數會對未來世界進行猜想,甚至是對當下做出警示,而這類“警示”最終多數是以災難呈現在了作品中。
随着社會對中國科幻電影創作的鼓勵,未來有越來越多機會看到“災難 科幻”的電影出現,張小北執導的《拓星者》、導演李陽新作《從21世紀安全撤離》,以及即将開拍的《流浪地球2》,均有機會成為爆款。
災難電影成“災難”?
作品口碑兩極分化
電影《峰爆》于上周進行了電影之後,分别在淘票票和貓眼開出了9.4和9.5的高分,可見,這部影片是實打實的出彩。
放眼中國電影市場,近十年上映的災難片口碑整體較高,評分在6分以上占比超70%,6-7.5分的影片22部,7.5分以上12部。但不能忽略的是,2018年之前,高口碑的國産災難片數量較少,部分影片表現差強人意,甚至是電影院中的“災難”。
2019年,一切都出現了轉機。
以《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為代表的國産災難片湧出,在類型上結合了動作、科幻等強元素,并将更精良的制作與文化内核進行巧妙融合,很快就抓住了中國觀衆的眼睛和情緒,并帶動了整體中國災難電影的口碑質量。
這種提升體現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進步,正如前文所說,災難片同科幻片一樣,非常依賴特效對災難環境的複原。而在特效環境裡,“造假”容易,“造真”更難,這也導緻過去不少災難電影創作中,容易遇到困難。
正如李駿在采訪中提到的,為了更好的展現《峰爆》中的山體内容,幾乎所有場景都是實景拍攝,更是為此搭建了一座小鎮。當然,實景是一部分,電影在後期完成中,依舊需要特效的幫助,“實際上,在每一個實景裡都有其他的特效的加入,它是一種結合。”
這種結合恰好是當下中國電影快速發展的證明。付出和回報都是相應的,随着在制作上越來越講究,災難片的票房成績也越來越漂亮,票房在10億以上的影片中,國産電影占比較大——《流浪地球》《中國機長》《烈火英雄》《中國醫生》,均是近三年的電影作品,而這些作品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速度”,同時也看到了“中國故事”。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票房在5000萬以下的災難片仍占比較高,甚至像《薩利機長》《勇往直前》有着較強口碑基礎的作品,最終票房也并不理想。在這種兩極化的市場表現下,也進一步刺激了宣傳、發行在内的從業者,如何對災難題材的精品電影進行二次包裝,吸引更多的觀衆買單。
電影《峰爆》必然不是開始,但它有機會成為災難電影的一個坐标,不管是從電影創作的工業化角度,還是後續在面對市場時的态度,都值得複盤它是如何在激流勇進的中秋檔中,占據自己的獨家位置,成為檔期裡“想看指數”最高的影片。
當然,我們更期盼,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用更多高口碑、精品化的災難影片傳播中國有意願、有情懷、有能力擔當人類命運的聲音。
附錄:2012-2021中國上映的災難片市場表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