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2-07 07:20:28

  這組照片中的多數,我在“三八節”貼過,但今天是“清明節”,按理說總要紀念下前輩,于是我想到了她們,如今這組照片中健在的,估計也就那位打霸王鞭的老奶奶了。

  我想以這種方式紀念一下,向為了我們這個民族今天能過上好日子,而犧牲,而付出的英雄們緻敬,她們和他們都是戰士,中華民族的英雄,是她們和他們,點燃了我們民族複興的豪情壯志: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衆一心, 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這歌詞,永遠不過時。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

  首圖我想選這張,因為她們都是「小腳」,我寫過中國古代服飾史話,我姥姥也是小腳,諸多不便和背後對女性的戕害,不言而喻。有張淞滬抗戰的老照片,一位小腳老太太,爬向租界,每次看到我都會落淚,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和無奈,可即便是小腳,她們也勇于參與到這場民族解放戰争中來了,這其中蘊含的力量,就是持久戰必勝的原因。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2)

  1939年7月20日,在延安中國女子大學開學典禮上,二十八畫生同志說:“假如中國沒有占半數的婦女覺醒,中國抗戰是不會勝利的。”從我們的黨誕生之日起,就把婦女解放與民族複興相結合,此時又與抗戰的前途結合起來,其後中國曆史的走向證明了他的預言。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3)

  晉察冀邊區是我黨的第一塊敵後根據地,自成立初, 邊區政府就提出了保障婦女參政權的努力方向。被解放的女公民們積極參加選舉,參選比例在村級為82.9%,在區級為80.89%,僅低于男性不到兩個百分點。老百姓憑啥跟我們黨走?廣大農村廣大婦女,已經在這個問題上,提供了合理答案。為争取民族和自身政治解放而奮鬥犧牲!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4)

  我前面寫過的鄭蘋如烈士,曾是《良友畫報》的封面女郎,上海的大明星陳波兒也是,後者告别璀璨奪目的聚光燈,參加到我黨的敵後救亡工作中。解放區的一切,都讓她新奇和激動,她告訴《抗敵報》記者:“這裡的婦女雖然都是小腳,但對于打日本都是堅決的!”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5)

  這是群最普通的中國女性,但請注意她們手中的針線和鞋底子,這就是她們抵抗日本鬼子的基本武器,還記得我寫過的姚雪森回憶錄讀書筆記嗎?反掃蕩戰鬥中,鬼子的一發步機槍子彈從背後射過來,正是這樣戗實的鞋底子,挽救了抗日戰士的生命,也許事情偶然,但必然的是群衆對我黨我軍的魚水深情。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6)

  “婦女能頂半邊天”,還是前面提到的那位二十八畫生同志的名言。總有朋友問我他是誰?其實這是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上學時的筆名,也是他人生中第一個化名,他用這個名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體育之研究》,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晉察冀的婦女幹部,可不是嬌滴滴的林妹妹,她們是頂天立地、能文能武的抗日英雄。其中,不但有婦救會幹部,也有村長、區長和區委書記,甚至是縣長和縣委書記。比如老百姓用豆子投出來的唐縣縣長陳舜玉,兩把匣槍,神出鬼沒,打鬼子、殺漢奸的武強縣委書記嚴鏡波。

  

  三位八路軍女戰士,左起:嚴金萱、賈惠芬、賈素娥。

  稚嫩的面孔,看起來年紀都不大,最多十六七歲,不是醫院的護士,就是演出隊的小演員,在本職工作之外,她們也要承擔大生産的責任。拾糞積肥,可不是如今的小姑娘能幹得了的重活,但這三位八路軍女戰士,卻堅決去做了。這就是我們這支人民軍隊,和古今中外,多數軍隊不一樣的特點,不但是戰鬥隊,還是工作隊和生産隊。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8)

