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罪過,她的恥辱,是她深深紮入土壤的根須。 ——《紅字》
導言 美國作家霍桑在其作品中塑造的各類藝術形象生動而又深入人心,表現着作者對于人性的探讨和現實的反映。在這其中,代表作《紅字》最具思想深刻性和藝術表現性。
《紅字》當中每一個人物所映射出的人性,代表了霍桑對于生命最為本真的理解。
《紅字》電影改編劇照
一.霍桑所要表達的人性惡 在認識《紅字》這部作品的時候,有必要對于作者霍桑進行一定的了解。
《紅字》這部作品,乃至于霍桑的其他作品都有一類特征,即對于人性的反映。
一方面,霍桑的家族傳統,使得霍桑接受了人性本身所具有的惡和堕落的因素。霍桑相信,世界上并沒有純粹的人性之善,而僅僅隻是惡的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現實當中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與霍桑本人的生命價值産生抵觸。霍桑看到在現實當中,他的人性理想無法得到實現,并且産生許多不合理的現狀。認識到宗教幻想産生的強大力量對于人性的壓制。 因而,在對于人性的重新回歸之上,霍桑陷入了善惡分辨的對于人性的深入思考。
愛情的美好與人性的張揚
二.海斯特對于自由愛情的不懈追求 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海絲特,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卻迎來了自己不幸的婚姻——他嫁的丈夫是一位年老體衰并且存在心理問題,想通過娶年輕女人來恢複自己青春活力的男人。
在這場不幸的婚姻當中,海斯特絲毫感受不到愛情的美好,她的青春就被掩埋在了生活的不幸當中,并且成為不合理的婚姻的受害者。
從象征意義上來看,海斯特的這場婚姻背後是社會對于女性的枷鎖和傳統觀念的束縛。是對于每一個想要追求自由解放的人的壓制。
在現實當中,愛情是人類所與生俱來的天賦追求美好的愛情,并且渴望婚後幸福的生活是每一個人所具有的權利。
而在這種對于人性的重新喚醒,海斯特愛上了受過教育,并且尊重女性的年輕牧師。
愛情本身在海斯特看來,不需要與任何其他價值觀念産生聯系,純粹是個人選擇問題。
然而正因為他的這一勇敢的追求真正愛情的行為,使他站在了傳統社會的對立面,也是社會主導的不合理倫理道德所不容許的觀念。
因而被他人發現海絲特的愛情時,他被統治者判定有罪,并且永生刻上了作為恥辱的“紅字”,也被整個社會所排斥與鄙視。
海斯特獨自一人承受代價
三.對社會不公的沉默抗争的勝利 海斯特受到處置之後,表面上默默的承受着一切的責備,生活在社會最為邊緣,并且為了自己所愛之人的安全與名譽,獨自承擔了所有的後果。
但事實上,他并沒有因為這一次的處置從而徹底的失落,而是在内心上真正的正視起自己所具有的苦難。
并且認識到這一苦難的不公正和不合理,對于人性的思考使她更為堅強,去面對那些來自于外界的迫害。
在這一段時間,她忍受了人性所能夠忍耐的一切,并且絲毫不外顯的保護着自己。這種無聲的反抗凸顯了海斯特這一角色所具有的抗争力量。
并且,自這時開始,海斯特就真正的去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人類社會當中各種制度,以自由的目光去看待社會的不公。
并且,這一對于思想上的反叛,使她達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因而能夠保持自己的個性。
他利用自己的卓越的能力去融入周圍的社會,例如他的能工巧匠般的刺繡技巧和内心的善良。
他不會因為人的差異而不去幫助其他人,而是在生活當中通過勤勞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通過善良去幫助周圍的人,這種美好的品德最終使他獲得了衆人的理解與原諒,并且還為認為是“像天使般的女人”。
最終海斯特通過自己的善良和努力,及其獨立的品格,獲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正視。
人性之善
四.海斯特所代表的“人性善”之端 海斯特這一形象所象征的是在“惡”之上的徹底純潔的形象。
并且作為反抗自身不公命運,并且為人類生而有之的權利奮鬥的角色,他敢于相信自身所具有的力量,相信時間能夠還回他的公正。
通過對于未來的期許,試圖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在那一個時代,産生時代新的真理”。
