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草編的老手藝,尤其老人們都會編上幾手。平常當成柴火來燒的稭稈雜草,經他們的編織後成了常見的生活用品。在小時候接觸的最多,包括各種玩具,蒲團,草帽,草鞋,草席,盛東西的簍子等,許多東西用到了現在都沒有壞。
各地農村裡都廣泛流行着草編的老手藝,有着草編的天然條件。打完糧食後的稭稈,荒地裡的雜草等都是原材料。本來就是燒火做飯的東西,用不了太多的成本。草編易做易得,用壞了也不心疼,莊稼每年都種野草每年都長,隻要花費點功夫重新編一個就行。
農村的孩子們在外面玩耍的時候,随便拔上幾根草就能編出一個螞蚱來。對于編東西來說材料沒有限制,就地取材完全憑自己的心意來,隻是保持的時間長久的問題。若是編一些生活用品就要注重材料了,通常人們會用,棒子皮,麥稭杆,高粱秫稭,蘆葦等。若是比較節省的話,用上十來年都沒有問題。
查閱了一些資料,自古就有草編的習俗。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一直傳承至今,而現在也已經入選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過去草編非常的興盛,在老家裡甚至已經形成了不小産業,家家戶戶都從事這一行業。不過随着機械化的發展,草編的老手藝逐漸的沒落了,現在整個村子裡都看不到一個。
農村裡各種塑料等制品最為普遍,價格也相對的便宜,用壞了扔掉換一個就成。雖說用着比較方便,可總歸存在一些隐患和污染,村子裡倒垃圾的地方都是這些東西,根本分解不了。植物編成的東西最為綠色環保,材料也容易獲取,即使用壞了也不會污染環境。相比這些塑料等東西,更傾向這些草編制品。
現在随着人們生活水平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對于這些綠色環保的草編制品有了新的需求。農村的老手藝又的派上了用場,草編的行當已經成了許多農村裡緻富的一種新的渠道。用草編的日常用品到各種的手工藝品等,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在農村裡每一種東西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即使是不起眼的野草也能成為緻富的寶貝。對于老手藝我們應該繼續的傳承下去,這些也是農村裡最寶貴的财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