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中國電影由于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的重新開課而成為可能。在1982年畢業的第一批學生中,有陳凱歌、張藝謀和田壯壯等未來的第五代電影人。這些年輕的電影人有着開創中國電影新時代的野心,而這個群體中出現的第一部主要電影是由陳凱歌執導、張藝謀攝影的《黃土地》。
電影《黃土地》上映後,在國内并沒有大賣,但很快就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事實上,這部電影還是對中國電影界産生了直接的影響。在這方面,田壯壯在1986年指出“《黃土地》這部電影代表了中國電影的未來。”
從那時起,甚至至今,《黃土地》就一直被觀衆從各個方面審視其表現,以及對其潛在含義的多種解讀。我将在後面解釋其中的一些,但首先我将給出電影基本的叙事分成了五個部分來介紹。
1939年的早春 1937年,對立的國共兩黨認識到他們必須停止内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到1939年,國民黨承認了共産黨對陝甘甯邊區根據地的自治權。就在那一年的早春,一名來自八路軍文工團的士兵顧青途徑幾百裡地,從延安來到國軍控制的陝北地區。他的任務是收集當地農民的民歌,然後交由八路軍隊伍演唱,以增進部隊與農民之間的感情。
電影開場中,顧青走在廣闊而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當他偶然看到一個農民的婚禮隊伍,他拿出他的筆記本,準備記錄慶祝活動。參加婚禮遊行的人們似乎很享受這場派對,但這位戴着紅色頭巾的13歲新娘看上去卻悶悶不樂,在這種社交場合,她顯然隻是一件人工制品,而不是一個人。顧青被邀請參加婚宴,在宴會上,他聽到一位鄉村歌手在唱這首歌,便快速記了下來。
接下來,我們看到了來自同一個村莊的另一個13歲的女孩翠巧,她每天都要提着水桶走好幾裡地去黃河為她貧窮的家打水。一路上,她唱着一首傷感的歌,抱怨女性地位的低下。
翠巧的家庭 顧青決定留在那個村子裡收集民歌,他最終和翠巧的小家庭住在一起。翠巧的小家庭包括她寡居的父親和她膽小、有點啞巴的弟弟憨憨。顧青開始幫助這家人犁地和做家務,漸漸地對他們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們的談話很好地反映了他們截然不同的觀點,顯示了現代共産主義與傳統農民生活方式的對比。有一次,顧青告訴父親,在陝甘甯根據地,女孩婚姻自由,并不是商品。而翠巧爹卻認為作為父親,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規矩。
還有一次,翠巧對顧青說,他們村裡沒有人識字。他告訴她,在根據地,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在學習知識。這些積極的評論,加上顧青的樂觀态度,似乎都激發了翠巧和憨憨的興趣和遐想。顧青還讓憨憨邊說邊唱,甚至教這個小男孩八路軍唱過的歌。
翠巧嫁人 然而,翠巧從小就和另一個男人訂了娃娃親,而且愚昧的翠巧爹希望在四月份舉辦這樁婚事。這顯然讓她感到震驚,後來在她與顧青獨處時,得知八路軍需要會唱歌的女人。其實翠巧不僅一個人就能唱很多動聽的歌曲,而且還常常自己寫歌詞。但這些歌往往是充滿悲傷的歌曲,反映了她們對生活的無奈。
接着,顧青宣布是時候返回根據地了。就當他要離開的時候,憨憨和翠巧都偷偷溜出來,翠巧告訴他,她想加入八路軍從而逃離包辦婚姻的殘酷奴役。顧青說他的上級不允許他帶她一起去,但是他會繼續向上級請示同意,然後再回來接她。翠巧讓他答應四月前回來,當他離開時,翠巧為他唱了一首歡快的民歌。
翠巧離去 轉眼間四月就快到了,可顧青還沒回來。翠巧也像在電影開頭看到的那樣,經曆了一場傳統的新娘出嫁儀式。翠巧郁郁寡歡的處境與顧青在延安觀看八路軍士兵激動人心的表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國民黨看來它是反動的,而在根據地它是鼓舞人心的。
不久之後,憨憨接替着翠巧以前做的家務,去黃河邊打水。他在河邊看到翠巧,翠巧偷偷溜到河邊,打算乘小船渡過黃河,獨自去參加八路軍。可是憨憨警告翠喬,獨自過河太危險了。但是翠巧沒有退縮,她上了船然後一邊劃一邊唱着歡快的歌。當她消失在暮色中時,岸邊的憨憨還能聽到她的歌聲,但後來她的聲音突然停止了,憨憨知道她出事了。
顧青返回 在電影的結尾,顧青回到村子裡,發現翠巧家裡空無一人。所有的農民都跑到黃土山上,虔誠地向天祈雨。祈禱者們都赤裸着胸膛,戴着用樹葉做成的花環。人群中有憨憨,他轉過頭,看到後面的山路上的顧青。他試圖去到顧青身邊,但他無法穿過擁擠的人群,這些人群正把每個人推向他們祈雨儀式目的地。
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空曠的黃土高坡響起了翠巧用惆怅的聲音唱出的對美好未來的希望之歌。
因此,《黃土地》的結局對于現代共産主義對頑固保守的農民生活的影響,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讨論。翠巧似乎是在試圖逃離被囚禁的環境時死去的,她在八路軍那裡找到了夢想中的解放。而憨憨似乎最終卻無法與顧青重聚。事實上,從最後幾個鏡頭來看,顧青最後的形象可能隻是“海市蜃樓”。因此,救贖之路在這裡是難以捉摸的。
回想起來,就連陳凱歌自己似乎也對這部電影傳達的信息持有兩種看法。他從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開始,接着1984年初在陝北待了一個月,研究當地的生活方式,并對柯藍的故事進行了大量改編。此外,他還為故事增添了一種憂郁的基調,這反映在影片令人回味無窮的民歌主題、趙繼平大氣磅礴的配樂以及張藝謀傑出的電影攝影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張藝謀的許多長鏡頭為黃土高坡提供了相當大的屏幕空間,使整部影片中保持了一種荒涼感。
所以,盡管對《黃土地》的直接解讀可能會把它看作是現代思維與落後之間的鮮明對抗,但當我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并沒有那麼簡單。
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黃土地》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并在情感上産生了共鳴,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象征着國家在朝着現代化重建時面臨的困境與内部矛盾。
還有其他影評人則從後現代主義的角度來尋找這部電影的隐含主題。但我認為,也許最富有成效的方式是遵循傳統道家的方向。按照這一思路,現代共産主義和傳統農民可以被認為是道家陰陽兩極的體現。
陰象征着女性的陰柔,以及黑暗,潮濕,寒冷,被動,瓦解等。
陽象征着陽剛之氣、光明、溫暖、幹爽、活力等。
按照這種看待事物的方式,傳統農民體現了陰的原則,共産主義的現代思維體現了陽的原則。但這并不是說一個人應該選擇其中的一個而排除另一個。而是陰和陽是相互依存的、都是需要的,必須保持在适當的平衡。在這方面,著名影評人曾評論過:
“道家對《黃土地》的解讀給人一種直觀的感覺,一種超越形象和文字的意義。人類生活的複雜性和深度在自然世界的廣闊背景下以鮮明的形象呈現出來。簡約的色調、色彩和構圖讓人聯想到中國古典繪畫的克制。民歌和寂靜覆蓋了意象,喚起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抒情和飄忽不定。”
但總而言之!無論你從哪個方向解讀《黃土地》,它都為你提供了一個迷人的視角,讓你看到複雜的中國社會正在經曆的滄桑巨變。同時對于中國電影,《黃土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