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地區。契丹族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于中國東北地區,采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辇氏部落聯盟,依附于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後突厥為回纥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纥所統治。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于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帝,國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号為遼,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鹹雍二年(1066年)複号遼。
契丹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婚喪嫁娶,還是祭祀禮儀,節日活動,都要歌舞相伴。在契丹族初興之際,其音樂歌舞藝術尚很原始,具有很多原始遊獵經濟和原始宗教文化特色。随着契丹社會的發展,以及與其他民族不斷的文化交流,契丹族中也出現了表演性歌舞。遼建國後,大量吸收中原文化藝術,民間歌舞活動也逐漸繁榮起來,并進一步推動了契丹本民族樂舞藝術的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