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教程

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教程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3-29 18:54:24

  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教程(可編程控制器基礎知識)(1)

  2-1 什麼是 PLC?它與電氣控制、微機控制相比主要優點是什麼?

  答:可編程控制器簡稱 PLC,是在電器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并逐

  漸發展成為 以微處理器為核心,将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融為一體的新型工

  業控制裝置。

  定義:可編程控制器(PLC)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

  計。它采用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内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

  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過數字式和模拟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産

  過程。可編程控制器及其有關外圍設備,都應按易于與工業系統聯成一個整體,易于擴充其

  功能的原則設計。

  PLC 可直接應用于工業環境,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廣泛的适應能力和廣闊的應用範圍,

  這是區别于一般微機控制系統的重要特征;PLC 采用軟件方式實現“可編程”與傳統電氣

  控制裝置通過硬件或硬接線的變更來改變程序有本質區别。

  2-2 為什麼 PLC 軟繼電器的觸點可無數次使用?

  答:由于 PLC 所謂的“軟繼電器”實際上是存儲器單元的狀态,單元狀态為“1”,相當于

  繼電器接通,單元狀态為“0”,相當于繼電器斷開,所以“軟繼電器”的觸點數量是無限的,

  可無數次使用。

  2-3 PLC 的硬件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作用?PLC 主要有哪些外部設備?各有什麼作

  用?

  答:PLC 的硬件主要由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輸入單元、輸出單元、通信接口、擴

  展接口、電源等部分組成。其中CPU 是 PLC 的核心,按照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指揮PLC

  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存儲器主要用來存放系統程序、用戶程序及工作數據;輸入單元和輸

  出單元是連接現場輸入/輸出設備與 CPU 之間的接口電路,通過輸入接口可以檢測被控對象

  的各種數據,以這些數據作為PLC 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的依據,同時PLC 又通過輸出接口

  将處理結果送給被控制對象,以實現控制目的;通信接口用于與監視器、打印機、其它 PLC、

  編程器、上位機等外設連接;擴展接口用于連接擴展單元;PLC 配有開關電源,以供内部

  電路使用。

  PLC 主要的外部設備很多,如:EPROM 寫入器、外存儲器、人機接口裝置等。EPROM

  寫入器是用來将用戶程序固化到 EPROM 存儲器中;外存儲器主要是用外部的磁帶、磁盤及

  用半導體存儲器做成的存儲盒等來存儲 PLC 的用戶程序;人機接口裝置是用來實現操作人

  員與 PLC 控制系統的對話。

  2-4 PLC 的軟件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作用?

  答:PLC 的軟件主要由系統程序和用戶程序組成。系統程序由 PLC 制造廠商設計編寫,并

  存入 PLC 的系統存儲器中,用戶不能直接讀寫與更改,系統程序一般包括系統診斷程序、

  輸入處理程序、編譯程序、信息傳送程序、監控程序等;PLC 的用戶程序是用戶利用 PLC

  的編程語言,根據控制要求編制的程序,用以實現控制目的。

  2-5 PLC 主要的編程語言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答:PLC 編程語言主要由兩大類:一是采用字符表達方式的編程語言,二是采用圖形符号

  表達方式的編程語言。常見的 PLC 編程語言主要由:

  1)梯形圖語言:以圖形方式表達觸點和線圈以及特殊指令塊的梯級。

  2)語句表語言:類似于彙編程序的助記符編程表達方式。

  3)邏輯圖語言:類似于數字邏輯電路結構的編程語言,由與門、或門、非門、定時器、計

  數器、觸發器等邏輯符号組成。

  4)功能表圖語言:又稱狀态轉移圖語言,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組織控制程序的

  圖形化方式,對于順序控制系統特别适用。

  5)高級語言:為了争搶PLC 的運算、數據處理及通信等功能,特别是大型PLC,可采用高

  級語言,如 BASIC、C、PASCAL語言等。

  2-6 PLC 開關量輸出接口按輸出開關器件的種類不同,有哪幾種形式?各有什麼特點?

