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燎原”之勢
——記績溪上海燎原模具廠及移交後逐步發展的曆程
(圖片選自網絡和個人提供)
文字撰寫:路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書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著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毛澤東在1930年1月5日給林彪一封信,即後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是說:隻要有一點點的小火星,就可以燒掉大片的原野。比喻是指:新事物開始時很微小,但是,它有遠大的發展前途。
中國革命偉人孫中山像。
我選用孫中山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籲》一文中所說的:“隻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勢”之句中的“星星之火,燎原之勢”,作為本文标題,主要是告訴大家:原上海燎原模具廠移交給當地政府,改名為績溪縣燎原金屬制品廠之後正在逐步發展的曆程。
當年,嚴格依據“靠山、分散、隐蔽”的選址方針,燎原模具廠就藏身于群山綠樹之間。
原燎原模具廠大門。
一、上海燎原模具廠
上海燎原模具廠,又名國營5323廠,在安徽皖南績溪縣瀛洲鄉嶺外汪村,距績溪縣城15公裡。1969年,由上海市輕工業公司梅林飲料公司負責包建,1972年投入生産。
燎原模具廠,占地面積1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1984年,有職工1043人,固定資産淨值699萬元,流動資金250萬元,設備532台套和塑料、表殼生産流水線。1985年,産值306萬元,利稅14萬元。燎原模具廠在小三線建設最初時期,是由上海梅林飲料公司提供管理人員和小部分技術工人,而大部分真正的技術工人,還是後來陸續招進來的。
原燎原模具廠廠房。
57高炮和57榴彈,是上海小三線涉及企業最多、生産規模最大的一個軍工産品項目。1969年1月,國務院正式下達上海興建“507”工程,規劃新建和改造18家工廠。其中,57高炮的主體生産,是由5家工廠擔任。而57榴彈的主體生産,是由4家工廠擔任。這4家工廠,全部設置在安徽省績溪縣境内。他們是:燎原模具廠、萬裡鍛壓廠、光明機械廠、光輝器材廠。而其中,光明機械廠負責生産彈殼,萬裡鍛壓廠生産彈頭,光輝器材廠生産引信,而燎原模具廠,是總裝廠。另外,炮彈的發射藥,是由池州東至縣衛星化工廠生産,而裝炮彈的成品箱,則是由績溪縣紅星木材廠生産的。
原燎原模具廠工作證。
作為防空火力,57毫米高炮是以小集群的固定陣位進行布置。
朝鮮戰争結束後,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的防空武器裝備,提高國土防空作戰效能。1955年初,我國以蘇聯C-60式57毫米高射炮為原型進行仿制,用來裝備我軍。于1965年定型後,即投入大批量生産。曾經在援越抗美作戰中,多次擊落過美機。之後,我軍對其進行了改裝,并定型為59式57毫米的高炮批量生産。
59式57毫米榴彈。
57毫米電光殺傷榴彈生産線,是在1969年6月定點,1970年初步建成,設計生産能力為每年40萬發。1970年4月開始試制,5月生産出樣品,6月底生産出59式57毫米榴彈13小批7275發。1971年8月,第五機械工業部、總後軍械部,委托有關單位組成國家級鑒定小組,對産品進行了全面鑒定考核。9月經國家批準,正式投入批量生産。1971—1985年,生産銅質和鋼質57榴彈,共403萬發;最高年份,産量達60萬發。後來,因為國家進行全面調整,軍品生産大幅度下降。最後,經上級同意,上海小三線從1986年開始,完全停止了57榴彈的生産。
原燎原模具廠總裝的57高炮炮彈和它的剖視圖。
燎原模具廠從1969年建廠開始,到1981年之前,一直都是進行炮彈的總裝生産。到1981年後,燎原模具廠才開始由軍品生産轉為民品生産。當時,他們是與上海手表廠合作,負責生産鑽石牌中型表殼體,年産能力100萬隻。但是,由于運輸與材料成本太高,虧損比較嚴重。1986年開始,燎原模具廠陸續就有職工撤回上海。
1987年11月,燎原模具廠移交績溪縣政府。當年,參與交接的燎原模具廠領導有:黨委書記:陳志高、黨委副書記:陳慶全;廠長:王達初;副廠長:周政斐、季 峰。
圖中三層樓房,是原燎原模具廠辦公大樓。移交後為燎原電梯廠辦公大樓。
二、燎原金屬制品廠
1987年年初到年底,燎原模具廠人員全部撤走後,上海把燎原模具廠的設備、廠房和流動資金,全部都留給了績溪縣當地政府。這時,燎原模具廠便更名為燎原電梯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職工全部撤走之後,燎原電梯工程有限公司處于一種沒有技術,沒有人才,但有資金,也有廠房的一種尴尬境地。
