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課程答案

大學課程答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02 01:04:51

大學課程答案(大學注釋七)1

【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詩》雲:“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譯文】《康诰》說:“能昭顯德行。”《大甲》說:“顧念省察天道光明。”《堯典》說:“能昭顯俊德。”都是自昭明德的意思。

湯之《盤銘》說:“盛德日新,日日自新其德,以至于恒久德新。”《康诰》說:“振作民風,培養民德。”《詩經》說:“周雖然是前朝舊邦,但天賦新德以王天下。”因此,君子修己治民,無不至誠以守中正。

【注釋】

[1] 克明德。

《書·康诰》:“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鳏寡,庸庸,祇祇,威威,顯民。”孔穎達《疏》:正義曰:“惟汝大明德之父文王,能顯用俊德,慎去刑罰,以為教首。故惠恤窮民,不侮慢鳏夫寡婦,況貴強乎?其明德,用可用,敬可敬,其慎罰,威可威者,顯此道以示民。”

[2] 顧諟天之明命。

shì,《說文》:“理也。”段玉裁《注》:“韋曰:‘是,理也。是者,諟之假借字。’韋注與許合。理,猶今人言是正也。臣之行譛者,王不能是正也。《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注:‘諟猶正也。’某氏僞《大甲傳》:‘諟,是也。’皆與許合。”

孔穎達《疏》:正義曰:“言先王每有所行,必還回視是天之明命,謂常目在之。言其想象如目前,終常敬奉天命,以承上天下地之神祇也。”

明·逯中立《周易劄記·姤》(卷二):“‘有隕自天’,即‘上帝臨汝’意。所謂‘顧諟天之明命’是已。故曰‘志不舍命’也。九五以中正之君,任九二之賢,嚴有隕之儆,何陰之不可消乎?”

[3] 自明

元·趙采《周易程朱傳義折衷·晉》(卷十九):“《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程子(頤)曰:‘昭,明之也。《傳》曰:昭德塞違。昭其度也。君子觀明出地上而益明盛之象,而以自昭其明德,去蔽緻知,昭明德于己也。明明德于天下,昭明德于外也。明明德在己,故雲自昭。’愚曰:大象六十四,獨于《乾》言‘自強’,于《晉》言‘自昭’,何也?天左旋,日右轉,其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窮晝夜而一周,未始相遠也。然日之進也,才足以當晝夜之運,而天之行常超一度,則所謂強者,非天不足以當之,故于《乾》曰‘自強’。當其日之出辰入申也,晝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強;出寅入戌也,晝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弱,此明出地上也,其光明烜赫,容光必照,萬物皆被其光輝,天下更有恁至明者過于日?則所謂昭者,非日不足以當之,故于《晉》言‘自昭’。強曰‘自強’,昭曰‘自昭’,亦以天行日進,誰實使之?凡皆自不能已焉耳。人之一心,其光明亦若是。此君子所以體之而求之自己也。《大學》之傳,引《帝典》曰‘克明峻德’、《康诰》曰‘克明德’,而訂之曰‘皆自明也’,正此象之義。”

[4] 日新

孔《疏》:“苟日新,苟,誠也。非唯沐浴自新,誠使道德日益新也。非唯一日之新,當使日日益新。非唯日日益新,又須恒常日新。皆是丁甯之辭。”

《易·大畜》:“《彖》曰:‘大畜,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宋·楊簡《楊氏易傳》(卷十):“大畜,大者有所制畜也。畜止健者,非有剛健笃實輝光,日新之盛德不能也。有盛德矣,而又剛上而尚賢,而後可以行止健之事。”“日新,常新而不故。湯《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有起止,則有新故;意無起止,則無新故。行有作辍,則有新故;行無作辍,則無新故。無新故則常一,常一則常輝光。日新亦無二道。無二道,則曰‘剛健’足矣,何必複言‘笃實’,又言‘光輝’、‘日新’。人心未明,雖明又未必大明,或誤釋,或偏見,則卦旨不明,故不得不合此數語以明其德。有如此盛德,又以剛在上得利勢以行之,又尚賢不自任其剛,尊賢谘謀以輔其不及,則能止畜健者矣。”

《易·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彖》曰:明以動,故亨。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宋·馮椅《厚齋易學》(卷二十八):“毛伯玉曰:易者,變也。《蒙》有至明之理,《豐》有至闇之寔,有餘不足之相生也。是故順以巽則蒙中有明,豐其蔀則日中見鬥。‘明以動,故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也。怠而止之,則其明索矣,故曰‘王假之’。誠能大之,則不足者,非所以為憂。挾其有餘,則至足者憂所自始也。”

