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節檔是疫情政策調整之後的首個大檔期,市場對它的期待就像久旱盼甘雨。但從全年來看,電影市場仍然面臨不确定因素,業内對電影市場複蘇回暖仍有擔憂。一憂,觀衆還能回來嗎?雖然電影院經營正穩步恢複,為市場回暖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疫情造成全球電影産業普遍面臨觀影人次下降的問題,需要重新培養流失觀衆的觀影習慣。二憂,好片庫存已經不多。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影視公司對電影投資更加慎重,很多影企面臨經營困難,不少新項目因為“錢荒”而擱淺。就算觀衆願意回歸影院,市場暫時還無法保證充足的影片供給。
盡管電影市場面臨諸多困難,但應看到,電影市場的基本面還在。從放映端看,我國擁有8萬塊大銀幕,3D銀幕數量也是全球最多,完備的基礎設施是電影市場複蘇的有力保障。此外,影院也在通過強化降本增效、創新經營模式、開展線上業務、加大升級改造等途徑謀求發展。從需求端看,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對線下文娛消費的需求依然存在,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市場還有潛力可挖。從城市看,受疫情疊加影響,2022年一線城市票房占比加速下滑,五線城市停業影響僅次于一線城市,但票房占比依舊比上年提升了6%。其中,保定、淮安、泰州等城市跻身票房TOP50。未來電影市場三四五線城市的增長空間依然很大。從人群看,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電影豐富了離退休老人的文化生活,他們可能成為電影市場的新藍海。此外,電影也是親子文化消費的重要内容,動畫片的票房号召力不斷增強。但是也要看到,受短視頻等新媒體的影響,年輕觀衆正在流失,如果不想辦法改變,将會對電影市場産生長期影響。因此,要挖掘年輕觀衆消費潛力,多生産一些年輕觀衆喜歡的影片。
豐富而堅實的電影儲備始終是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底氣所在。今年是電影市場複蘇的窗口期,市場亟需好片“解渴”,還在觀望的影片可以大膽入市,通過調整發行策略發揮長尾效應。從2022年初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到年中的《人生大事》《獨行月球》《新神榜:楊戬》,上映時間均達3個月以上。影片放映周期不斷拉長将會給口碑影片留下更多放映空間,也可以有效彌補大檔期之後的市場空缺。
電影創作端要動起來、幹起來。據報道,已有很多影視項目計劃春節後開機拍攝。随着越來越多影片釋放立項、開機、殺青、定檔,市場信心将進一步增強。消費複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越是困難時刻越應該看到光明。奮鬥在創作一線的電影人需要沉下心來,創作生産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電影精品,讓優質内容進一步助力電影市場複蘇。2023春節檔沖上熱搜。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流浪地球2》《無名》《滿江紅》《熊出沒·伴我“熊芯”》四部新片待映,其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想看”指數排名第一。這份新春“電影菜單”成色十足,令人對新的一年電影市場回暖複蘇充滿期待。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姜天驕),原标題《新春“電影菜單”成色足》
來源: 經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