  答:PLC 開關量輸出接口按輸出開關器件的種類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繼電器輸出、晶

  體管輸出和雙向晶閘管輸出。繼電器輸出接口可驅動交流或直流負載,但其響應時間長,動

  作頻率低;晶體管輸出和雙向晶閘管輸出接口的響應速度快,動作頻率高,但晶體管輸出隻

  能用于驅動直流負載,而雙向晶閘管輸出隻能用于驅動交流負載。

  2-7 PLC 采用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有何特點?

  答:PLC 采用掃描工作方式(串行工作方式),特點是當需要執行衆多操作時,CPU 不可能

  同時去執行多個操作,隻能按分時操作方式,每一次執行一個操作,按順序逐個執行,其執

  行用戶程序的過程為:從第一條程序開始掃描,在無中斷或跳轉控制的情況下,按程序存儲

  順序的先後,逐條執行用戶程序,直到程序結束。然後再從頭開始掃描執行,并周而複始地

  重複進行。

  2-8 什麼是 PLC 的掃描周期?其掃描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完成什麼任務?

  答:整個程序掃描過程執行一遍所需要的時間,稱為一個掃描周期。整個掃描工作過程包括

  内部處理、通信服務、輸入采樣、程序執行、輸出刷新五個階段。

  1)内部處理階段:進行 PLC 自檢,檢查内部硬件是否正常,對監視定時器(WDT)複位

  以及完成其它一些内部處理工作;

  2)通信服務階段:PLC 與其它智能裝置實現通信,響應編程器鍵入的命令,更新編程器的

  顯示内容等;

  3)輸入采樣階段:PLC 以掃描工作方式按順序對所有輸入端的輸入狀态進行采樣,并存入

  輸入映像寄存器中,此時輸入映像寄存器被刷新;

  4)程序執行階段:PLC 對程序按順序進行掃描執行,若程序用梯形圖表示,則總是按先上

  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執行;

  5)輸出刷新階段:PLC 将輸出映像寄存器中與輸出有關的狀态轉存到輸出鎖存器中,并通

  過一定方式輸出,驅動外部負載。

  2-9 PLC 掃描過程中輸入映像寄存器和元件映像寄存器各起什麼作用?

  答:PLC 掃描過程中,輸入映像寄存器的作用是在輸入采樣階段,存儲所有輸入端的輸入

  狀态;元件映像寄存器則是在程序執行階段存儲 PLC 用戶程序運算的結果,其内容會随程

  序執行的過程而變化,在輸出刷新階段将與輸出有關的狀态轉存到輸出鎖存器中。

  2-10 什麼是 PLC 的輸入/輸出滞後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可采取哪些措

  施減少輸入/輸出滞後時間?

  答:當 PLC 的輸入端輸入信号發生變化到 PLC 輸出端對該輸入變化做出反應,需要一段時

  間,這種現象稱為 PLC 輸入/輸出響應滞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僅是由于 PLC 掃描工作

  方式造成,更主要是 PLC 輸入接口的濾波環節帶來的輸入延遲,以及輸出接口中驅動部件

  的動作時間帶來的輸出延遲,同時還與程序設計有關。為了減少輸入/輸出滞後時間,可以

  采用定期采樣、定期輸出、快速響應模塊、高速計數模塊以及中斷處理、智能I/O 接口等措

  施。

  2-11 PLC 是如何分類的?按結構形式不同,PLC 可分為哪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答:PLC 産品種類繁多,對 PLC 的分類,通常根據其結構形式的不同、功能的差異和 I/O

  點數的多少等進行大緻分類。

  按結構形式不同,可将 PLC 分為整體式、模塊式和疊裝式。

  1)整體式 PLC:将電源、CPU、I/O 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裝在一個機箱内, 具有結構緊湊、

  體積小、價格低的特點。整體式 PLC 由不同 I/O 點數的基本單元(又稱主機)和擴展單元

  組成。基本單元内有 CPU、I/O 接口、與 I/O 擴展單元相連的擴展口,以及與編程器或 EPROM

  寫入器相連的接口等。擴展單元内隻有 I/O 和電源等,沒有 CPU。基本單元和擴展單元之間

  一般用扁平電纜連接。整體式 PLC 一般還可配備特殊功能單元,如模拟量單元、位置控制

  單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擴展。小型 PLC 一般采用這種整體式結構。

  2)模塊式 PLC:将 PLC 各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幹個單獨的模塊,如CPU 模塊、I/O 模塊、

