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是2018年度收視率最成功的電視劇之一,從50集後連續單日收視破2%,從63集平均收視已經突破1.4%,到大結局最終平均收視率突破1.5%,僅次于年初《戀愛先生》(1.561%) ,如果不是起始的前20集收視率不高,差一點就奪取了本年度的收視率年冠。
然而,該劇豆瓣分數也創下近年來熱播劇新低,2.4萬人評出2.6分,1星比例接近90%。要知道,按豆瓣的評分系統,即使所有人都打1星,最低起評分也有2分。
而且翻開各大公衆平台,廣大網友對該劇的評價,幾乎清一色的差評。“封建迷信、重男輕女、三觀奇葩、中年瑪麗蘇……“
一部熱播劇的收視率和口碑評價,為何如此兩極分化?原因再簡單不過,因為目前的年輕人,即使看電視劇也習慣了看網播;而家中電視機的遙控器,相當大一部分是掌握在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手裡。而《娘道》這部劇,本質上就是迎合中老年觀衆的口味拍出來的。真正喜歡這部劇的觀衆,根本就不可能特意上豆瓣,去專門給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打高分,或者在各個網絡平台為其搖旗呐喊。
《娘道》是由郭靖宇導演團隊制作。郭導對收視主要群體(中老年觀衆)的喜好把控,一直十分之精準,因此也一直是各大衛視的收視率王牌保障,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他近幾年制作的6部電視劇在12個不同的頻道,平均收視率破1%。
《鐵梨花》1.17% 1.09%,《紅娘子》1.48%,《打狗棍》1.276% 1.139%,《勇敢的心》 1.395% 1.368% 1.244% 1.113%,《大秧歌》1.03% 1.008%,《最美的青春》 1.391%,
特别是2014年《勇敢的心》 ,創造了四台上星,平均收視率同時破一,(1.395% 1.368% 1.244% 1.113%),最高單日收視率四台幾乎同時破二(2.288% 2.226% 2.081% 1.897%)的收視記錄,
并且從2014年9月3日到9月17日,播出這部劇的四家衛視一直壟斷前四名,無論平均收視,還是最高收視,都是四台聯播劇的曆史最高記錄。也是“四星聯播”時代的最後絕唱。
之後幾年,該劇還在央視各頻道和各大衛視的白天時段反複重播,甚至一直到2018年1月,該劇在白天時段重播,依然有0.7%的收視率,遠遠超過了《風筝》《戀愛先生》這些今年熱播劇的重播收視。
《勇敢的心》是一部男主先後娶了七個老婆,如同“民國版韋小寶”的傑克蘇大劇,雖然這種戲肯定讓年輕女性觀衆嗤之以鼻,但卻深得中老年觀衆的喜愛。
該劇男主角,也就是和郭導同父同母、隻是不同姓的親弟弟楊志剛,台詞風格向來是一口“我、霍、嘯、林、文、韬、武、略、天、下、第、一”,讓年輕觀衆覺得宛如智障,在網絡傳為笑柄,其實卻是特意照顧老年觀衆,讓他們能聽得仔細,有意而為之,并非是這個演員當真沒有演技。
(不妨去看看楊志剛飾演的《大秦帝國》屈原,别說馬可(《思美人》屈原)這樣的小年輕望塵莫及,即使祖峰老師這樣的公認演技派,在《芈月傳》屈原的飾演,也要略遜三分。)
《娘道》這部劇,則又改弦更張,變成了“民國版中年瑪麗蘇”的苦情大劇,其劇情之狗血,情節之跌宕,女主角之白蓮花與萬人迷,無不讓人聯想到二十年前一度在電視台霸屏的台灣鄉土苦情女主劇,比如瓊瑤奶奶的多部作品,比如那部讓很多年輕人覺得完全不知所謂、卻讓奶奶輩媽媽輩的中老年婦女們看得如癡如醉,播了整整3年一共幾百集《意難忘》。
更何況,劇情發展到中後期,又變成了最為中老年觀衆喜聞樂見的“抗戰打鬼子”劇情,正如《勇敢的心》裡,妻妾成群 直男癌的土匪軍閥,可以因為投身抗日而被徹底洗白成“愛國英雄”。
《娘道》封建家長的代表“隆老夫人”服毒殉國了,女主角的幾個女兒投身抗日隊伍了,女主角的兒子在知道身世後,也幡然悔悟了,還有一出女主角為兒子贖罪、挺身擋子彈的狗血大戲。劇情越來越狗血,沖突越來越激烈,幾乎一集一個小高潮,收視率又怎能不節節升高?