這一期許本身,就是海斯特這一形象所具有的美好的象征。
在沉默反抗背後,是海斯特堅韌的精神力量,對于愛情的忠貞和追求,使她承受了不該有的罪責。
但是這一“紅字”的象征是在肉體上的折磨,卻在精神上,讓海斯特真正的打碎了社會所給予的精神枷鎖,讓人性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升華。
是對于在不幸的社會現實當中如何宣揚美好人性的一種徹底的體現。
牧師形象的”神性“枷鎖
五.懦弱的情人丁梅斯代爾,背後是虛僞清教的迫害 而海斯特的情人,即牧師丁梅斯代爾,在這部作品當中充當着兩種角色,一種是作為拯救他人心靈的牧師,而另一種就是海斯特的情人。
他的性格的發展和心理的變化過程是從虛僞的表面,進而到人性的複蘇,是對于人性的重新化歸。
作為社會當中被譽為最具知識和博學的牧師,丁梅斯代爾從小就立下了,将自己的生命獻身于拯救人類精神的使命之下,擔任着崇高的社會使命,并受到民衆的愛戴。
但是這種過于神聖的形象,使他對于現實人性的需求卻更為的深刻,作為一位活生生的人,丁梅斯代爾也有自己的愛,也有自己的恨,并且具有了人性最為美好的對于愛情的追求。
于是和海斯特的遇見,産生了美好的愛情,但是這種愛情的起點就被社會所不容許,而人如果真正想要獲得自己人性的解放,就必須将那些違反人性的規制徹底的消滅或消除。
但是,作為拯救人心靈的牧師,丁梅斯代爾并未擁有這樣的勇氣,他将自己看做社會罪責背負着的人,并且應該受到懲罰,但又害怕損失自己的一切,沒有勇氣公開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
他害怕與海絲特一起面臨屈辱的懲罰,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心靈在背叛中獲得不了拯救,甚至将對于後代的撫養等職責都推脫到了海斯特身上,陷入了矛盾中。
因而可以看出,丁梅斯代爾這一角色所具有的懦弱的性格。
内心的折磨
六.丁梅斯代爾身上人性與神性的矛盾 但是如果更為深入的思考,就能發現丁梅斯代爾恰恰就是在這一反人性的社會規制之下,最被迫害的角色。
在海斯特遭受嚴酷的侮辱和現實的審判之後,丁梅斯代爾内心也忍受着精神折磨,并且認為自己具有這巨大的罪過。
為了讓自己的心态得到疏解,他甚至用血淋淋的鞭子去抽打和折磨自己,但是卻不能得到絲毫心靈上的安甯。
一面承受着肉體上的自殘,另一面又承受着靈魂上無法忍受的癫狂。
他的這種痛苦的行為,更是讓公衆認為他是為了拯救人心才去進行這些活動。
因而使得丁梅斯代爾在這種人性和神性之間搖擺不定,産生巨大的矛盾心理。
而随着時間的推移,丁梅斯代爾再也無法忍受自己來自心靈的重重折磨,他終于認識到如果自己繼續逃避,就意味着無法拯救自己,甚至是無法獲得海斯特的原諒。
他最終回歸到自身的人性,在伽刑台上的自我忏悔,和公開演講都作為丁梅斯代爾向着人性的複蘇,進而前進的腳步。
通過對于人性的呼喚,他認識到隻有徹底的承認自己的罪責,承認自己的懦弱,才能獲得自己内心與海斯特的原諒。
他的愛人海斯特為了保護她,而承擔所有的罪責。海斯特對于生活的無比堅韌的勇氣,讓丁梅斯代爾的人性複蘇的更為徹底。甚至當海斯特問丁梅斯代爾,是否願意一起到其他地方隐居生活時,他十分開心。
他将那些外在的社會枷鎖丢棄,認為牧師這一身份,僅僅隻是社會給予他的更為深刻的牢籠,而無法使他獲得生命本真的拯救。
人性的複蘇
七.人性的解放,來源于對自己行為的内省 在海斯特遭受恥辱的邢台之上,丁梅斯代爾做出了自己最為勇敢的選擇,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畏懼,甚至躲避的罪過。
這使得丁梅斯代爾的人性徹底複蘇,在精神上獲得了巨大的力量,他的這一公開審判,表明自己對于靈魂的坦誠和人性的向往。
甚至呼籲讓人們抛棄那些禁欲的統治,思想上,精神上擺脫對于那些社會不合理規制的禁锢,“不然就永遠得不到真正人性的解放。“
他在依靠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抛棄了虛僞的浮華,而回歸了人性的真實,經過複雜的内心鬥争和痛苦的身體折磨,最終,丁梅斯代爾的人性獲得了勝利,高揚起人的力量。
人性的複蘇,是霍桑這部作品當中最為深刻的思考。
在現實與精神矛盾的進程中,讓人性漸漸的複蘇出來,通過對于社會不合理規制的反抗和精神上的解放,讓人性最終高揚起來,讓生命在自由的愛情與美好當中,真正獲得價值的确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