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時照我還。全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隻隔着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着我回家呢?
賞析:這首詩作于1075年(熙甯八年)二月。當時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進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鐘山隻隔數重山沙,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望,王安石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王益定居江甯(今江蘇南京),從此江甯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甯鐘山(今南京紫金山)。“隻隔”兩字極言鐘山之近在咫尺。把“數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于鐘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鐘山畢竟被“數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
作者介紹:王安石朝代:宋代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