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2019沒過幾天,娛樂圈就為我們奉獻了另一個關鍵詞。
脫粉。
#謝娜官方粉絲團脫粉#
#章子怡貼吧十年老粉脫粉#
#章子怡力挺謝娜#
不誇張地說,這幾天的微博熱搜,就是一輪輪大型脫粉現場。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是粉絲失态還是偶像失格。
别擔心,Sir聊八卦,從不隻八卦。
1
先簡單複盤一下來龍去脈。
從章子怡說起。
幾天前,一位号稱追了章子怡十幾年的影迷,同時還兼任十年貼吧吧主,在微博公開宣布,對章子怡脫粉。
原因?
因為對章子怡近幾年事業規劃很失望。
接爛片、拍争議劇、上“腦殘的”節目。
“壓死”這位粉絲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檔連名字都沒聽過的綜藝。
最後讓自己下決心結束怡迷身份的,就是連名字我都沒聽過的新綜藝了吧……
總結這十幾年自己的心路曆程,就是看着一個人從電影變成電視劇演員,最後變成綜藝咖的過程。
這檔綜藝是《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
一檔夫妻觀察治愈節目。
無獨有偶。
讓謝娜“出事”的,也是《妻子的浪漫旅行》。
因為謝娜在節目中屢屢cue張傑。
這讓粉絲不太受落,建議她“不要老在節目中提老公張傑”。
但謝娜并不領情。
反而在“超話”(微博裡明星與粉絲互動的話題圈)怼粉,抱怨粉絲“怨氣太重”。
這讓其中一位号稱謝娜官方粉絲團的運營者很受傷。
公開宣布脫粉。
兩件事糅在一起,持續發酵。
粉絲态度堅決,明星立場堅定。
雙方各自抱團,大有一種“今天非要把這中間的是非曲折撕清楚”的架勢。
事,大概就這麼一個事。
但這事是偶然撞上偶然麼?
Sir不這麼看。
從去年“鹿晗演唱會門票賣不出去”“楊幂新片被流量反噬”,一系列對流量明星的反噬事件,再到開年風評穩定的章子怡都出現脫粉。
Sir隐隐嗅到了一種趨勢——
中國粉絲脫粉,正在逐漸從個别事件演變成為群體現象。
中國粉絲與中國偶像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某種改裝甚至倒置。
2
還是用電影說話。
一部經典心理驚悚片,改編自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危情十日》。
這可能是史蒂芬·金最被低估的一部“現實題材”恐怖/驚悚片。
——尤其在今天,個中情節屢屢得到印證。
電影主要人物,說白了就兩個:作家保羅,和他的書迷安妮。
故事從一場車禍開始。
保羅帶着剛剛完成的書稿,下山進城,準備交付給編輯。
誰知遇上狂風暴雪。
保羅不幸翻車,但幸運的是他被一個女人救下。
女人不僅救了他,還把他帶到家中,悉心照料。
女人正是安妮。
安妮對保羅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你的頭号書迷”。
“我是你的頭号書迷”,這句話,在此之後成為保羅一生的夢魇。
《危情十日》緩慢而細緻地為了我們展示了一個粉絲對一個偶像的綁架關系。
首先,消費他(她)的一切作品,乃至跟蹤他。
——冰天雪地的荒野,為什麼安妮在保羅剛剛出意外不久就能發現他。
其次,占有他。
——大雪天封山封路不難理解,但連簡單的電話通訊都斷了一個月,可能嗎?
再次,改造他。
——怎麼改造Sir就不透露了。
最終,徹底地占有他。
——這點你們應該猜到,即是要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很多看過電影的人,都把凱西•貝茨飾演的變态粉絲當做心理陰影。
這當然沒錯。
但史蒂芬·金的小說,怎麼可能隻有一層含義。
别忘了,故事所有的矛盾,都圍繞作家保羅寫過那本成名作,《米瑟莉》系列小說展開。
保羅最初寫《米瑟莉》,就是為了掙錢,當然,他也因為這套小說賺得盆滿缽滿。
但他本人并看不上這套書。
在他看來,說寫這套書的時候,自己是個不算作家的作家。
而。
安妮是因為《米瑟莉》系列粉上保羅。
在她心目中,《米瑟莉》是不可玷污的“聖經”,保羅,則是一位超越作家的詩人。
安妮希望《米瑟莉》系列永遠寫下去。
安妮希望《米瑟莉》系列能按她的想法永遠寫下去。
她不可以死 米瑟莉不可以死
我以為你是好人 保羅
但你不是 你隻是另一個說謊的卑鄙小人
我看暫時還是離開你為妙
史蒂芬·金在此隐晦而狡猾地展示這種“葉公好龍”的迷戀關系。
每一次,當安妮興緻勃勃地跟保羅探讨,書應該怎麼寫時。
保羅不是在想怎麼填飽肚子。
我要的是……
幹酪、餅幹等東西
就是在排尿。
看出來沒,在安妮心中,《米瑟莉》代表的是至高無上的精神至美。
而在保羅眼中,《米瑟莉》不過是他粗鄙的生理欲望。
換言之。
對安妮(粉絲),《米瑟莉》(粉絲經濟)是擺脫庸常生活的一種心靈寄托。
對保羅(明星),《米瑟莉》(粉絲經濟)是達到财務自由的一門賺錢生意。
而《危情十日》悲劇的起點,正是由于這種認知錯位。
3
在中國,這種錯位尤為明顯。
這種認知錯位的起點叫“人設”。
當年,“歸國四子”回國,帶來了韓國嚴格的娛樂體制衍生的“愛豆VS飯圈”追星模式。
粉絲為自己愛豆刷榜、控評、買熱搜,對等的,愛豆用顔值、人設、寵粉回饋他們。
這種人設追星模式在中國逐漸成為主流。
如果說過去粉絲跟偶像的紐帶是作品或媒體,那今天,粉絲與偶像的進一步貼近,已可以通過微博、抖音,乃至任何一張發布在社交平台的自拍完成。
一個殘忍的現實。
前段時間,一張2018年中國“十大金曲”的榜單在朋友圈廣為傳播。
相信大多數人的反應和Sir一樣,這些歌,一首都沒聽過啊。
是我們不聽歌了嗎?