  電源模塊(有的含在CPU 模塊中)以及各種功能模塊。模塊式PLC 由框架或基闆和各種模

  塊組成。模塊裝在框架或基闆的插座上。這種模塊式 PLC 的特點是配置靈活,可根據需要

  選配不同模塊組成一個系統,而且裝配方便,便于擴展和維修。大、中型 PLC 一般采用模

  塊式結構。

  3)疊裝式 PLC:還有一些 PLC 将整體式和模塊式的特點結合起來。疊裝式PLC 其 CPU、

  電源、I/O 接口等也是各自獨立的模塊,但它們之間是靠電纜進行聯接,并且各模塊可以一

  層層地疊裝。這樣,不但系統可以靈活配置,還可做得體積小巧。

  2-12 PLC 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PLC 具有高可靠性?

  答:PLC 主要特點如下:1)可靠性高、抗幹擾能力強;2)編程簡單、使用方便;3)功能

  完善、通用性強;4)設計安裝簡單、維護方便;5)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

  PLC 具有高可靠性,主要是它采用了一系列硬件和軟件抗幹擾措施:

  1)硬件方面:I/O 接口采用采用光電隔離,有效地抑制了外部幹擾源的影響;對供電電源

  及線路采用多種形式的濾波,從而消除或抑制了高頻幹擾;對 CPU 等重要部件采用良好的

  導電、導磁材料進行屏蔽,以減少空間電磁幹擾;對有些模塊設置了聯鎖保護、自診斷電路

  等。

  2)軟件方面:采用掃描工作方式,減少了外界的幹擾;設有故障檢測和自診斷程序,能對

  系統硬件電路等故障實現檢測和判斷;當由幹擾引起故障時,能立即将當前重要信息加以封

  存,禁止任何不穩定的讀寫操作,一旦正常後,便可恢複到故障發生前的狀态,繼續原來的

  工作。

  2-13 PLC 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各指标的意義是什麼?

  答:PLC 主要性能指标有:

  1)存儲容量:用戶程序存儲器的容量。

  2)I/O 點數:PLC 可以接受的輸入信号和輸出信号的總和。

  3)掃描速度:PLC 執行用戶程序的速度。

  4)指令的功能與數量:編程指令的功能越強、數量越多,PLC 的處理能力和控制能力也越

  強,用戶編程也越簡單方便,越容易完成複雜的控制任務。

  5)内部元件的種類和數量:元件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表示PLC 的存儲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

  力越強。

  6)特殊功能單元:特殊功能單元種類越多,功能越來越強,使得PLC 控制功能日益擴大。

  7)可擴展能力:PLC 可擴展能力包括 I/O 點數的擴展、存儲容量的擴展、聯網功能的擴展、

  各種功能模塊的擴展等。

  2-14 PLC 控制與電氣控制比較,有何不同?

  答:PLC 控制與電氣控制比較,不同之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從控制方式上看,電氣控制主要采用硬件接線方式,觸點數量有限,控制系統靈活性和

  可擴展性受到限制;而 PLC 控制主要采用軟接線方式,其控制邏輯以程序的方式存放在存

  儲器中,系統功能可通過改變程序來實現,其“軟繼電器”的觸點數量無限,PLC 系統的

  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好。

  2)從工作方式上看,電氣控制采用并行工作方式,而PLC 采用掃描(串行)工作方式。

  3)從控制速度上看,電氣控制工作頻率低,觸點還會出現抖動,而PLC 控制速度快,不會

  出現觸點抖動的問題。

  4)從定時和計數控制上看,電氣控制容易受環境影響,定時精度不高,而 PLC 控制精度高,

  定時範圍寬,修改方便,且不受環境影響。

  5)從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上看,電氣控制可靠性和可維護性較差,而PLC 控制壽命長,可靠

  性高,且具有自診斷功能,現場調試和維護方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