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
“快過來試試給你新揍(揍同義做)嘞棉鞋”,時隔多年耳邊依舊回蕩着媽媽叫我試穿她給我做的新棉鞋,每每這個時刻嘴角不由得上揚又可以穿新鞋了,那份開心不亞于現在發獎金的心情。
在魯西南原來冬天比較冷沒有取暖措施,冬天穿棉鞋棉衣。這個棉鞋棉衣都是自己做的,以防禦冬天的嚴寒。在哪個以農業為主的時代,秋收完了以後人們都閑了下來,天氣在逐漸變冷,村裡女人們要為孩子置辦過冬的鞋帽。去集市購買一些做鞋要用的小東西。如臍眼子(穿鞋帶孔的金屬墊片)、松緊帶、條絨布。
鞋樣子
棉鞋底子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納的千層底,一種是買的泡沫底,兩者區别在于鞋底制作。千層底通常用袼褙一層層疊加起來納成鞋底,這個就比較複雜了要自己“打袼褙”(也叫抹袼褙),袼褙是用閑置的布料或是一些舊布料或是麻。在一個平面上用玉米或是面粉在和成糨子,刷一層糨子平鋪一層布料或是麻,有時候是碎的布料要拼湊一層要平整,要平鋪五六層布料,等晾曬幹了以後就形成了一塊袼褙。根據鞋樣子的大小形狀相似,類似于鞋墊形狀厚度的。鞋底裁剪好之後要赢布條進行縫邊為了美觀,在四五層縫邊好了後再進行組合縫成鞋底。鞋底做好根據鞋樣裁剪鞋幫,棉鞋有表和裡兩種,表一般是花布或是條絨布,裡就相對薄一點柔軟的面料,表和裡裁剪好,表平鋪後放上一層棉花再鋪上裡,修整齊後包邊縫合。縫邊也是一針一線縫起來的,縫合非常費力且需要耐心。
抹袼褙
最後就是底和鞋幫的縫合,我們成為上鞋,沿着底和幫包邊區域進行對齊縫合,由于底和幫都比較厚縫合起來比較吃力要用盯針才能使針穿過這個鞋底與鞋幫。做棉鞋最後一步就是穿鞋鼻子我們稱為打臍眼子,就是穿鞋帶用,松緊帶的減少了這一步。
千層底
冬天下雪之後,幾個小朋友一起滑雪打雪仗往往容易把鞋子弄濕,媽媽總是一般責罵一邊心痛快點讓我換鞋以免凍着我,就因為自己的貪玩每年媽媽都會多準備幾雙棉鞋以備不時之需。有時候出去上學或媽媽都是在連夜納鞋子讓自己帶走以免在外邊凍着,不由想起孟郊流傳千古的佳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現在在外漂泊不能陪在父母身邊,正值寒冬每次打電話都是會說一句“記得多穿點衣服别凍着”,父母沒有給予大富大貴的生活卻不會讓孩子凍着。
社會的發展已經很少有人再穿手工棉鞋了,人民開始穿着流水線出來的鞋子,随着時代發展人民逐漸開始追求透氣性舒适性了,現在又有開始穿手工棉布鞋了,變得是衣食住行,不變的是媽媽的愛。
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
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糊口的路,找到養家的地方确安不了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