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saas的不同模式的内容

saas的不同模式的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5:28:51

SaaS 産品面向 B 端用戶,目的是幫助企業客戶降本增效,也就是SaaS 廠商經常宣講的“賦能行業”。然而,上了 SaaS 軟件産品就真的能夠賦能嗎?本篇文章就來分析SaaS 産品如何實現賦能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saas的不同模式的内容(别讓你的SaaS産品由賦能變為)1

一、前言

SaaS 産品通常來說是面向 B 端用戶的,實際上是脫胎于早些年的企業管理軟件,隻是在服務形式上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幫助企業客戶降本增效,也就是SaaS 廠商經常宣講的“賦能行業”。然而,上了 SaaS 軟件産品就真的能夠賦能嗎?這裡我們要打上一個問号。

二、實現賦能的三道坎

我們會發現,在向客戶講解軟件的時候,你講得天花亂墜,好像客戶用了你的軟件馬上就能業績飛騰。然而,你會發現客戶聽了可能也無動于衷。不是客戶質疑你在吹牛,而是客戶在質疑自己 —— 這軟件适合我們嗎?“适合”看似輕飄飄的兩個字,卻是很難越過的檻,就如同人找對象,不能光看形象氣質佳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企業尋找 SaaS 軟件就如同人在找對象,适合企業的才是最好的。

這也是為什麼企業決策鍊比較長的原因之一,一旦用上 SaaS 軟件,尤其是業務貼合很深的軟件,等同于給軟件廠商“綁架”了。試想一下,如果客戶的核心業務在我們的 SaaS 平台運行,一旦我們的平台出現問題,這影響對于客戶而言得多大。所以,SaaS 軟件真正要實現賦能客戶,實際上要邁過三道坎。

1. 基層員工

三道坎的第一道是企業的基層員工。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通常大家會覺得企業高層難搞定,為什麼基層員工會是第一道坎。

注意,這裡我們講的是賦能,也就是企業用我們的 SaaS 軟件來發揮價值。實際上,企業的價值貢獻最終都要落到基層員工來執行,而基層員工用不用,用得好不好就決定着 SaaS 軟件價值的直接表現。

比如說,我們做庫存管理軟件,如果倉庫裡的員工有意或者無意,就會導緻庫存不準,這個不準的結果經過基層員工反饋到管理者那裡,肯定不會說是人的問題,而會是軟件的問題。諸如軟件操作複雜啊、不方便啊、提醒不到位啊等等,總之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你期待的賦能變成了“負能”。如何跨過這道坎呢,這裡有三個建議:

(1)設計貼心

設計貼心不僅僅是說産品經理躲在辦公室琢磨各種交互體驗,也不是說去“抄襲”友商的亮點,而是深入行業,真真切切地了解基層員工的工作習慣,設計适合他們使用的軟件。比如說,你覺得精美的設計可能到了基層員工那裡就是“按鈕太小、看不清、容易點錯、填的内容太多”等等一系列問題。

怎麼體現貼心呢?就是讓基層員工覺得工組更加輕松,這就需要我們從他們的工作習慣出發,看看哪些是高頻枯燥的工作,重點解決這類工作。

不要想着解決所有問題,你解決關鍵問題,其他問題留給他們解決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價值所在。如果你這軟件給基層員工的感覺是他們的價值無處體現,他們會覺得軟件是要把他們“精簡”掉,那怎麼可能讓他們給你叫好呢?

(2)培訓到位

基層員工薪資不高,上升空間也有限,因此大部分人會習慣在舒适區待着(其實我們也一樣)。讓他們學習新東西其實是非常抗拒的。這個時候培訓顯得非常重要,如果軟件的費用能夠覆蓋培訓成本那麼建議是盡量上門培訓、實景演練。上門培訓有個好處時可以面對面溝通,無形中距離會拉近很多,後續再溝通阻礙也會小很多。

如果上門培訓做不到,那麼建議是提供短視頻。注意不要把一整個功能模塊錄制成一個長達60分鐘的視頻,沒人願意看你乏味的“肥皂劇”。短視頻優先做他們高頻的功能,好處是當他們不懂或者忘記的時候,隻需要1-2分鐘就能夠知道怎麼操作。而且,視頻可以複用,能夠減少培訓成本。