  文藝工作,也是革命的一部分,是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所以文藝必須為工農兵服務,這是前面提到的那位二十八畫生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核心内容,然而如今的抗日神劇,到底為誰服務,又表現的誰在抗日呢?順便請您猜猜看,這位抗日女兵是誰?提示下,《黨的女兒》看過嗎?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9)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太行山上》這首歌,我很早就會唱。但如今,我亦為人子,為人夫,看到這張照片前面的兩對人物關系,立刻在想,她們也許是母子和夫妻吧?兒子臉上的平靜,丈夫緊繃的淚花,頓時照見了我的心靈深處。彷佛那一刻,這是我的娘,我的妻,隻是不知後來,她們等到了他們嗎?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0)

  漢森是北平來的美聯社記者,他在注釋說:“她們一般不參加作戰部隊,但在鄉村工作上路時,經常與日軍遭遇。”北平大學?難不成是滑縣縣長許興凱任教過的國立北平大學?看我前面那篇《教授治縣》的朋友,也許有印象。聽說鬼子要來,老師臨陣脫逃,攜款棄職,狂奔七百裡,一溜煙逃過了黃河,到大後方避險,而他的女學生們,卻毅然放棄學業,告别大城市裡的安逸穩定,到農村去,到抗日洪流中去。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1)

  老輩子人總愛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讀書幹什麼啊?反正都要嫁人生娃,是人家的人。但我黨我軍,自誕生之日起,就不認這個邪。偏要普及文化知識,讓以往被侮辱和損害的人們,也包括婦女同志,都識文斷字,明白革命是我們共同的偉大事業。

  美聯社記者漢森說,他發現根據地的婦救會有三大職責:除了為抗日軍隊和遊擊隊員提供鞋襪被服外,還要舉辦婦女掃盲班,進行抗日宣傳。文化被普通勞動者掌握了,有些人就認為“貶值”了,大不敬了,就咬牙切齒的恨啊,為啥不能讓我們這些體面人,繼續壟斷下去,能随時抖威風,能随時蔑視終生呢?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2)

  作為非武裝人員,女護士的步槍、手榴彈和背後門簾上的紅十字,非常違和。但面對日本鬼子,這樣的獸軍,這是她們打死豺狼的武器,更是捍衛尊嚴的最後一道保護。姚雪森回憶錄裡有相關記載,戰史甚至鬼子的回憶錄裡也有。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3)

  日軍所做的照片注解中,稱她們是在正太線附近執行任務時被捕的“CP軍間諜姐妹”。面對獸軍,她們毫不慌張,反而堅毅英勇,是普普通通的民族英雄。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4)

  于是我想起了劉耀梅烈士,河北阜平縣羅峪村的婦救會主任,犧牲時隻有22歲。《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在其犧牲後,拍攝了著名照片《劉耀梅之死》(太慘烈,恕我不放這張照片了),慘不忍睹的同時,也為我們記錄下她的民族氣節和頑強鬥志。

  我曾見過一份晉察冀北嶽區抗日戰争時期,區級以上婦救會幹部烈士的姓名和事迹簡介,一共55人,她們犧牲時的平均年齡還不到19歲,基本都和劉耀梅烈士一樣是黨員。

  抗日玫瑰,沃血綻放。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5)

  三八節,如今被炒成了又一個購物狂歡節。但我想,這也許不該是這節日的全部吧?當人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它的本來意義,讓它變得如此蒼白空洞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沙飛的這張照片,抗戰烽火中1940年的三八節。

  飒爽英姿的女戰士身旁,有塊不顯眼的标語:我們是婦女先鋒。

  那時的婦女先鋒,也是時代先鋒,更是我們這個民族浴火重生的魂魄所系。

  别忘了她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初心,無論我的朋友們,你們是女是男,保持你的夢想和理想,繼續向前走,我們在一起。

  女人的抗戰今昔對比(華北敵後抗戰女子圖鑒)(16)

  我的這爿小店,寫了大量中國近現代史的真人真事,我還将繼續我的寫作,這便是我的初心。

  也希望我的朋友們,當你們有空的時候,來看看我的每周更新,看看當年的那些人,是怎樣面對他們的初心。

  其實面對抉擇,他們和我們,并無太大的區别,隻是需要時不時,扪心自問:這初心還在老地方嗎?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