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本地的兩個大行廣東崇正和廣州敬和的秋拍已經過去十天了,他們的拍品還沒寫,拍完再寫也是好的,不會影響人家做生意。因為疫情影響,2020的秋拍拖到2021才舉辦,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大家也見怪不怪了。先說老牌的廣東崇正。
明,唐寅《修竹茅亭圖》
與遼甯省博物館的《虛亭聽竹圖》是雙胞胎,不過筆墨比遼博本差很遠,山石沒見過唐寅這樣畫的,都糊成一團了。字也不真。吳湖帆所題邊跋很雞賊,說“六如修竹茅亭圖生平得意筆也,餘所見不止一本,各盡景物,無不神妙,或規宋人法度,或襲元人逸韻。此幀純守東邨師法,自有書卷氣味,非尋常庸史可及。”吳湖帆自己也臨過一本,很明顯臨的原件正是遼博那件。所以說名家題跋看看就好,裡面有多少人情債真不好說。崇正還有一件唐寅,是蘇庚春鑒定為真迹的,更假得沒邊,就不看了。
清,漸江《峭壁孤松圖》
還是比較開門的作品,筆墨非常好,題詩:“黃海有松呼如意,靈曜煙霞永護呵。昔上蓮花親觌面,偶然拈供碩人薖。”最後賣了800多萬。安徽博物院正在舉辦漸江特展,看現在的情況是沒機會看了。
明,陳淳《水仙圖并賦卷》
字還是挺像的。難得後面有董其昌題跋“白陽山人為盛時逸品,寄興筆墨,潇灑不群。茲所作水仙圖,翩翩有淩波之緻。并賦一篇書法,高古俱非塵寰中物色也。雅人自能愛之秘之。”後面還有錢謙益跋。
明,張穆《八駿圖卷》
畫得很好的一卷,可以媲美博物館裡的收藏。卷首是廣東近代畫家鄧芬所題。
明,張穆《羅浮洞天福地圖》
這是同場張穆另一件作品,張穆的山水比較少見,而且在很小的尺幅中以俯瞰的視角畫整個羅浮山,非常大膽。下方有近代鄧爾雅題跋。
明,王榖祥《花卉題詩卷》
書畫都是學陳淳的風格。
明,董其昌《行書皇華集序》
我感覺不是很像,有不少敗筆。
明,董其昌《行書送劉侍禦還朝詩》
這個就更差一點,感覺用的筆都不太好。
唐,佚名《增一阿含經殘頁》
很像張即之那種風格的楷書,寫得非常好。這是屬于“滄趣樓藏書畫金石”專場的拍品。
明,文徵明《行書自作詩》
拍場常見的文式大字,不算好。
明,陳洪绶《賞梅圖》
這件作品2019年華藝秋拍見過,沒想到這麼快又拿出來拍,也不知道是不是上次流拍了。
明,陳洪绶《觀音心經冊》
按拍行介紹,心經前的觀音像是畫的,但我仔細看了,感覺更像是印的,因為畫的四周有細細的邊框,一般不會連畫框也畫上,而且線條較粗,類似“水浒葉子”的風格。
南宋,佚名《十六阿羅漢青山顯聖全景圖對屏》
日本回流之物,絹面比較暗啞,肉眼極難看清細節,畫風與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羅漢圖》有相似之處。
明,宋旭《風雲際會圖》
中國畫的風雨不容易畫,這張畫得很好,也有風俗畫的味道,河水波浪略誇張。
然後看看敬和秋拍,其實之前已經去他們公司看過一些精品,還獲贈了圖錄。此前寫過的就不重複了。
元,王冕《墨梅圖卷》
畫是好畫,但是不是王元章不好說,王冕的長卷博物館都罕有。
清,查士标等《山水冊頁》
這套上次有上手看過,隻是沒有拍照。作者有查士标、邵彌、冒襄、董邦達等,大都畫得很好。
明,董其昌《行書論骨董冊》
這套上次也上手了,但董書最難辨,這套似乎差一點火候。
明,佚名《四大天王像》
這套四大天王我挺喜歡,色彩豔麗,細節繁複,還帶有宋元的很多畫法,其中一位天王所抱為吐寶鼠,又稱吐寶神鼬。
清,弘旿《臨沈周蔬果圖卷》
弘旿是康熙孫,與乾隆同輩。此卷書畫皆得沈周味道。
清,吳曆《山水冊頁》
這套感覺距離吳曆還有距離。
元,青花如意雲肩飛鳳穿花纏枝牡丹紋梅瓶一對
器物部分沒怎麼看,這對元青花梅瓶本來很期待,但看實物發現是殘件修複的,其中一個還留有锔釘的痕迹,器物本身是很漂亮的。有點類似2018崇正春拍的一對龍紋元青花梅瓶,也是修複的。
17世紀,紮那巴紮爾造金剛薩埵像
這件是封面拍品,據說業内還挺關注,我不懂佛像,就看個熱鬧吧。
明早期,木胎髹漆觀音菩薩像
我比較喜歡這件,有宋代遺韻。
清乾隆,剔紅攜琴訪友葵花形捧盒
日本回流之物。呈十六瓣菊式,器型飽滿大方。
就看這些吧,作為首拍來說敬和這次的拍品已經很夠檔次了。因為拍賣已經結束,時間地點就不寫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