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是一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食用蘑菇,它生長在枯萎的樹木上,通過吸收樹木中的精華來提供自身生長所需的養分;它品相不佳,顔色多為黑褐色,皺巴巴的像個耳朵,因此而得名。
雖然木耳的分布很廣,但在歐洲國家,木耳在餐桌上并不受待見,西方人認為木耳吃起來像“帶骨頭的印度橡膠”,脆脆的而且沒啥味道。
那我隻能說,西方人不愛吃木耳,是因為他(她)沒來中國。我國食用木耳已有好幾千年的曆史,發展至今,各種菜系、各種搭配隻要你能想到了,都能被做成木耳美食。
做成葷菜,木耳與豬肉搭可以做成黃花木耳羹,與豬腳搭可以做成黃豆豬腳木耳湯,與鴨肉搭可以做成栗子木耳燒鴨,與雞肝搭可以做成雞肝炒木耳......做成素菜,有玉米木耳粥、木耳冰糖羹、黃瓜木耳湯、木耳燴絲瓜等等等等,最常見的一種吃法要屬涼拌了,即使是涼拌,做法也很多,與筍幹拌可以做成筍幹涼拌木耳粉絲,與辣椒拌做成雙椒拌木耳,木耳還能與各種蔬菜涼拌,不僅名字好聽,味道也是極好的。
木耳本身并不會影響菜肴的味道,所以幾乎怎麼搭配都行,而其他的食材卻能賦予木耳屬于它的味道,這樣木耳吃起來就不會隻是“很淡”了,再加上木耳獨特的脆感,估計不少人都淪陷了。
很多人願意用木耳做成美食,不僅僅是因為木耳有容納其他食材的特點,還因為它本身的高營養價值。
西方人雖然不怎麼吃木耳,但在藥用領域有一定的應用,16世紀的草藥師John Gerard在其1597年的著作中,寫到藥用做法是在牛奶裡煮沸,或者在啤酒裡浸泡,小口飲下,以治療喉嚨痛,其他草藥師的做法類似,也有拿醋泡來漱口的。這些藥用法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期。
在歐洲很長一段曆史中,木耳是和猶太人聯系在一起的。根據民間傳說,加略人猶大在背叛了耶稣後,吊死在一棵老樹上,人們就把在老樹上生長的木耳叫做judas's ear,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逐漸變成了jew's ear(猶太人的耳朵),從而有了木耳治療喉嚨痛的說法(猶大是吊死的)。
我國在木耳的藥用上比西方就要純粹得多。中醫認為,木耳性幹、平,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可用于虛勞咳嗽、咳血、肺結核等症狀。
在現代醫學中,木耳也是國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寵兒,研究認為,從木耳中提取的木耳多糖有多種生物活性,具有提供機體免疫力、抗凝血、抗衰老、抗潰瘍等等的作用,抗凝血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就知道了,相傳在1980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哈默斯米特教授研究發現中國産的黑木耳能抑制血小闆聚集,可降低人體血液凝集,提出了中國人心髒冠狀動脈疾病發病率低,與經常食用黑木耳有關。
除了木耳多糖,木耳中還含有豐富的鐵元素、維生素B2、膠質以及粗纖維,對人體都是有好處的。
古今木耳藥方多達384份,居菌類醫方第二位,數量僅次于茯苓,足見其在藥用領域的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