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西甯出發,經湟源-日月山-倒淌河-二郎劍-黑馬河,直接抵達茶卡鹽湖,夜宿茶卡,全程約306公裡。著名的二郎劍景區,門票要100多,廣大網友都推薦不用進景區,在後面的環湖路上可以從當地居民自家的地裡穿過去就能到達湖邊,一般每輛車10元茶卡鹽湖也叫茶卡或達布遜淖爾,“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鹽的海;“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茶卡鹽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茶卡盆地的西部,長15.8km,寬9.2km,面積154k㎡,湖面海拔3059m;鹽湖的邊緣呈放射狀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烏蘇河等河水入湖,在湖區東部泉水發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補給茶卡鹽湖湖盆。如果去青海湖玩,強烈推薦去茶卡,雖然要多走幾十公裡的路,但為了這美景還是值得的,當然前提是天氣要好。
第二天茶卡出發,經黑馬河-鳥島,抵達剛察縣,夜宿剛察。全程約207公裡第三天剛察縣出發,經仙女灣-沙島-尕海-原子城-湟源-多巴-塔爾寺,回到西甯。全程約215公裡一路上所經之地有許多經幡,經幡又稱風馬旗,在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的藏族聚居區以及尼泊爾、錫金、不丹、克什米爾等鄰邦,人們随處都能見到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以經咒圖像木版印于布、麻紗、絲綢和土紙上的各色風幡。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它同銀光閃閃的雪峰、綠毯茵茵的草甸、浩闊茫茫的漠野、金光燦燦的廟宇一樣,成為藏區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一種獨有而鮮明的象征。出黑馬河往鳥島方向大概10幾公裡吧,是環湖公路離青海湖最近的地方青海湖邊上有很多這樣的瑪尼堆,應該很多是路過的遊客堆的。瑪尼石是藏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大都刻有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八字真言、印度佛教的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等,以期祛邪求福。瑪尼石可組成為瑪尼堆或瑪尼牆,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
第三天剛察縣出發,經仙女灣-沙島-尕海-原子城-湟源-多巴-塔爾寺,回到西甯。全程約215公裡在剛察縣的邊上就有個景點叫仙女灣,相比景區裡,景區門口有一片草原倒是很漂亮。“尕海”是一個神秘的地方,一個不在我們行程中的地方,我們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去了,結果隻有3個字“太美了”。這是一個青藏鐵路經過的地方,一個路标,一條岔路,通向一個美麗地方。這是一個未經開發的地方,不需要門票,很少有遊客光顧。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嚣,沒有一般景點熙熙攘攘的人群,隻有純淨的天空和湖水,閉上眼睛,且聽風聲,感受自然。這裡我特别要用加粗的字體來告訴每一位看過這篇遊記的朋友,如果你有機會去到這個美麗的地方,你可以用你的相機帶走這裡的美景,也希望你能随手帶走原本不屬于這裡的垃圾,為大家留住這份純淨
重點環湖之旅的最後一站——塔爾寺。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甯市西南25公裡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衮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對寺内上層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皇帝賜有“淨上津梁”匾額,乾隆皇帝賜“梵宗寺”稱号,并為大金瓦寺賜有“梵教法幢”匾額。三世達賴、四世達賴、五世達賴、七世達賴、十三世達賴、十四世達賴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爾寺進行過宗教活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另外寺内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曆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塔爾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遠近聞名。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迹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