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西安城門名稱及來曆

西安城門名稱及來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04:00:42

  來源:西部風情雜志

  西安城牆現有城門十八座——從永甯門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永甯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而這十八座城門,形成也是各不相同。大家跟着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其中,永甯門、安遠門、長樂門、安定門四座城門,是西安明城牆原有城門。因軍事防禦需要,有三道城牆,兩道城牆之間又形成甕城。民國時期,城門失去軍事防禦需要,為交通方便在原有四座城門旁新劵門洞。

  其餘十四座,是後來新開的城門,有的是在被戰火打開的城牆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門遺址旁新劵的,有的是為了紀念偉大人物新劵的,也有的是純粹為了交通方便而新劵的。細數城門來曆,可以看出西安城市曆史的變遷。

  1、永甯門

  

  永甯門俗稱南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一座,叫安上門。

  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名永甯門。它也是現在西安城牆各城門中複原得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城上的箭樓在西安保衛戰(也稱二虎守長安)中被毀,現在所見的箭樓是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現永甯門為環島交通,門外有南門廣場,門内為南大街,門外接南關正街。

  2、朱雀門

  朱雀門本是唐長安皇城的正南門,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裡舉行慶典活動。公元589年,隋王朝統一中國,隋文帝曾在朱雀門城樓檢閱凱旋大軍。唐末韓建縮建新城,城門被封閉。

  1985年修複西安城牆時,發掘出包裹在明城牆内的朱雀門遺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寫的那樣宏偉華麗,城門柱礎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門坎上刻有線條優美神采飛揚的蔓草花紋,磨磚對縫的門洞隔牆厚實端正,殘垣斷壁處處流露出當年的華貴風采。1986年開通的朱雀門位于遺址西側。現位于南城牆勿幕門(小南門)與永甯門(南門)之間,門内為大保吉巷,門外為朱雀大街。

  3、勿幕門

  勿幕門俗稱小南門,開通于1939年,1947年更名為勿幕門,以此紀念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最早一批會員之一,陝西民主革命時期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護法運動中壯烈犧牲,被孫中山、黃興稱為“西北革命巨柱”。

  陝西軍民為懷念井勿幕的不朽功勳,曾于1946年将他在西安居住過的四府街更名為“井上将街”,并将該街南端城牆上鑿開的一門命名為“井上将門”。1947年又分别更名為“勿幕街”和“勿幕門”。直至今日,這座城門一直以來都被俗稱為小南門,反而正式的名字——勿幕門逐漸被遺忘了。先勿幕門為單門洞,門内為四府街,門外為紅櫻路。

  4、含光門

  含光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它的中門洞和西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

  1984年整修西安城牆時,發掘出含光門遺址,發現花崗石制作的柱礎、刻花的門檻門道。現已把新建券洞城門置于遺址東西兩側,對遺址作框架結構保護,外包城磚,使外觀與城牆一緻,建成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可以從城牆上進入。現在含光門為雙門洞環島型交通,城門内為甜水井,城門外為含光路。

  5、安定門

  安定門俗稱西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寓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

  這座城門原有三重門樓:城樓、箭樓、閘樓。三道城牆,城樓裡,箭樓居中,閘樓向外。門樓下均有拱卷式門洞,洞高寬為6米。城樓與箭樓之間有方形甕城,平時是出入通道,戰時是防守要地。現西門箭樓、城樓雄姿猶存。城樓北側有日本天皇訪問西安時所建觀望台一座,供遊客參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門箭樓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現城門内為西大街,門外為西關正街。

  6、玉祥門

  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西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将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

  1928年在戰火打開的城牆豁口上修建的這座城門,為紀念馮将軍由此率部入城的曆史功績,取名玉祥門。

  7、尚武門

   北城牆最西一門,開于建國後。與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内為西北三路,城門外為工農路。

  8、安遠門

  安遠門俗稱北門,明代構築城牆時建造的北門,正式名稱為安遠門。追溯曆史,“安遠”為何而來?“安遠”二字是繼承中原漢族朝廷對邊遠少數民族采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希望邊遠少數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

  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清,安遠門戰争激烈,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毀。1983年整修城牆時,恢複了原來的箭樓。

  9、尚德門

  尚德門,位于北城牆解放門西,開于建國後。與尚武門、尚勤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内為尚德路,城門外為火車站西盤道。

  10、解放門

  解放門位置原是開于民國時期的中正門,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廣場而拆除,成為西安城牆一豁口,2005年重新連接,形成大跨度的橋拱式城門。城門内為解放路,城門外為火車站廣場。在我國,“解放”一詞是特殊時代的曆史紀念。故,中國大陸有近20座城市當時主要商業街都是“解放路”。

  1949年前後,各地市解放路從“中正路”更名得來;那些被稱為“中正”的飯店、門、橋,也都統統變更為“解放飯店”、“解放門”、“解放橋”。解放——已是政治、經濟和文化。1949年7月12日,西安市政府布告:中正門改名解放門,中正路改名解放路。

  11、尚儉門

  尚儉門,位于北城牆解放門與尚勤門之間,開于建國後。與尚德門,尚勤門,尚武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内為尚儉路,城門外為火車站東盤道。

  12、尚勤門

  尚勤門北城牆最東一門,開于建國後。與尚德門,尚武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現城門内為尚勤路,城門外與環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13、朝陽門

  朝陽門是東城牆最北一門,開辟于建國後。因為這座城門朝着太陽,是每天第一個見到陽光的城門,故取名朝陽門。城門内為東五路,門外為長樂路。

  14、中山門

  中山門俗稱小東門,1927年初,在馮玉祥将軍倡議下開辟中山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得名。

  1927年5月1日,馮玉祥将軍率軍東征,就從中山門出城。中山門并列兩個門洞,馮分别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出師之日,馮将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群衆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但後來時局變化,馮将軍再未率師回西安。

  15、長樂門

  長樂門俗稱東門,在建造明城牆時構築,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将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将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将軍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已被修複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16、建國門

  開于建國後,門内道路為建國路,門外與環城南路為丁字路口。追溯曆史,清順治二年(1646年)的滿城,就位于西安城牆内的東北隅。因軍事需要,滿人在城區東南區域南北走向築牆禦敵,形成方城叫南城。1949年後,為了紀念共和國成立,在建國路上開了門,故此得名。

  17、和平門

  與西安火車站、大雁塔處于同一南北軸線上的和平門開通于1953年。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門。現城門内為和平路,城門外為雁塔路。和平門與大雁塔、大差市、火車站、大明宮含元殿在一條軸線上。

  從和平門内向西走直到文昌門之間,由青石闆鋪成的順城巷就是下馬陵。2100多年前,即使漢武帝劉徹經過這裡,也要下馬步行,因為當朝著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于此處。下馬陵便因此得名。和平門與火車站、大差市、大雁塔在一條軸線上。

  18、文昌門

  碑林博物館南側的文昌門,開通于1986年。這裡的城牆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牆上唯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設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傳說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

  所以,古代孔廟、學府裡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樓。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城牆旁邊(今碑林博物館),魁星樓也順勢建在城牆之上。魁星樓在1986年修複。遊客們在這裡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邊幅,蓬頭虬髯,步履踉跄,腰挂酒葫蘆,一手捧鬥,一手執筆,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樓下這座新辟的城門,也就被命名為了文昌門。現城門内為柏樹林,城門外為文藝路。

  (本刊編輯部編輯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