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15年,全國内憂外患,大将孫傳庭(戴立忍 飾)臨危受命帶着妻子馮氏(馮波 飾)來到潼關抵抗李自成的軍隊。與此同時遊醫吳又可(馮遠征 飾)懷着濟世救人之心來到潼關拜訪師傅——藥局提領趙川(錢學格 飾)。大敵當前,孫傳庭軍中士兵染上怪病,同時還要面對崇祯皇帝(餘少群 飾)的催促出兵和潼關豪紳顧清遠(馬精武 飾)等人的自私斂财。趙川因施救不力以身殉職,吳又可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靠着不同尋常的治療方法與孫傳庭惺惺相惜。最後瘟疫終于被控制住,但是國家的病症能否被戰争治好吳又可和孫傳庭都無法預料。 本片主題曲由BossaNova女王小野麗莎演唱,這是小野麗莎首次用中文演繹自己的歌曲作品。
1644年,闖軍攻破北京,崇祯帝上吊自盡,在最後時刻陪伴他的隻有一個太監王承恩,臨死前留下最後的四個字是“諸臣誤我”.作為一個粗通明史的人,我個人覺得這句話說的五分對,至于另外那五分錯的,我隻能說,三分在崇祯自己,兩分怪天。
畢竟,一個偌大王朝的毀滅及至消失,僅僅一個龐大的外力是不足以成功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道理通俗得很。反過來說,就像影片中吳又可回答孫傳庭時說的——
孫傳庭:“你覺得,我大明朝氣數已盡了麼?”
吳又可:“自古王朝,始興終亂,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劑猛藥可以醫治。”
多麼的悲哀,多麼的無奈,難道孫傳庭不知道大明氣數已盡,再也難以挽救麼,他知道,他也看到了這個無法避免的結局,所以才有殺缙紳的那場戲裡說的——
孫傳庭:“自古平天下,人心為要,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敗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卻一回都不能敗!!!”
人心已去,還有什麼能說的,缙紳不肯接濟官軍糧饷,漫山遍野的闖軍攻城,而官軍卻在為五千兵馬的糧饷發愁,堂堂大明朝,已經到了連五千人馬的夥食都難以供應的地步了,何其悲也!!!再往前拉回一點,看一下紫禁城中那位天下之主的表現——
崇祯:“開封已被圍三月,每天死的都是朕的子民!”
王承恩:“皇上,照孫傳庭所說,此五千兵馬新練而成,又缺糧饷,冒然出關迎戰,恐有閃失,這可是咱大明朝最後的精銳了啊。”
是的,這确實差不多可以算是最後的精銳了,想當年把李自成的闖軍打成商洛十八騎時,孫傳庭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是,當年那群随他一起征戰的夥伴呢?
盧象升——總督天下兵馬卻隻能靠自家天雄軍抵抗滿清,缺兵少糧的情況下苦戰殉國,一代“盧閻王”終于在抵抗外侮的戰鬥中燃燒了自己的生命。
曹變蛟——一軍總督,被闖軍稱為大小曹中的小曹,最後在松山大戰中以身殉國,而他的上司卻恬不知恥的投靠了滿清。
洪承疇——與孫傳庭一起打得李自成丢盔棄甲,卻在松山畏縮不前,被清軍偷襲糧道得手,最終不戰自潰,然後搖身一變成了滿清的“股肱之臣”。
十年前的明王朝,雖然危機重重,但至少名将雲集,三軍用命,雖然闖賊作亂,但還不至于有性命之憂。但當孫傳庭接到崇祯聖旨從天牢走出時,局勢已變,當年的戰友早已十不存一,朝廷連五千人官兵的糧饷都無法供給,一年的時間都無法給孫傳庭,他接到的命令就是,迅速出潼關解開封之圍。以五千官兵獨抗數十萬流賊,從這個角度來說,孫傳庭絕對稱得上是英雄,而在我看來,也可以說是最後的英雄。可悲的是,曆史從來都不曾給孤膽英雄機會,孫傳庭能做的隻是多讓明朝苟延殘喘幾年罷了。更可悲的是,他的主子,從來都不曾信任他,讓他帶兵的原因也隻不過是因為無人可用了,電影裡有一幕,吳又可夜間外出查看士兵傷情,偶遇孫傳庭,孫傳庭對吳又可控制疫情的表現表示贊揚——
吳又可:“多謝督師信任。”
孫傳庭:“我信任你,可是又有誰信任我呢?”
其實這麼說起來,吳又可對疫病的控制又确實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同樣作為沒有辦法的辦法,吳又可一個江湖郎中被拉來治療大明最後精銳部隊的瘟疫,孫傳庭以一介戴罪之身從天牢被崇祯拿來保衛江山,結果卻如此不同,吳又可最終控制了瘟疫,而孫傳庭卻無法挽救明朝覆亡的命運,正如吳又可自己說的,王朝的覆亡非一劑猛藥可以挽回,這正是瘟疫與動亂的不同之處。在我看來,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與電影不相關的:我對電影本身研究不多,所以對一些電影的表現手法确實不甚了解,但對于這段曆史,我了解一些,我想說的是,每次看到有關明末曆史的文藝作品,都有想捶牆痛哭的沖動。曆史上沒有一個王朝的末年有明朝末年這麼悲哀,小冰河期,北方數年幹旱,赤地千裡,瘟疫縱橫,生者十不存一,而此時朝内黨争激烈,外有滿清叩關威脅,明朝實際上實在是在幾股外力所摧垮的,而實際上在以前的曆史中,隻要有其中一種,王朝的統治就已經搖搖欲墜了。每次我都禁不住想問,為什麼這賊老天就一直要不停的摧殘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呢?(這裡說一句,滿清入關時,我認為完全可以說是異族異國侵略,當時的女真族并不能歸類為中華民族)為什麼我們祖先用勤勞智慧辛苦創造出來的偉大文明就一次次敗給那些茹毛飲血的落後文明呢?
不過所幸,中華民族衰敗千年的氣運已經到達谷底,我很慶幸自己生活的時代能看到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蒸蒸日上,而不是像幾百年前的人們那樣,掙紮在亂世中苟活,即使貴為将軍,閣老,皇帝,也對這無法挽回的氣數哀歎不已。
最後再補上一些詳細資料:
1642年,孫傳庭赴潼關編練部隊,以解開封之圍,但禁不住崇祯催促,倉促出兵,于郏縣被李自成大敗,退回潼關,這時崇祯又再加孫傳庭兵部尚書銜,要求其再出潼關與李自成決戰,适時孫傳庭剛逢大敗,手中有大量新兵,實不宜出戰,孫傳庭卻道:“大丈夫豈能再度對獄吏乎!”再次兵出潼關,柿園之役戰死沙場。讓人不禁想起幾年前的松山之戰,洪承疇步步為營,本已有扭轉局面之勢,然崇祯催促速戰速決,使這場明清戰略大決戰以明軍慘敗告終,更遠一點,安史之亂時,安祿山以新勝之叛軍攻潼關,哥舒翰穩守潼關本能保京師完全,唐玄宗卻催促哥舒翰出潼關與安祿山決戰,最終招緻大敗。曆史這東西,真是驚人的相似與諷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