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0後才開始當上爹媽的時候,95後和00後已經開始過上了佛系的生活了。
他們大緻的症狀為
佛系青年
擦着風油蹦迪,喝着苦酒加枸杞,前半生浪蕩,後半生煲湯。感覺自己一覺醒來,都可以立馬出家成佛來。
同時,他們迫不及待地看起了佛系電影。
不過,此佛系非彼佛系,想渡人渡己?怕不是害人害己。
《血觀音》
《大佛普拉斯》
豆瓣影評推薦兩部一起食用的佛系電影,那就一起食用吧。反正吃的都是人肉,喝的都是人血。
惡
“善報惡報遲報早報終需有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你可來了”
三個女人,一台戲。這部《血觀音》可是全員惡女。
《血觀音》片名,「血」具有肅殺死絕之意,「觀音」有「慈悲救苦」的至善意義,兩者根本矛盾至極。在這部影片裡,慈悲為懷的“觀音”斷着手也做着着血的買賣,由進到出一圈,它就“升官發财”,變成了佛。不知道它最後是給人擋了災還是招來了無窮禍事。
“觀音”一詞,注定了這是一部以女性為主的電影。說起來,觀音初傳至我國的時候還是男性形象,而且還是有小胡子這麼銷魂的形象。不過唐以後就更多以女性形象了,比如大家會說:這個女孩子面相似觀音,和藹慈悲有福氣。不過,這片子裡的女性角色們,怕不是蜜裡藏刀,讓人招架不住。
棉裡藏刀 婊裡如一
切切實實的“罪惡的體現”,“最毒婦人心”了解一下,“虎毒不吃子”不存在的。女性反角永遠都是電影談論最大的話題,在刻闆女性角色形象下,女性反角給人是感官與靈魂的重擊。棠家最大的惡女是棠夫人,第二是棠甯,第三是棠真,不過她後來反殺了,她隻會比棠夫人更惡更狠。
孤女寡母 相依為命又各懷鬼胎
控制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堪稱是女性主義的非正常體現。棠夫人,你看她迎來送往,倒騰一下古董,穿梭在權貴之間,表面看起來慈眉善目,笑臉迎人,誰知背後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孤女寡母沒有一些手段,怕是在這吃人的地界不得安甯。隻是棠夫人終歸是想得太大,做得太盡。她養了兩隻狗“大白癡”和“小白癡”,不難發現,這除了指那兩隻狗,指的還是棠甯和棠真。我相信棠夫人終歸是愛她倆的,她在此處的罪惡便是占有欲,但這不妨礙她更愛自己,在她眼裡家裡的兩個“大小白癡”都是可以利用。棠夫人不算是大美人,但是她手段之高,比起初級階段的性感女郎就不知高出多少個檔次了,至于其他人在她眼裡根本就不入流。棠夫人的“惡”是标準的蛇蠍美人,是不擇手段的化身,她的目的永遠沒法為她的手段證明,在銀幕憑手段論英雄,在曆史長河裡,手段無非是浪花,稍縱即逝。
觀音帶血,不折手段走一圈,升官發财
我們每個人内心都有一個變态惡魔。隻不過,在正常境遇中,種種變态思想被外界的法律、倫理以及内化了的社會規範所約束罷了,有了想法多半不會去實施,很多想法在潛意識中就被自我壓一下去了。這個時候我們還能稱自己為“人”。 雖然棠甯和棠真手段和智力都稍遜于棠夫人,那也不過是内心的惡魔還沒被喚醒。如果在不正常的境遇呢?棠甯“人”“獸”同處于一個身體中,因為這個畸變的家和畸變的棠夫人,棠甯異常痛苦,活得又堕落又不甘,棠夫人提醒她:活出個人樣,她提醒棠真:活出個人樣。但就全片看來,可能還真是隻有棠甯活出了一個人樣。棠真,她受到了傷害而且不願意走出來,因此她最後變成了“獸”。有句話說得對:犯下如此獸行的人往往并不是天生的“壞人”,而是外界的放任喚醒了他們内心的惡魔。這應該就是棠夫人眼睜睜看着棠真對林翩翩的見死不救而無所作為,棠夫人在棠真身上看到了棠家的未來,她也很清楚,棠真終歸是“獸”,又或者她必須要變成“獸”。