《易·恒》:“《彖》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王宗傳《童溪易傳》卷十四:“伊尹之訓太甲曰:‘終始惟一,時乃日新。’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凡此皆以‘利往’為常也。至哉恒乎!夫所謂‘終則有始’,非日月四時不足以喻之,非聖人不足以盡之。故《彖》至此又引日月四時之能久,以明夫聖人之久。而終之以觀其所恒,而見天地萬物之情,所以極言恒久之理也。夫誠者,天之道也,日月之照,所以能久者,以其得天之誠也。使其不得天之誠,則臨照之功,安能與天地相為長久哉?故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聖人之明日月也,其序則四時也,而其誠則天也,故能久此道以為吾之常。夫石以久溜而穿,澤以久熯而幹。一人持久于上,而至誠之化,其行有常,則天下化之而成其美俗矣。何者?久使然也。由是觀之,日月得是常,故能久照;四時得是常,故能久成;聖人得是常,故能緻天下之化成,則天地萬物之情,其能外是恒乎?蓋天地之大,萬物之衆,其往古來今之變,出生入死之說,曾無間斷者,皆其情也。觀其所恒,則可見矣。”

[5] 作新民

《易·革》:“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元·胡震《周易衍義》(卷十二):“即‘虎變’,以觀‘九五’新民之實,則明德于一家而家道之不齊者,變而齊焉;明德于一國而國俗之不治者,變而治焉;明德于天下而天下之不平者,變而平焉。《康诰》曰:‘作新民。’此之謂也。文化昭昭不待占決,而有孚于人心也。《革》之‘九五’,其湯武革命,順天應人者欤?《象》曰‘其文炳’也,事理明著,若虎文之炳煥明盛也,天下豈有不孚乎?朱子曰堯‘克明俊德’,然後黎民于變。大人虎變,正《孟子》所謂‘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易·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明·潘士藻《讀易述》卷四:“君子治蠱有道,民心之蠱以玩愒頹廢,未知所振作耳。振者,鼔舞興起之意。故曰‘作新民’。”清·李光地《周易觀彖》(卷四):“風雖陰氣,然乃陰凝于内,陽氣入而散之者也。陰氣盛,故物之形必壞。陽氣散之,故物之氣能滋。山下有風,所以為蠱壞之象,而又有振動培育之象也。振民如風,育德如山,作新民俗而養育民德,亦先甲後甲之意。”

[6]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詩·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孔穎達《疏》:“正義曰:周雖是舊國,其得天命,維為新國矣。以明德而受天命,變諸侯而作天子,是其改新也。天既命文王,我有周之德豈不光明乎?由有美德,能受天命,則有周之德為光明矣。天之命我文王,豈為不是乎?皇天無親,惟德是與。當時天下莫若文王,則天之所命為是矣。又美文王雲:文王升則以道接事于天,下則以德接治于人,常觀察天帝之意,随其左右之宜,順其所為,從而行之。”

清·連鬥山《周易辨畫·革》(卷二十六):“‘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九五陽剛中正,自改命之後,已踐天子之位矣。是為大人。夫大人者,武功與文德兼備者也。其取天下也雖以武,其治天下也必以文。猶武王武成以後,制禮作樂,舉天下而更新之也。”“人第知大人之變,于占之後而乃信,而不知未占之先,其德之足以王天下,已有孚矣。如《詩》詠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也。”

[7] 無所不用其極

極,中也。《書·洪範》:“皇建其有極。”孔安國《傳》:“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謂行九疇之義。”孔穎達《尚書注疏》:正義曰:“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故演之雲,大中者,人君為民之主,當大自立其有中之道,以施教于民。”

宋·衛湜《禮記集說》:廬陵胡氏(铨)曰:“日新,自明也。新民,明民也。自明、明民,物我一緻,兩造其極,是謂無所不用其極。極,中也。民不協于極者,由不明也。上之人,能易昏為明,變化氣質,使之自新,以趨于中道,是為用其極也。”

《書·洪範》:“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宋·林之奇《尚書全解》(卷二十四):“‘會其有極,歸其有極’,則凡出入往返之間,無非中道,而颠沛造次,未嘗違焉。此所謂無所不用其極也。民之所以能無所不用其極,以為之君者能建之于上。有所建于上,則民之所會而歸焉。此理之必然也。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蓋建極者,如北辰之居所,而‘會其有極,歸其有極’者,則如衆星之拱北辰也。”

解讀

按:上文引《詩經》釋“誠意”,發明擇善固執及民懷盛德之意。本段進一步闡釋“誠意”,說先王自明明德、振民育德。朱熹将這段文字挪至“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句之後,用以解讀“在親民”。

“自明”,即《易·晉》“自昭明德”。自知謂之明,知人謂之哲。明哲者,君德也。三國吳·虞翻謂:“《複》以自知。自知者明,謂顔子不遷怒,不貳過,克己複禮,天下歸仁也。”

“日新”,是自新。《易·大畜》:“日新其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易·豐》“明以動,故亨。王假之,尚大也”,亦即《恒》卦觀其所恒,“終則有始”之意。元·胡震:“新其德,以作新民;居舊邦,以新天命。此人君所以亨天下之治也。學問以新而日益,聚辨以新而日明。此聖賢所以亨吾心之理也。此《革》之後所以受之以取新之《鼎》,《鼎》之卦所以承乎去故之《革》,于此可以觀聖人之旨意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