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現在尤其是城市裡的人生活節奏太亂,追求的東西太多,飲食、睡眠沒有節制,人心浮躁。如果想心裡平靜一些,應該盡量生活簡單一點兒。
每年夏天都會有一些人進行短期的度假休養去一些山野地,山居生活簡單、清苦,大家卻很快樂。一位女老闆說,她平時忙着工作,忙着掙錢,覺得生活本該如此,也隻能這樣,因為吃穿用都要上好的,都得花錢,所以要不停地掙錢才能維持生活的水準,可是在山居休養了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的快樂感、滿足感并沒有因為飯菜的粗淡、用度的簡陋而減少,反而比往日過得更安樂。于是她就想:“哦,原來快樂很簡單。既然慢下來、簡單下來同樣能過得快樂,為什麼還要那樣忙碌如一隻旋轉的陀螺呢?”下山後,他果然減少了應酬,減少生意,把更多的時間用于養生,幸運的是她丈夫一家人也很支持就這樣她的家庭比以前過的更有質量。
度假休養可以讓人放下身體沉重的包袱,其實,人們在平日說話過多,不僅在不知不覺間犯下許多言語上的過失,而且言多傷神,說來說去一直把自己說得心神不甯、身心俱疲。現實世間、網絡世界都是這樣。你們出門走一圈,看看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專心走路的很少,有的人一邊走路一邊打電話或手機發信息聊天,有的人恍恍惚惚、心不在焉,迫不及待要回到電腦桌上聊天、購物、圍觀、遊戲。
各種各樣的新聞、消息真的就那麼有必要知道嗎?對多數人來說,一遍遍機械敵刷新聞不過是一種習慣和瘾頭,隻是把腦子弄得亂糟糟的,并不能給心腦帶來多少啟迪。你一句、我一句,話是說多了,表達能力卻越來越弱。
我并不是說像手機、網絡這樣的新技術、新事物不好,社會發展的趨勢無法逆轉,人在其中也不能全由得自己,隻是你要努力把握住生活的平衡,用物質、技術帶來的便利趣感受、趣探求生命的美好和意義,給自己時間趣沉澱、提煉,而不是反過來被技術和物質牽着走。匆忙、膚淺種度日飛逝,虧的是你自己,不得安頓的也是你自己。
人怎麼樣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靜?這樣的問題,現在不太有人問了,因為内心的平靜實在不是練一練瑜伽、讀一讀勵志文、看幾回心理醫生就能得到的,你需要改變價值觀念和生活的諸多方式,而那又是一件需要付出多少心力去做的事!
現在的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金錢情感投入趣完成事情,所以生活種便充斥着多塊好省的東西,廉價,不一定是價格低,而是心靈的投入少。物件也好,事物也好,做的人不用心,受的人也不用心,一個個都努力想把自己這輩子趕緊敷衍過去似的。改變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要肯放棄,也要肯投入,要耐得住過程的緩慢和艱難。
心裡的牽挂多,便難以平靜。牽挂些什麼?總不出财、色、名、食、睡。這樣五樣是世人最大的執着所在。判斷自己對一樣東西的執着程度,簡單的辦法是看它會令自己有多焦慮不安。你心裡越是焦躁,說明你執着的越多。回歸内心的甯靜須從淡化内心的執着入手。
關于财、色、名,古往今來已經有很多教誨了,我就不多啰嗦。總之是把這些看淡一點,有益無害。你看的重,未必就有更大的機會得到。日常起居上,現在多數人的飲食、睡眠都是過量或是過少的,以緻四大失調,疾病頻發。合理的安排起居飲食才會使精神、身體更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