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燈在每年正月初二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秀山花燈,流行于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民俗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主要分布在秀山的蘭橋、溶溪、峨溶一帶,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稱跳花燈、耍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廣泛流傳于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區。秀山花燈起源于唐宋,延續于元明,興盛于清代,是一種集歌、舞、戲劇和民間吹打于一體的以歌舞表演為主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它曆史悠久,遍及全縣各村寨、城鎮,其中尤以隘口、清溪、蘭橋、平凱、迎鳳、湧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為最盛。秀山花燈的演出,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主要包括:設燈堂、啟燈(請燈)、跳燈、辭燈。
2006年5月20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的秀山花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