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夜幕籠罩了四周的一切。汽車的大燈奮力地穿透重重的夜色,照亮前方樹林中彎彎曲曲的土路。手機上的導航儀大聲地宣布,我們要去的黑貓客棧,到了。我把汽車停了下來,仔細檢查了一下手機,上面表示當前位置的小汽車符号的确和黑貓客棧的地址标記重合在一起。我扭頭對車裡正在談笑風生的朋友們說,“我們到了”。
車裡登時安靜下來。大家環顧四周,汽車周圍都是黑乎乎的密林,什麼也看不見;汽車前的土路在大燈的照耀下消失在不遠的拐彎處。别說什麼客棧,什麼人家,汽車外面連個人影也見不着。衆人有些緊張,紛紛瞪大眼睛從車窗向外張望。有人輕輕地問,我們這是在什麼地方呀?我輕輕地答,按照導航,這裡應該是旅店。有人說,這樹林裡會不會蹿出熊來吧?我趕緊下意識地按了一下鎖車門的按鈕。有人問,這裡不會是水浒裡的孫二娘的野店吧,我搖了下頭,那也得見到孫二娘才知道,現在是連個鬼都沒有。
朋友們和我一起到加拿大旅遊,由于人多又想在一起熱鬧,租了一輛面包車。天将黑的時候,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班芙國家公園的美景,找地方吃得酒足飯飽之後,就開車去旅店休息。自從有了導航儀,開車就變成了件省心的事。把要去的地方輸入進導航儀,按朋友老張的說法,隻要照着它的指示走,就是經過訓練的猴子都能把車開到要去的地方。
從飯店出來,夜幕已經降臨。剛才有些疲憊的人們飯後又有了精神,天南海北地聊起天來。老許年齡大些,退休早。每年都挎着大相機到世界各地旅遊。按老張的話,他是把家當成了旅館,而以四海為家了。他說起了現在中國人出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無論你走到世界上任何著名的景點,都會遇到從中國來的旅行團和遊客。老許話音未落,老張搶着說,可不是嗎,我去年到斯洛伐克一個很小的城市玩,心想這裡應該不會有中國遊客了吧。正想着呢,就從街角轉過來一個打着小旗的導遊,後面跟着一群中國遊客。小鄒笑着說,在莫斯科紅場上,中國旅遊團一片片的。
我還遇到從陝北來的老鄉呢,他們生活好了,居然能到俄國旅遊了。這時傳來老龔鎮靜的聲音。你們知道嗎,中國這幾年是世界上出國人數最多的國家,有1億多人到150多個國家旅遊。不僅僅是景點,連遙遠的南極去年都有1萬多中國遊客光臨,占南極遊客的五分之一。老龔是統計學專家,他的話有一錘定音的權威。
我跟着導航儀駕駛着汽車,有一句沒一句地聽着他們的高談闊論。班芙公園裡的旅店對我們這些退休了的遊客來說太貴。我們定的旅店都在國家公園的外面。汽車沿着高速公路疾駛了一段之後,按導航儀的指示拐下了彎彎曲曲的公路,上了幾道坡,過了幾條河,又駛上了樹林間的土路。輪胎發出了吱吱扭扭的聲音,從後視鏡裡可以看到車後尾燈映出的滾滾煙塵。
我有些疑惑,看了看導航儀,我們是在正确的路上。沒辦法,現在黑燈瞎火的, 沒有地圖,不跟着導航開車,又向哪裡開呢。于是就來到了現在停車的地方。
我趕緊拿着手機檢查導航的地址是否正确,沒有問題。老張抓住老許商量如果找不到旅店,夜宿在此,該怎麼辦。老許則告訴大家,遇見了熊,不要緊張,他有高招對付熊。還是小鄒靈光,她用手機給黑貓客棧打了個電話,電話裡傳來一個婦女爽朗的笑聲。據她說,幾乎每個來住店的客人都會遇到迷路找不到客棧的事。在問清我們現在的位置之後,她告訴我們,隻要沿着這條土路繼續向前開到頭,就是黑貓客棧了。
