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個網友的提問
上面這個提問中,我們可以看到,聾啞母親生的兒子,能夠簡單說話,說明孩子的聽力沒有問題,那為什麼孩子的語言出現了發育遲緩的迹象呢?
這就要從嬰幼兒的語言環境來分析,孩子年幼時所接受的語言信息,大多來自家庭,就是父母,孩子不愛說話應該是大人和他說得少,或是隻是模仿母親,這是孩子的天性,母親因為聾啞不會說,經常使用手語交流,這些都被孩子模仿學會,并養成了習慣。不得不承認,這就是家庭語言環境的強大作用。
案例:
妻子與丈夫去深圳打工,孩子很小時寄托在偏遠農村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腦梗不會說話,奶奶眼睛視力差,活動範圍有限,平時話也很少。
夫妻兩人很忙,每年隻在春節回來一次。在孩子6歲那年,準備接孩子去深圳讀書,發現孩子的語言整體水平很明顯落後于同齡兒童,去醫院檢查,也沒有明顯的病理原因,咨詢過的一些相關專家,分析可能是幼兒語言環境影響導緻。
分析:其實像這樣由于父母務工在外,留下的留守兒童很多,很多孩子多處于偏遠地區,語言康複資源缺乏,語言發育常識科普不足,恰恰可能是這些原因,讓很多孩子錯失了語言發育學習的重要階段。
家庭是幼兒語言發育的溫床,孩子的語言并非憑空産生,從語言啟蒙之初,就潛移默化地受到家庭撫養環境的影響。
反省:有人可能認為,家庭語言環境的影響被誇大了,孩子不聾不啞,智力也正常,早晚都能學會說話。
看看我們身邊的孩子,特别是那些5、6歲的孩子,如果是個小話痨,那麼家裡一定有能說會道的父母,在孩子0-3歲時,耳邊的聲音一定是非常豐富的。相反,一個孩子話少,不愛說話,見到陌生人不敢主動打招呼,甚至都不敢回應,這樣的孩子在語言發育之初,撫養環境可能比較閉塞,撫養人也比較單一,比如個别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等等。忙着掙錢,忙于家務,很少有時間在孩子耳邊唠叨,親子時間不足等等,都是影響孩子語言發育的原因。
影響:我見過很多父母,在孩子快上小學的年紀,才把孩子從老家接到身邊,進入小學後才發現,自己孩子與同齡人的語言能力差距很大。
主要表現在,理解和表達發展不同步、閱讀能力差、詞彙量貧瘠、社交能力和溝通方式差等,甚至記憶力和思維方面也落後。這些孩子在剛進入小學的一段時間,很難跟得上正常的學習節奏,在學習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很顯然,語言作為最重要的學習工具,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好!
1、0-3個月(聆聽期)
這是語言前期比較重要的階段,也很容易被父母忽視,3個月大的寶寶什麼都不懂,甚至連模仿發聲都不會,但這個階段的聽力發展很重要。寶寶要想學會說話,首先要從其他衆多聲音中分辨出來什麼是語音,把握語音特有的規律,這就需要聽覺系統向大腦“錄入”足夠多的聲音信息,聲音信息的錄入大腦的分析同時也會有助于大腦的發育進程,加速智力認知的發展,這也有聽力損失的寶寶各項發育水平都落後于正常兒童的原因之一。
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個階段,認為寶寶除了吃就是睡,隻要别生病就可以,很少有家長對着寶寶說個不停。
2、6個月左右(發聲期)
如果你的寶寶發育健康的話,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學會模仿父母發聲,盡管發音還不是那麼準确,盡管隻能發單音節,盡管隻是無意義語言,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呼吸系統、發聲系統等等開始進行工作了。
這個階段,誘導寶寶多模仿說話,很重要,如果寶寶模仿得少,不但開口時間可能延遲,其發音準确率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3、12個月左右
基本上這個階段,寶寶就能學會簡單地有意義的語言,通常也明白“爸爸、媽媽”的指向和含義。從有意義的語言出現後,家長就應該注重詞彙量和認知方面的引導了。
從1歲-3歲之間,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甚至連語言互動都很少,那麼在3歲時的詞彙發展高峰期就會落後,孩子與同齡人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1、先呼吸後發聲,在行為中刻意加入由口吐氣的動作,在訓練中要反複示範及時給予正性強化如贊揚給糖果等。這樣才能順利進行發聲訓練。
2、讓孩子很快學會模仿口型和發音較為困難,可先從模仿一些身體大動作開始,逐步過渡到口型發音的模仿,對患兒來經特别訓練過程中的偶然正确發音,要立即給予物質鼓勵和感官刺激,逐步增加自動發音的頻率。
3、從簡單的單音節開始,模仿說出實際物品的名稱開始,逐步過渡到雙音節,輔導教學物品最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食品或玩具等,對一些動詞可增加肢體語言進行學習。
4、分析孩子語言能力有問題的幾種表現,對孩子進行對應的訓練,如讓孩子按要求進行句子說話,開始要簡短之後逐漸延長,從單字詞,到重疊詞組,如爸——爸爸,媽——媽媽,逐步過渡到多重詞組。過渡到多詞組時,特别注意加入漢語語調的訓練,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 ,另外還有一個輕聲。
5、從模仿進入到簡單的對答,開始進入個人思維幹預模式,可訓練孩子聽訓練者念句子或文章,然後正确加以模仿和複述,然後進行語境的設置,讓孩子在能複述20-30字以上後可利用畫書或日常情景訓練他的對答能力,此階段多利用語境環境從視覺、聽覺、觸覺進行幹預
6、對于已經入學或認識一些文字的孩子,進行記憶思維幹預矯正,可讓他朗讀一些有文字的畫、書或配有一定圖解的圖片,然後請他複述故事并針對故事内容進行簡單提問。鍛煉孩子從思維到語言的過度能力。
如果在早期,發現寶寶的發音不準,說話晚,家長也應該學習一些實用的訓練方法,早點幫助孩子度過難關,省的将來四處求人。
了解更多語言問題,請戳→ 陽光語言矯正
了解聽力和語言發育的關系,讓聾兒開口說話
從聾兒到博士,人生彎道超車!你的孩子也可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