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思立志: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将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隻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遊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産、風俗。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緻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裡、籬笆旁、廁所裡到處放着紙、筆,隻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随手記錄下來,并反複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于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隻得甘拜下風。
2、孔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隻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标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于: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