我發動汽車,打開遠燈,慢慢地向前開去。朋友們都不聊天了,睜大眼睛,注視着汽車前方和四周。老張輕聲說,我敢打賭,這個什麼黑貓客棧在如此荒山野嶺裡,我們不會遇到其他中國遊客了。
彎彎曲曲地開了一段路,在土路的盡頭,我們到了一個不大的二層樓房門前。我下車後,環繞四周可以看到樹林遠處有隐隐約約的燈光,傳來幾聲斷斷續續的狗叫。寂靜的夜色中透着一絲寒氣,空氣中彌漫着鄉村特有的味道。我們拎着行李進入客棧,前台的桌子上放着幾把老式的房間鑰匙,邊上的紙條告訴我們,她是南希,歡迎我們來到黑貓客棧。客廳裡有水果和她自己做的餅幹,還有咖啡機,供我們品嘗和使用。由于太晚了,她已經回家休息了。希望我們休息好。
來到客棧一側的大客廳,隻見四周的牆壁上挂着公鹿頂着威武鹿角的頭;有張貼的熊皮;還有發黃的大幅照片。老張一邊小口抿着咖啡,嚼着餅幹,一邊指指點點地說,這可真是一家密林深處的夜店呀。正說着,隻見老許一手拿着他的大相機,一手端着三角架,向門外走去。老張趕緊問,你這是去幹什麼。老許一邊走,一邊說,這裡沒有燈光,是拍夜晚星空的好地方。老許聽了,趕緊把他叫住。這裡是深山老林,晚上可能有狼出沒。你找個黑不隆冬的地方拍星空,明天早上我們找不到你了怎麼辦,隻留下你相機裡的那張星空照片。聽了老張的話,老許把已經邁出了門外的腳又收了回來。
第二天清晨,我被窗外的鳥叫和遠處隐隐約約的雞鳴吵醒。輕紗似的晨霧在外面的密林中慢慢地飄逸;朝陽金色的陽光穿過密密的樹葉灑進樹林;許多樹葉已經變成了金黃色,在朝陽下展現着美麗的色彩;幾匹馬在樹林邊的草地上甩着馬尾低着頭,悠閑地吃着草;透過樹林可以看到遠處的幾戶人家的房子上冒出冉冉炊煙。我們中的攝影家老許已經端着他的高級相機跑來跑去,好像要把這鄉村清晨的美景拍個夠。
我到前台辦理入住手續。南希是位年過古稀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我問她此地為何叫黑貓客棧,她指着張發黃的照片說,這客棧是她家的家族産業。很久以前,這裡燒了場山火。周圍的樹木都燒光了,隻有在山溝裡的樹林幸免遇難。溝裡那片樹林的形狀遠遠望去像隻黑貓。于是就把客棧叫做黑貓客棧了。我又問,客棧在這麼偏僻的地方,生意好嗎?南希笑了,這附近有座煤礦,這幾年生意越來越好了。她眨着眼睛問我,猜猜産出的煤賣到哪兒去?我想都沒想就說,當然是南面的美國了。錯,是中國。為什麼?因為這裡的煤質量好,适合做焦炭。
我突然想到老張的話,問南希,那你這裡住過中國客人嗎?南希這下笑得更厲害了,我們剛剛接待了北京來的攝影團。這離國家公園近,通過網上訂我們客棧的中國客人很多。完了,早知道昨晚我應該和老張打那個賭,還能趁機敲他一把。
果不其然,早餐的時候,十幾個客人中隻有兩三個外國人,其他都是中國遊客。
中國遊客在世界各地多起來了。這種現象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又是迅猛地發生了。遊客裡有大城市的居民,也有來自農村城鎮。這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中國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國家也越來越強盛了;大家都希望未來會更加美好。
(本文編輯朱蕊)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概念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