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老話“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這句話的意思非常的明顯,就是說狗肉煮熟之後,發出的香味就連神仙也忍不住想吃上一口。既然狗肉如此的美味,但是我們在正規的酒席上,比如婚宴、宴請、甚至是團圓的家宴上,很難看到狗肉的出場。我們不禁會有一個疑問:就連俗語都說狗肉美味,但是為什麼不能上餐桌呢?

其實“狗肉不上桌”主要是和一些曆史人物有關,這些曆史人物在我國可都是響當當的大人物,有的是一國之君,有的是一個王朝的開創者。而他們所制定的規矩,自然也就影響深遠了。
北宋崇甯初年,有個太學博士叫範緻虛,任職的是中書舍人,具體的職務就是起草文書。範緻虛為了迎合上級,就開始百般的經營。一日他看見宋徽宗唉聲歎氣,就上前問了緣由,原來宋徽宗的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有條狗追着自己跑,他無處躲藏,隻要爬到了樹上,那隻大狗在樹下狂吠不止。範緻虛聽到宋徽宗的夢境後,就拍了宋徽宗一個馬屁,回到家中他寫了一份奏章,上面的内容是: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筆下屬相是狗,就應該禁止民間殺狗。宋徽宗看到這份奏章,自然開心起來,他立刻下了一道聖旨,嚴謹宋朝的百姓官員殺狗和吃狗肉,并且規定狗肉店的老闆各自從事其他行業,并且每個人給了補貼。至此,北宋殺狗的現象就銷聲匿迹了。

宋徽宗趙佶
關于狗肉不上桌,這裡還有一個說法也是十分盛行的。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曾經就被黃狗和烏鴉救過性命,努爾哈赤為了報答狗和烏鴉的恩情,從此就規定了滿族人不許吃狗和烏鴉。當時這個規定隻在關外流行,也就是山海關以北的東北地區,後來清朝入主中原,征服了漢人之後,改成全國禁止殺狗吃狗。随着清朝統治的逐漸加強,這種規定就逐漸地滲透到民間,慢慢就融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了一種風俗習慣了。

努爾哈赤
比如我們在電視劇看到的滿漢全席,菜系可以說涵蓋了方方面面,但是唯獨沒有狗肉,就可見這這種狗肉不上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
其實在江蘇一帶,還有着另一種說法。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當時就是個小混混,特别喜歡吃狗肉,但是後來飛黃騰達後又來到這個地方,當地的村民紛紛拿出狗肉來招待他,劉邦去發起火來,認為吃狗肉已經不能代表他尊貴的身份了,于是把這些鄉親痛罵一頓,并表示以後誰要是敢在上狗肉,他就要不客氣了。當時的鄉親們吓得瑟瑟發抖,紛紛不敢在吃狗肉了。

其實狗肉不上桌一說由來已久,而且裡面涉及到的曆史人物,又是地位顯赫之人,自然這種說法才能流傳久遠。狗畢竟是人類的好夥伴,道教也有不吃狗肉的說法,因為狗代表忠,所以不忍心食之。現如今,也有很多人呼籲大家保護狗,其實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才能使我們這個世界更加的美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