是這榜單作弊了嗎?
Sir以為,或許是因為這時代,隻有瘋狂才能被看到。
而瘋狂是會互相傳染的。
說白了,把這些歌推至高峰的人,存在也隻存在一小部分人,但因為這小部分人足夠瘋狂,所以,這些歌被“看見”了。
這就是今天為什麼當粉絲津津樂道他們偶像作品多牛逼,但我們一臉懵逼不出圈的原因。
因為我們根本沒進過圈。
而,這些人這麼殚精竭慮地追星,難道要的隻是一份“無差異”的回應嗎?
肯定不是。
他們要的是獨屬于我的養成關系。
但,人設的天生缺陷也在于此。
用姜文的話說——
拔掉一根頭發可能沒什麼,但如果頭發拔多了,你就變成葛優了,就不是你自己了。
同樣的,當一種人設在一個明星身上套太久,即使明星享受了名利,他(她)還是會忍不住産生逆反心理,因為人設不是真實的自己。
但這時候粉絲就不樂意了。
你一開始這樣,你現在怎麼又這樣了。
回到謝娜、章子怡。
謝娜的問題,她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吃人設的人。
作為主持人,作為演員,作為歌手,她都沒有過硬的業務水平。
那可想而知,她所有的人氣,就是依托她建立的人設身上。
她當然在這種人設上獲得好處。
不說别的,就是微博都做了許多廣告。
謝娜享受着人設給她帶來的紅利。
既然如此,那當有一天,粉絲不buy她的人設了,她又有什麼理由要求粉絲喜歡她“真實的自己”呢。
章子怡的脫粉,本質也一樣。
注意粉絲的那句抱怨。
最後讓自己下決心結束怡迷身份的,就是連名字我都沒聽過的新綜藝了吧……
總結這十幾年自己的心路曆程,就是看着一個人從電影變成電視劇演員,最後變成綜藝咖的過程。
這話的潛台詞是什麼?
章子怡,你怎麼也淪落到一個賣人設的明星。
請别誤會,Sir并不是說,章子怡不能賣人設。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路的自由。
與其說我們對章子怡賣人設反感,不如說是對她已經沒有好作品的怒其不争。
——畢竟,離《一代宗師》也有6年了。
這6年來,章子怡,以及和章子怡一樣的好演員,都演了多少能留下來的好作品。
當然有客觀原因,但僅僅是客觀原因嗎?
自2011年楊幂主演《孤島驚魂》大賣,中國娛樂圈首次提出“粉絲經濟”。今年2019年,中國明星和粉絲的關系也迎來他們的“七年之癢”。
七年,該變一變了。
該變得更紮實了。
所以Sir并不簡單把這次“脫粉事件”歸結于粉絲越權。
Sir更願意稱之為“粉絲的覺醒”。
我們當然會不自覺靠近那些虛僞的美麗。
但虛僞的美麗絕不能持久。
今天的大型脫粉,更像是潑給娛樂圈的一盆冷水。
不管粉絲明星,都該醒一醒。
如果你因為假而愛上一個人,那終有一天,你會因為他太假而放棄/讨厭。
隻有真才經得起檢驗。
再回到電影。
《危情十日》最後,作家保羅又寫了一本小說。
這本小說收獲了他以前夢寐以求的著名報刊的好評。
但,當主編給他複述這種種榮譽時,他隻默然一笑,他還拒絕另一個可能賺取更多名利的方法。
因為,他太怕太怕,一個不了解他,隻了解他人設的人對他說:
我是你的頭号書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