郭導嘴上說,《娘道》的豆瓣分是因為他揭露了“收視率造假”,才被人為惡意抹黑,然而看看也是他們團隊拍攝的網劇《靈魂擺渡》三部曲(豆瓣8.3分、7.8分、7.7分),曾受到多少網友追捧,兩個男主角于毅和劉智揚,還剛好就是《娘道》的正反一号。
還有他們團隊拍攝的2017版《射雕英雄傳》,頂着翻拍經典的巨大壓力,仍能創造豆瓣5萬人評出8.0分的奇迹,和2003版《倚天》、2003版《天龍》,并列為最受好評的内地金庸劇。
而且8月時,郭導團隊還剛剛在央視播出了一部三觀完全正常,年輕觀衆也同樣喜歡,收視率也不錯的年代劇《最美的青春》,收視率1.391%,暫列2018年度所有電視劇第四名,豆瓣分更有8.3分的高分。
所以,郭導可能會當真不知道,什麼劇是年輕觀衆的喜好麼?他會當真不知道,什麼樣的劇才能獲得口碑好評和豆瓣高分麼?
然而《最美的青春》雖然算得上叫好也叫座,但因為劇情緊湊沒注水,隻有36集,賣給央視也是相對的低價,《靈魂擺渡》系列更是網劇,因此收益必然有限。
而《娘道》卻不同,80集大制作賣給北京、江蘇兩個一線衛視,單台的收購價格就是130萬1集,在開播前就已經合計2億多款項到手,還不算其他各項後續收益。
影視圈熙熙攘攘,從來皆為名來,皆為利往,多少人嘴裡說的全是藝術,心裡想的全是生意。畢竟現在可是連于正這種著名雷劇專業戶,都知道要把觀衆當大爺伺候好,才會有錢賺的時代。
所以,作為這些年來收視成績極為優秀的制作人,郭導會在2018年還拍攝出一部“三觀落伍倒退到1918年”的《娘道》,隻為讨好中老年觀衆、以求高收視率,賺取巨額利潤,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至于這種劇鼓吹的那套封建三觀,真以為他們自己會信啊?!
比之号稱“第七藝術”的電影,電視劇本來就更重娛樂性,本質上是娛樂大衆。比起曆史考究的服化道具、精美的攝像分鏡與特效場景,演技飚戲的明星陣容,還是故事流暢、節奏簡捷,劇情層層推進,高潮叠起,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觀衆。
特别是年長一輩的觀衆,看電視劇隻為消遣時間,他們首先注重的就是故事性如何,根本不會和年輕人那樣,太計較電視劇的三觀如何。他們傳播一部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更多是茶餘飯後廣場舞麻将桌,或者各自的微信朋友圈;和掌握網絡話語權的中産精英與年輕一代,是完全割裂和隔離的。
因此,對《娘道》的三觀不正、口碑崩潰,卻能收視霸屏,也不必大驚小怪;或者冷嘲熱諷“垃圾觀衆”“水平不行”“不懂藝術”;或者憂心忡忡這種劇能大行其道,是否代表封建回潮,思想倒退。說白了,做戲的人為賺錢,看戲的人為消遣,僅此而已。
而那些不喜歡、不接受的人,不聽、不看、徹底無視就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