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學應屆畢業生将達到1076萬,比2021年多出167萬人,規模和增幅都是創下曆史新高的,而今年的特殊之處在于,這部分人面對的是受疫情影響的惡劣經濟形勢,青年失業率達到18.4%,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關心的問題。
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更多,也能夠讓不同專業不同技能的人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舞台,因此每年的畢業季,更多的其實也是各大一二線城市消化這部分就業人口的一個時期。
但今年的疫情讓這些畢業生的求職旅程更加增添不确定性。經濟增速的緩慢,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就業機會的減少、崗位薪資福利待遇的下降。
對任何一位畢業生來說,往年看起來稀松平常的跨省份出行,在今年來看都得面對一定的不确定性,核酸、綠碼、到達風險地,這些問題在過去從來都不是問題,也沒人會關心,但是在今天,更多的問題被暴露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是經濟上的,也包括社會上的。
這些變化,更大程度上加劇了這部分畢業生的時間成本以及金錢成本。
如何選擇,對每個畢業生來說,在今年都顯得無比重要。
自1999年進行“擴招”以來,今年是首度畢業生達到千萬級的一年。過去我們認為,盡管就業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因為曆年來高速的經濟增長,某種程度上削弱了這些問題的存在。
但随着經濟增長的放緩,更多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對于畢業生而言,當機會減少時,他們則更傾向于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職場競争力。
根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高校畢業生秋招行情》報告來看,其中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畢業生打算繼續考研,近三成的研究生則會考慮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決定深造的人數呈上升趨勢。
扣除考研、考公的畢業生之外,剩下的這部分人将會“提早”踏入就業市場,随着經濟增長緩慢導緻就業機會減少,預料中的就業競争将會更加激烈,也會更為内卷。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大概率還是要歸咎于“奧密克戎”。
這幾年的畢業生現在最大的一個感受恐怕就是“就業永遠是上一年好,大家也越來越卷”。當内部的機會越來越少時,人們唯一選擇的競争方式就是“内耗”,也就是俗稱的内卷,盡管這種競争方式意味着個人努力和收益不成正比,但似乎我們無可奈何,也隻能被動默認這種不成正比的競争方式。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考驗、考公以及延畢,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很多畢業生利用延畢來保留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不少企業會專門保留就業崗位給剛畢業的學生;除此之外,畢業生還有“戶口優勢”,多數城市為引進人才,應屆生可以直接落戶,而落戶又涉及到了未來買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問題。
但延畢也有可能導緻的是,“以後趨勢隻會越來越卷,延畢的話會更困難”。
除了國内的畢業生人數增多帶來的就業壓力之外,海外留學生回國,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這一現象。
根據數據統計來看,2021年回國就業學生首次超過百萬,達到104.9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5%。而求職招聘平台“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年海歸就業調查報告》也指出,受疫情影響,海外留學生回國意願增強已成趨勢,83.1%的海歸認為在國内求職難度提高。
野村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說:“奧密克戎這一波疫情造成40多個城市采取了嚴格的封城措施,這大大限制了家庭的流動性、就業、收入和信心;由于經濟急劇放緩,今年可能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在一個理想的狀況下,畢業生在恰當的時候畢業,然後選擇去合适的大城市找工作、租房、或是選擇考研、考公;但近年來不同的點在于,同樣的畢業時期,但去大城市就業的風險卻變高了,誰也說不清等待自己的是找到工作,還是因為封控而被迫付出更多的成本等待疫情過去。
這種巨大的不确定性,對人們的信心打擊最為嚴重。而這種被削弱的信心,反過來又導緻了消費降低,這又刺激企業降低招聘需求,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有時候我們會問,我們需要有這麼多人選擇考研嗎?又或者,真的會有那麼多的崗位需要研究生以上的學曆嗎?
是因為競争太激烈才導緻準入門檻增高,還是說這些行業本身的準入門檻就這麼高?
内卷意味着大多數人的犧牲,也意味着勞動收入和付出的不正比,除了做大蛋糕再分配之外,内卷還有一個因素是人多,但人口衆多同樣也意味着我們的市場足夠大。
現在的問題或許是,我們如此多的人口,是否真的撐起了龐大的市場,而這個市場僅僅是以制造業為中心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時間讓它成長為以消費為中心。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内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