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1952年,哥倫比亞大學邀請林語堂去講中國文化。林語堂從衣食住行說起,侃侃而談,大贊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妙絕倫。聽講座的大都是年輕氣盛的美國青年,見林語堂滔滔不絕誇贊中國,心下不以為然。一個好出風頭的女學生忍無可忍,站起身來語帶挑釁地問:“林博士,您好像是說什麼東西都是你們中國的好,難道我們美國就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中國嗎?” 話音剛落,林語堂立即微笑着回答:“有的,你們美國的抽水馬桶就比中國的好。” 女學生未能料到林語堂會來上這麼一句,頓時窘迫得無地自容。
1962年,林語堂造訪南美洲。在巴西的一次演講會上,來聽的人太多,阻塞了臨街大道的交通往來。主辦方唯恐出現意外,便要求林語堂盡早結束演講。正要離開時,一個聽衆站起來大聲嚷着要他再談談人類理想生活的狀态。林語堂略一思索,笑道:“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安裝着美國的水電煤氣等管子,有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衆人哄堂大笑,無不大聲鼓掌以示英雄所見略同。
1966年,林語堂定居台灣。在台北一所學校的畢業典禮上,輪到他演講時,已經接近正午時分,衆人昏昏欲睡。他便站起來說道:“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 随後就結束了自己的演講。大家聽了一發愣,随後哄堂大笑。第二天,報紙上登了出來,成了他說的第一流的笑話,雖然隻是他一時興之所至脫口而出的。
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大師在香港去世,四月移靈台北,長眠于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