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增高青少年的生長激素嗎

有增高青少年的生長激素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04:09:01

有增高青少年的生長激素嗎(紅網調查生長激素濫用背後)1

記者走訪發現,各兒科診所内每天都有咨詢身高問題的家長,在湘雅附一的小兒生長發育門診,挂号預約的排期已至一周後。

紅網時刻記者 肖帥 肖依諾 長沙報道

“醫生,我家小孩今年12歲,身高140cm,這正常嗎?”

8月16日,在長沙小米熊醫院,紅網時刻記者以咨詢為由,進行了暗訪。

“如果數據準确,孩子就是矮小症。”門診醫生拿出一張身高百分位數值表告訴記者,表中的第三百分位表示兒童正常身高的下限,而低于下限的就屬于矮小症。至于如何解決,醫生表示,先帶着孩子測骨齡、做檢查,看能不能使用生長激素,再進行增高針治療。

日前,新華視點發布的報道《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引發家長們的關注。報道指出,近年來“增高針”治療悄然興起,在醫學上主要用于治療矮小症的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而濫用的後果,可能帶來内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打針一年長高了2cm體重增加了10kg

“增高針”怎麼開?怎麼用?通過線下走訪和線上咨詢,記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增高針用藥是按療程計算,類似于胰島素注射;所注射的生長激素分為粉劑、水劑、短效制劑、長效制劑等劑型,同時還有進口和國産品牌之分;按三個月一療程計算,費用分别在幾千到幾萬不等。

打針究竟是否存在副作用?記者問診時,醫生并未正面回答,表示會在治療過程中跟蹤指導,依據情況調整方案。

長沙的王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曆。王女士的女兒今年16歲,在北方城市讀書。班上的男女同學都長得很高,150cm的女兒站在中間格格不入,這讓孩子非常自卑。去年,王女士聽了同事建議,決定用增高針來幹預孩子的身高,如今打了将近一年,孩子隻長高了2cm,體重卻增加了10kg。

“現在挺後悔的,我看身邊、網上打生長激素的人都說有效果,副作用是少數,結果自己小孩就成了‘少數’。”王女士說,她打算給女兒停藥。“女兒也漸漸看開了,小個子也沒什麼不好。”

記者在QQ搜索“增高”,查找出了各種各樣的增高交流群:生長激素增高、斷骨增高、藥物增高……在一個近400人的生長激素交流群中,進群成員的名片格式為“年齡 骨齡 身高”,記者看到,大部分成員都為孩子家長,孩子從5歲到16歲不等,也有小部分成年人。

生長激素濫用背後的推手

誠然,增高需求助推了生長激素市場的不正常發展,但在調查中,記者也了解到,這其中的供需鍊,不隻有醫院和患者兩端。

生長激素的濫用,涉及到診療醫生開具的用藥尺度,而醫生用藥的背後,還有一雙患者看不到的推手:藥廠。

一位從事民營醫療機構運營的業内人士向記者爆料,他在十餘年的專科經營中,伴随着生長發育市場從起步到發展,“領教”到了藥廠滲透醫療系統的強大。“為繞過國家對醫院藥占比、醫藥銷售渠道、醫藥代表的相關監管,藥廠一方面直接以資本的手段控制民營醫療機構成為所謂的合作門診,将其變為藥品銷售的主要窗口,另一方面通過對公立醫院的醫生的支持和營銷,讓公立醫院醫生開單并将其處方轉至合作門診銷售。原本大家以為,醫院和藥廠之間,隻是單純的銷售關系,但近年來逐漸發展為藥廠以各種身份滲透到銷售各環節,直接面對患者銷售并掌握了患者的整個診療信息,這也許是‘濫用’現象的根源。現在越來越多的專業醫生也逐漸認識到應以‘醫’主導,并逐步擺脫對藥廠的依賴。”

早年間,醫藥代表尚未得到有效管控前,部分藥廠的醫藥代表可通過藥品推廣培訓班,接觸到正規主流醫院醫生,甚至許諾醫生享有“終身提成制”——即第一個給孩子開出生長激素的醫生,享受這個孩子終生使用生長激素藥費的提成,以經濟利益刺激醫生多開生長激素。

而在一些民營醫院,藥廠可以通過控股來決定話語權,進而幹涉醫生的診療,“不僅能夠決定開什麼藥、開多少藥,同時也接管了患者的資料。身高助長是個長期的過程,掌握了患者信息,就能做到後期的持續跟蹤,從而達到持續售藥的目的。”

藥廠不僅滲透到醫療系統,還滲透到市場。該知情人士透露,如今每年的8月18日被設為兒童生長發育健康日、8月為兒童生長發育健康月,也是由藥廠發起并助力推動的。藥廠會借助一些公益組織和活動,直接進行市場營銷,“看似響應大家追求更好生活、更強體質、更高目标的增高需求,其實已成傾銷藥品的一種營銷手段。”

專家:與其進行增高補救,不如提前幹預

無獨有偶,早在2014年5月,長沙就曾有醫生站出來,踢爆“醫藥代表試圖操控醫生濫開生長激素”的内幕。他就是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原湘雅醫院兒科教授葉義言。

作為國内兒童生長發育學科的泰鬥人物,葉義言至今仍奮戰在一線,開辦了葉義言兒科診所,為有生長需求的患者接診。目前很多全國各地的家長帶孩子到葉老診所,就是想詢問葉老是否需要生長激素治療。

在他看來,生長激素絕非洪水猛獸,用藥的尺度正是醫生良心的尺度。

“幫助長高絕非隻有生長激素這一種診療手段。”8月19日,葉義言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孩子的身高與生理、心理、環境都有影響,任何一位患者都是獨立特殊的個體,需要通過多重檢查确定病因後對症下藥,“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患者隻是極小部分,在診斷結果發現他生長激素缺乏時,才有可能用藥。”

在他的案例中,曾經就有這樣一位患者:一名21歲的男性,身高不到1米5,不僅異常矮小,而且發育異常遲緩。第一次門診時,他站在門外不敢進來,被護士當成小孩帶進了診室。

“很多想增高的患者,第一句都會問:我能不能打生長激素?他也一樣。”葉義言告訴記者,依據這名患者的症狀,通過多重檢查,最終開具的診療方案是服用促使其發育的藥物而不是生長激素。“之後,每次他來複診都比之前更高,三年後長到了1米76,現在已經順利地娶妻生子。”

此外,葉義言認為,目前大量增高案例都是在進行“補救”,增高的需求迫切,注射生長激素就成了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助長了“濫用”。那麼,換個思路,對矮小症的成因進行反向追溯,增高從“預防”入手如何?

作為“中國兒童骨齡評分法”創制人,葉義言正着力于建立一個以骨齡縱向監測為基礎的兒童生長發育管理項目。“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在長沙部分社區試點,建立兒童生長發育管理檔案;通過每年觀測兒童的骨齡生長變化,來判斷兒童的發育水平,并制定即時、科學、合理的方案。”

葉義言教授指出,讓中國人長得更高些絕不是靠生長激素,而是要通過系統管理,以改善兒童的生活環境和習慣為主導,這需要國家重視和全社會的參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