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恒通在線溫馨提示: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經過漫長曆史發展沉澱下來的精華,是語言運用的典範。誦讀古詩詞可以加強學生練字達意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此,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到六年級教材在課内及“日積月累”部分選編了113篇古詩詞,既有理解運用的要求,也有誦讀品析的期望。我們将按年級順序逐一鑒賞品讀,以飨讀者。

選自北京世紀恒通小學生必備古詩文129 20篇
【注 釋】
①王之渙 (688~742),字季淩,山西晉陽 (今山西太原 )人。他曾一度為官,後又辭官,晚年的時候又入仕為官。王之渙被稱為邊塞詩人,他擅長描寫邊塞、從軍生活,與高适、王昌齡齊名。 ②鹳 (guàn)雀樓:在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南的黃河岸邊,是古代的登臨觀景勝地。據說這裡經常有很多鹳雀栖息,所以人們稱它為鹳雀樓。 ③白日:太陽。 ④依:依傍。⑤窮:盡,使達到極點。 ⑥千裡目:指能看到極遠的地方。
【譯 文】
太陽依傍着群山慢慢落下,
黃河向着大海滔滔不停地奔流。
如果想要看到更遙遠的景象,
那就必須再到高一層樓的地方。

選自北京世紀恒通小學生必備古詩文129 20篇
【賞 析】
這首詩是王之渙的千古名詩,被人們傳誦至今。詩中寫出了詩人不凡的胸襟以及進取的精神。前兩句是在寫景,由遠到近,先寫遠處的白日、群山,再寫近處的黃河,把整個景色都納入了筆下;後兩句則由近到遠,從眼前的景色出發,展開想象,寫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想要視野更加開闊,就必須更加努力,登上更高的一層樓。詩的後兩句将全詩提升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高度,展現了奮發向上的精神,哲理深刻。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或者點擊我們的主頁查看更多有趣的知識内容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