比起愛情,有利益關系的感情才是最堅固
這部影片似乎是把惡行變成了一種藝術,但這不是像《漢尼拔》或者《沉默的羔羊》那種殺人吃人的變态儀式感,而是它裡面的陰謀,還有她的呈現手法。獲頒『紅點設計大獎』,并讓德國觀衆為之瘋狂的“說唱國寶”楊秀卿及其夫婿陳再興,在閻王殿布景中以“唸歌仔”開場及串場的表現方式,不但結合了台灣特有的藝術文化,還讓整個故事有了一種茶餘飯後驚悚八卦談的視覺,當然這也被很多觀衆诟病用力過猛,像是往奇情片的方向靠攏。但如果少了這樣的點綴,戲中人的“惡”則變得有點索然無味。把這種罪惡的念頭“引爆”在安全的文藝替代品中,這就是生活和藝術的一大區别。
孽鏡,進鬼門關後一殿秦廣王處右首之處。台高一丈,鏡大十圍,向東懸挂,上橫七字,曰:孽鏡台前無好人。
黑色電影
三個男人,一個幫。不過這是個乞丐幫。
(可以說很朋克了)釋迦 菜脯 肚财
《大佛普拉斯》直譯吧,加大版的大佛,導演說是因為這是他那支短片《大佛》變成了長片,所以是plus版的,片子變長了,罪惡也跟着增大了,大佛變大了才能把那些孽障更好地藏起來,比如一個死了的女人。
plus版大佛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這一影片有一個特色,就是幾乎全片黑白,隻有在黃啟文這樣的大老闆的行車記錄儀上呈現的是彩色。
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黑色片跟黑白片是兩個概念,而且由于閱片量的原因,我對黑色片的理解也比較模糊。但在這裡可以引用周大俠(周黎明)的一些分析。正宗的黑色片的題材更多是偵探、黑幫、犯罪等範疇,故事更為引人入勝。但是這部《大佛普拉斯》不具備這樣刺激的劇情,尤其聚焦在社會最底層的這三個男人,他們就是這個社會可有可無的一類人,那種就算某一天橫屍街頭也無人問津,他們的故事又平淡又無聊,但是在我看來,它還能算得上一部黑色片,隻不過他不那麼純正而已。黑色片有一大特色就是人物不是善惡分明、非黑即白,而是他們往往處于灰色地帶,如《無間道》,華語片中的黑色片代表,兩位主角好中有壞,壞中有好,絕不是單純的正邪之分,黑色片對于人性黑暗的關注是它重要的一個标簽。
無絕對的正義與對錯
彩色片的黑色絕望
說回這部影片,片子裡面一個兩個都在做着積德的事,卻都是缺德的心,佛和觀音都沒有錯,錯的是人,人天天拜佛念經,講的是心善贖罪,做的卻是魔鬼的行徑。在光影下的大佛佛像,黑色占據畫面一大部分,佛像透露的是詭異的表情仿佛是對人性的嘲諷。而最大的諷刺也莫過于是在大佛肚内放屍體,可能這是我最喜歡這部片子的原因吧,年度最佳結局。就算影片不是直接描繪主角們的惡,也不妨礙它在我這裡被稱為黑色片。可能黑色片更多的是接近真實的人性,還可以折射犬儒時代那模棱兩可的道德觀。
佛祖看人間究竟是黑白還是彩色的
《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一樣,安排了旁白,《血觀音》“唸歌仔”的形式更為藝術,而《大佛》則更接地氣,而且也是我們說的“打破第四面牆”,導演直接出場給觀衆講解。不過那也是,有時候觀衆過于入戲反而看得不真切,還不如通過導演的調侃來把觀衆扯出電影又拉進電影。隻是不知道各位看官看這部影片覺得它究竟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
台南底層的小人物 可有可無
中年人抓娃娃也很療愈
所以說,我們看了這麼多佛系電影,相反内心指不定得有多陰暗呢。你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