現績溪縣燎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大門。
在1989年,燎原電梯廠開發新産品,做電梯上的一個零部件(繩頭組合)。1987年到2002年,工廠維持基本的收支平衡。90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國家經濟形勢發展欠佳,因與日本合作電梯市場需求量較小,而國有企業的管理又較為死闆。直到2002年改制至今,工廠才逐步發展起來。
2007年5月17日績溪縣燎原金屬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慶祝活動。
2002年,燎原電梯工程有限公司及時抓住了國家在21世紀進入高速發展的機遇期,以及房地産的高度發展,電梯行業市場需求量大,而私人管理又靈活多變,更能适應市場。因此,前幾年的産值過億,已呈兩位數的遞增。
現績溪縣燎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辦公樓。
現在,績溪縣燎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在自己的官網裡,是這樣作自我介紹的:“績溪縣燎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徽商故裡、曆史文化名城—績溪縣東郊。原為兵器工業部小三線軍工企業5323工廠(即燎原模具廠—引者注),2002年5月改制為一所民營企業。是目前國内最大的專業生産繩頭組合的制造商之一,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公司的誠信、實力和産品質量獲得業界的一緻好評。公司除總廠外下屬還擁有兩個子公司——績溪縣盛原精密鑄造有限公司及燎原電梯工程有限公司,生産能力涵蓋了電梯配件的鍛造、精鑄、钣金、數控及噴塗電鍍等加工範疇。
現績溪縣燎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廠房。
公司共有員工二百餘人,其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二十餘名,各類加工設備三百餘台套。其中主要設備有:JA31-400T、JA31-160B、100-300T油壓機、ZT300數控轉塔沖床、數控折彎機、GH-1060加工中心、KV500E立式數控車床、40-50KW高頻電加熱機、螺紋滾絲機、噴塑、噴粉及烤漆自動線、全自動機器人焊接生産線、月産500噸精密鑄件的鑄造生産線,并擁有材料檢驗分析設備、産品鍛造後探傷檢測儀、彈簧壓力測試儀、光譜分析儀、金相顯微鏡、鹽霧試驗機等檢測設備。
現績溪縣燎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産品:Φ81012繩頭組合。
公司現有主導産品為電梯配件之繩頭組合、導向輪、導壓闆、提拉機構等。月生産繩頭能力為二十五萬套,繩頭部件共有八大系列二百多種規格。公司的經營宗旨:以人為本,精益求精,确保産品出廠零缺陷。并不斷以卓越的經營和科學地管理,使公司成為用戶優質的低成本的供應商。用戶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追求。”
附:59式57毫米高射炮炮彈說明
原燎原模具廠總裝的57高炮炮彈。
那麼,上面的這些數字是代表什麼意思?
這張高射炮炮彈的圖片數字是:
第一行,數字是:57-59;
第二行,數字是:11/7 8/79—5355;
第三行,數字是:87-79-5323。
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第一行,數字:57-59,是表示配用的火炮口徑和火炮型号,就是指:這枚炮彈是59式高炮使用的;而這高炮炮口的直徑是:57毫米。
第二行,數字:11/7 8/79—5355,是表示發射藥的牌号、制造批次、年份和廠代号。
發射藥牌号:數字裡隻有後面11/7的牌号,前面的其它部分的牌号數字,沒有拍攝出來,所以,就講不清楚了。
後面的數字:8/79;數字:8,是指衛星化工廠所生産的第8批次原料;數字:79,是表示衛星化工廠1979年生産的發射藥;小杠後面的數字:5355,是指5355工廠,也就是指:衛星化工廠。
第三行,數字:87-79-5323,分别是代表全彈裝配批次、年份和工廠的代号;數字:87,是指燎原模具廠總裝配的第87批次産品;小杠後面的數字:79,是表示燎原模具廠1979年總裝配的:小杠後面的數字5323,是指5323工廠,也就是指:燎原模具廠。
綜上所述,這枚炮彈上的數字,告訴我們:第一,這枚炮彈,是由上海燎原模具廠1979年總裝配的第87批次産品。第二,這枚炮彈的發射藥,使用的是由上海衛星化工廠1979年生産的第8批次原料進行填裝的。
《星星之火,“燎原”之勢——記績溪上海燎原模具廠及移交後逐步發展的曆程》情況介紹全部結束。感謝朋友們的熱情觀看,再見!路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