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新公路簡村路段。
2011年新新公路簡村路段。
記者林春妮文/攝
出生在60年代的陳伯是見證永和城區一步步變美的老居民之一,用他的話說,破舊、灰暗、低矮的房屋和狹窄、混亂、濘泥的街道是他們那個年代的特征。經過30多年的變遷,如今的老城區俨然成為了一座崛起的新城,到處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喜悅,群衆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上升,人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高,群衆對政府更加信任了,政府與群衆的心也更加貼近了,政府的工作開展也更加順利了。
說起永甯街的變化,大家都豎起了大拇指:“馬路寬敞,衛生幹淨,高樓立起……翠綠的樹木和沁人心脾的花草把街道扮靓了。”
從破舊的“無名路”到整潔的“新新公路”
在20世紀50年代,新新公路還隻是一條坑坑窪窪、泥濘不堪的無名小路,“晴天塵土飛揚,走在路上總會沾滿一身灰土,雨天到處都是爛泥,髒水四濺,走一步陷一步,腳上還會粘上一大塊爛泥巴。”家住永甯街塔崗村的一名退休老師周婆婆說,30多年前,她在永和最早的四所學校之一的公安小學任教,每天去上課都穿梭在這條無名小路上。周婆婆回憶說,當時的無名小路隻有2米左右寬,道路蜿蜒曲折,路面狹窄,若要從中新方向到永和城區得繞過翟洞、簍園等多個村莊,十分耗時費力。
到了20世紀80年代,永和當地政府開始修整這條“無名路”,通過打通斷頭路段,對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将一條蜿蜒曲折的爛泥路修正成平行筆直的雙向單車道,并且鋪上碎石子,使原來的爛泥路變成了平坦舒适的“石子路”。這條“無名路”成為橫跨永和城區的唯一一條主幹道。在随後的5、6年時間裡,這條“無名路”再次得以改造,從普通的雙向單車道變成雙向兩車道、四車道,并實施了硬底化建設,從“石子路”華麗轉身為整潔平坦的水泥路。
經過10多年的變化,“無名路”最後被冠名為“新新公路”,總長約30公裡,從新塘延伸至中新路段。但是,新新公路的改造并未到此結束。随着永和城區的發展,新新公路多次遭受“厄運”的打擊。由于永甯街處于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中心處,因此,每天有大量的大型工程車經新新公路而過,車輛的重量、運輸貨物灑漏對新新公路時刻構成“威脅”,緻使新新公路路面凹凸不平,灰塵滾滾。
在永甯街創衛期間,該街加強了對新新公路過路車輛的查控,嚴懲亂灑漏車輛,保持路面和周邊環境整潔,通過整治改造工程,讓這座南香山下的西南“邊城”重新崛起。直到2014年底,新新公路擴寬至雙向8車道,同時還對主幹道及其周邊環境進行改造升級,包括綠化植物栽植、人行道修複、安裝LED路燈、建設排水系統等,把新新公路襯托得十分迷人。
舊城變新城 高樓豪宅拔地而起
如今的永甯街,條條道路都能通“羅馬”。當我們此刻漫步在永和文化廣場,下一刻就遊蕩在繁華的新塘鎮商業街,我們不得不感謝這些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人們常說,道路是一座城市的“彩帶”,那麼,這一條條橫貫城市東南西北、綴滿了鮮花的城市大道,就是飄舞在今日永甯的林立樓宇間的靓麗彩帶。
“永甯街的經濟發展太快了!”家住永勝北路的何女士感慨說到,早在6、7年前,永和城區還在新塘鎮的管轄内,當時的永和是一座“不起聲色”的老城區,房屋低矮、窄小,服裝店、商店屈指可數,大夥都往新塘鎮的市場跑。“溜達的範圍小,永和廣場算是中心地帶了,人們的生活中心似乎也隻能圍繞着這些地方轉。”何女士說,7年後的今天,永甯城區不僅從新塘獨立出來,而且還向外擴展,面貌煥然一新,高樓拔地而起,大型超市、高檔旅館應有盡有,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建設場面。
随着永和城區經濟發展、人口增多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商業、住宅用地量激增,城區内大片田地和早前的自建房逐漸開發成大型住宅小區、商業綜合體、高檔酒店,不僅給市民帶來精神上的“富裕”,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居住選擇。“6、7年前,集資樓是當時永和人最羨慕的居住地方了,現在都從那裡搬出來啦。”永甯街某住宅小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些年,除了本地開發商外,還吸引了富力、東淩等房産大商來争奪永甯這塊“蛋糕”,紛紛給永甯街帶來更加大型、優質的住宅小區和商業綜合體。城市迅速發展讓永甯街俨然從舊城區成了新城區、新地标、新商圈。
矮房變别墅 農民提檔升級
今年59歲的陳勝權家住永甯街鳳凰城高檔住宅小區。2009年以前,陳叔還是永甯街長崗村地地道道的農民。青年時代的他,跟父輩們一樣過着朝八晚六的農耕生活。6年前,他的大兒子在鳳凰城買下了一套别墅,已經中年的陳叔跟着兒子住進了新房。由于社區有學校、菜市、文化活動中心等配套,陳叔的晚年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
“以前靠種田生活,一家6口擠在一間不到80平米的泥磚房裡,那時日子真苦啊!”陳叔說,當年永甯街的樓盤、工廠、商業房開始興起,他們家的部分田地順理成章被政府征收。他的大兒子為了孝敬長輩,在鳳凰城買下了一套别墅,然後把陳叔夫婦倆一同接到新房裡住,操勞了大半輩子的陳叔終于結束了農耕生活。“現在都是用天然氣洗澡、煮飯,比起以前在農村生活時方便多喽。”陳叔說。如今,陳叔的日子過得休閑舒适,“沒事跟老伴散散步,有時跟鄰居下下象棋。”雖然農村生活也有它的樂趣所在,但從農村到城市的環境變遷,無疑讓陳叔經曆了一次心靈的遷徙。像陳叔這種從純農民到居民的生活轉變,隻不過是永甯街衆多農民中的一個縮影。
記者手記
是永甯,不再是永和
推開窗戶,滿目翠綠,空氣怡人;踏出樓門,樓面整潔,天空晴好。——“由内而外,由近及遠都美麗”,是許多市民對今日永甯風貌的直觀感受。
你是否還能憶起10年前永和城區的模樣?道路窄小,房子低矮,環境衛生差,交通工具落後。10年後的今天,永甯街正發生着翻天覆地、滄海桑田的變化,街道人口不斷增加,城區範圍不斷擴大;道路寬敞、房子高大;燈火通明、車水馬龍。不得不說永甯街正在向着真正的“都市”轉變,這種變革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性。10年後的永甯又會是什麼樣子?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