(3)及時響應

通常我們會為客戶建立實施溝通群。建群好處是信息互通,壞處是一旦你的響應不及時就變得對方整個團隊都知道,極容易導緻口碑變差。

因此,及時響應非常重要,看到消息一定要回複,哪怕你解決不了。這裡有個小技巧,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先響應,比如說“您的問題收到了,請稍等,我咨詢一下我們的産品”。

當然,這個“請稍等”千萬不要變成無回應的稍等,假設時間拿不準,就不要用稍等這樣的話語。内部确定解決時間或方案後,再回複預期解決的時間比讓人無預期的等待要好得多。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男女朋友約會,約定好的時間到了,對方遲遲不來,也沒有提前通知,換作誰都會惱火的。

2. 中層管理者

第二道坎是中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往往是企業的骨幹力量,未來的頂梁柱。做得好的有機會升入高層,做得不好的可能被淘汰,這群人對業績來說是非常看中的。

他們在執行層面上通常會比較支持軟件的落地應用。但這裡有個前提是,SaaS 廠商要告訴這些中層管理者軟件的“正确打開方式”。中層管理者積累了不少行業經驗,也形成了固有的一套做事情的方法,而一個新事物如果按照老辦法去用可能就會顯得雞肋。

舉個例子,我們做過一個有個任務管理模塊。當時客戶的一個管理者根本不明白這個功能的意義,他們覺得用微信群的方式下發任務挺方便的,用個任務系統要登錄系統錄任務,指定執行人什麼的遠不如微信語音,手動@某人方便。從方便的角度來說确實如此,但是需要從更高層次的角度來解釋任務系統的優勢,比如下面這幾點:

  • 重要事項不會遺漏:任務系統有痕迹,到期前有提醒,可以督辦,不會出現微信群那種交待,下屬一句話忙忘了就完事了。
  • 彙總方便:每周、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年做了多少事,做得怎麼樣都可以直接彙總,回頭向領導彙報的時候不會遺漏也不會出現問起來不知情的情況。
  • 提高下屬的執行力:有任務系統,下屬不那麼容易說事情多,忘記了這類的借口來推托,随着任務系統使用的習慣,執行力也會上來。

當然,對于中層管理者,還有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行業最佳實踐”。如果我們的軟件在其他客戶那邊的落地效果不錯,那麼可以向那些用得好的客戶“取經”,讓他們談談使用軟件的感受,這些都會成為向其他客戶推薦的“行業最佳實踐”。

很多 SaaS 軟件會組織分享會,然後讓行業大佬“站台”講使用軟件的感受就有這方面的考慮。建議産品經理和實施經理要多和客戶接觸,一方面是幫助他們應用軟件,發揮軟件價值,另一方面是吸取他們的應用經驗,并轉換為自己的軟件價值輸出,形成真正的“行業最佳實踐”。

3. 客戶老闆

第三道坎毫無疑問是客戶老闆,這裡的老闆泛指高層,也就是軟件價值的最終的判決人。

對于客戶高層,有了前面基層和中層的支持,剩下的就是能夠用數據說話 —— “千好萬好不如數據好”。

具體怎麼做呢?通常來說,不建議直接拿使用前後的數據對比給對方高層看,而是讓他們自己感受。這就是為什麼很多 SaaS 軟件提供“領導駕駛艙”這類的功能了。直接讓他們通過電腦、手機的可視化數據知道企業的運行效率,業績增長趨勢等等。哪怕是數據上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因為有了這麼一個“掌控”的數據工具,他們也會偏向你的産品。

因為,傳統企業依賴的層層彙報機制效率實在是太低了,有這麼一個“領導駕駛艙”工具,能夠讓高層管理直觀感受到效率的提升。我們曾經就遇到過這樣一個老闆,他說我們軟件的好就一個點,就是他可以通過手機了解下面各個項目的經營情況,不再需要問這個問那個了 —— 這就是可以直觀感受的數據亮點。

三、總結

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其實就三句話。

一個好的 SaaS 産品要賦能客戶,需要滿足三個條件:讓基層員工感到舒心、讓中層管理者感受先進、讓老闆感知數據亮點。

作者:産品海豚灣;公衆号:産品海豚灣(ID:pm-dophin-bay)

本文由@産品海豚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